• 真实与悲悯,叙事的两种情感
  • 点击:78659评论:22020/04/06 10:36

“拓荒精神,薪火相传”!

3月29日晚,我受邀参加由深圳市拓荒史研究会和深圳慈善会关爱深圳拓荒牛专项基金,联袂主办的“7040我们的拓荒记忆”线上写作交流会。从结果看,整体效果还不错,线上语音加文字形式或许会成为一种新形式。这里非常感谢主办方的盛邀,关爱拓荒牛群里的前辈们在线收听,感谢踊跃参与互动的老兵们,向你们致敬!现在,我将那天做分享的文字做一个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尊敬各位的拓荒牛长辈,朋友,文友们,大家晚上好。我是江飞泉。
首先非常感谢主办方的邀请,让我有机会在群里和大家做分享,对我来说是非常荣幸的事情。我也将就主持人介绍的“怎样介入工程兵写作计划”“如何叙事”“怎样写好一个纪实文本”等几部分内容,一一跟大家作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言归正传。从某种意义上讲,我感到挺惭愧的,写作这么多年,也是去年才真正接触到这个群体。彼时,应邻家黄东和先生,也就是全民写作计划负责人——大名鼎鼎的老亨的邀请,参加在中心书城图书馆五楼的“40-70我们的拓荒记忆”启动仪式。尽管,很早就知道基建工程兵这个群体的存在,也知道他们对于深圳这个城市意味着什么。但着实也没太多缘分和机会去深入接触他们,其实不光是我,我身边很多作家朋友,接触亦很少。

我还记得,那天在台下静静地听前辈们讲当年的故事,难掩内心感动。我也为自己对他们知之甚少羞赧不已。我深刻记得,我的朋友、青年作家游利华在上面讲述她和父亲的故事,但直到看到她的非虚构作品《造塔者说》之后,才感触到这些前辈们的艰辛、不易和坚持不懈,他们为深圳这座城市奋斗的一切功勋都值得我们铭记。他们不仅是工程兵,也是“功臣兵”。

如果我们这些深圳受益者忘记他们,就是一种最大的不敬,也是这个时代和这座城市的不幸。我们要尽量避免这种事情发生。幸好,终于有不少公益人士站了出来,真正做了些实事。譬如,深圳市拓荒史研究会和深圳慈善会关爱深圳拓荒牛专项基金的深度介入,让我们感到无比欣慰的同时,也觉得这项工作是如此迫切、需要动用多方力量去早日完成的。据我所知,我身边很多作家和文友,都拿起了手中的笔,写出了一个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

比如刚才提到的游利华的《造塔者说》,还有目前正在连载的王香瑞的《我们的拓荒史》,这两篇都在去年获得睦邻文学奖。另外还有王先佑、萧相风、李我等朋友的作品,也陆续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咱们基建工程兵的风采。我们更希望,老兵们能现身说法,用笔写我心,将自己的奋斗故事、爱恨情仇讲出来,一定会是更加震撼人心、感天动地的精彩作品。毕竟,他们是亲历者,他们的复杂经历、内心世界、精神信仰、英雄气概都是最打动人心的。

去年下半年,我有幸采访了工程兵高建中先生。高叔叔是原深圳基建工程兵部队802团战士,深圳市机电设备安装公司员工。非常朴实无华的一个人,大多数时间他都不善表达,几乎可以说,是在我不断发问下才得到一些他最内心的想法,当然也要感谢他夫人的协助。我和他面谈了两次,中间语音、电话就不计其数了,期间还去他住过的小区走了一圈,总算完成了一篇一万两千字的采访稿。

这期间,最让我感动的是,他一直非常平和,与世无争,也正是这种与世无争,深深打打动了我。回头再看这篇文章,依然留有百般遗憾,如果时间和条件允许的话,我会写得更加详实、完整一些。也是通过这次采访,我才体会到工程兵的伟大,才知道1983年那场载入史册的超级台风爱伦,才了解“兵改工”后个体在改革开放壮阔背景下的不同人生轨迹。走访小区时,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一位已经中风的老战友,步履艰难地在那里锻炼,他面容慈祥,非常和蔼可亲的一位老人。当时我的内心被深深刺痛了。我为一个奋斗一辈子的工程兵,晚年如此凄凉感到唏嘘。

我真希望能有更多的社会力量去关心他们。他们不是明星、不是企业家,他们就是普普通通的老兵。他们配得上社会的关注和关怀。他们是这座城市的英雄,即便缺少闪光灯、鲜花和掌声,又有什么呢?我们如今要将闪光灯、鲜花和掌声献给他们,他们绝对配得上最耀眼的灯光、最艳丽的鲜花、最热烈的掌声。甚至是我们发自内心的拥抱、长久有力的握手和发自肺腑的真诚敬礼。就像我们给抗疫英雄至高礼遇一样,我们给基建工程兵的礼遇也应该如此。

当时写那篇采访稿,我还专门去搜索一首歌唱基建工程兵的歌曲,由著名歌唱家李双江演唱的《基建工程兵之歌》。歌词朴实无华,却鲜明地反映出了这支部队的特点。“高耸的大厦是你的身影,宽阔的厂房是你的心胸,雄伟的大桥是你的臂膀,深深的矿井是你的眼睛……英雄的基建工程兵,你为四化建设,你为**铺路,你把青春献给了祖国的繁荣。”生动地写出了他们的艰辛历程,也写出了他们的荣耀使命。他们不愧于“英雄”称号,他们将永载史册。

比较让我欣慰的是,包括高叔叔在内的很多战友,比如段中正叔叔等等,都拥有一个家庭幸福、儿女有成的美好晚年,这些老兵们还在合唱团、社区文化、商会、服务站等发挥余热。我们依然可以从他们身上看到他们的品质:永远坚韧不拔,永远坚贞不屈。麦克阿瑟在1951年被解职后在国会大厦说了那句著名的“老兵不死,只会渐渐凋零”,我们能做的,就是让这种遗憾变得少些,更少些。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说,我们对得住他们,我们无愧于他们。

今天的主题是“真实与悲悯,阐述叙事的两种情感”。第一个是“真实”,就不需要解释了,就是如实地将他们经历的故事,爱恨情仇写下来。当然了,重点选择他们的情和爱,忽略恨和仇。这些爱和情,对亲人的爱,对战友的爱,对事业的爱,还有更宏观的对国家的爱,对党的爱。宏观的爱是筋骨,微观的爱才是血肉。这样的血肉是越细腻越好,越密致越好。这也就意味着,我们需要更深入挖掘他们情感、家庭和思想的细节,越详细越好。毕竟像刮台风那种每个人的经历感受都差不多,也就没太多花样可写了。

比如我对高建中的采访,我大量从侧面写了他夫人、他战友和他的生活环境,以及他们那些年中印象比较深刻的细节,这就丰富了他的个性和人生经历。最终呈现出的,也是较饱满的个人形象和个人魅力。如果那篇文章能打动人,我认为就是“真实”的因素让人感动。比如,他如何在人生轨道上扮演丈夫、父亲的角色,如何教育孩子、培养孩子、照顾妻子,如何在业余生活中兢兢业业,不争名利。真情实感一定是人际交往中最能感化人的那个特质,这也是最无需技巧的,只要如实讲述出来,就能深深地打动人。

不过我觉得作为一个写作者,更需要的是要有一颗怜悯之心。15年刚入文学圈时,一位老师就对我说,如果一个作家没有怜悯之心,他是永远无法写出伟大作品的。我一直以此为座右铭,并长期秉持这个理念。我非常喜欢村上春树在耶路撒冷领奖时说,当一边是墙体,一边是鸡蛋,他永远会站在鸡蛋这边,无论墙多么冷峻,伟岸。我个人觉得这个说法非常善良,体现了一个大作家的情怀和良质。我希望我们创作的作品,都能体现出某种怜悯之心。

很多人认为“怜悯”就是站在高处的施与,高高在上的同情,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我的理解,怜悯是抱着同理心去感受他们所在的环境、人物和性格,我的作品有很多都在关注底层、弱势群体,比如失业者、失独者、抑郁症患者、尿毒症患者等等。所以,我一直认为要写好一个作品,就要怀着悲悯之心,我所知道的很多伟大作家,古今中外,杜甫、曹雪芹、托尔斯泰、阿多尼斯、莫言,他们的作品里都带有这种悲悯情怀。

就以我接触和书写工程兵为例。在写作过程中,相比他们在奋斗历程中表现出的慷慨激昂的意志力量、振奋人心的精神风貌,我更愿意去刻画他们历经的苦难、困惑、不屈,无奈,以及杂糅了壮志未酬、坦然面对、揪心难过的复杂情感。众所周知,并非所有人都能达到世俗意义上的功成名就、衣锦还乡。他们中的很多人,也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所说的既得利益者,如果真的可以这么贴标签,也是他们应得的,他们的所得跟他们的付出相比,如此微不足道。

诚然,有一些工程兵在漫长的奋斗岁月里脱颖而出,成了领导,走上仕途,从商从教,获得了社会地位。但据我所知,更多的老兵们都是在平凡的个人生涯中,默默无闻、普普通通地度过一辈子。他们淡薄于名利,坦然于平凡,却能在日常俗世中迸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他们或铮铮铁骨、不怒自威,或从不随波逐流,从不谄媚攀上,或执着于技能、特长,在自己的擅长的领域里兢兢业业,开创一片天地,同样为深圳添光增彩。

我们发自内心的情感,无论是真实,还是悲悯,都得源自于内心深处,源于同理心。我们要通过文字的力量,塑造他们的性格,勾勒他们朴素的价值观,描绘他们在人生历程中体现的坚忍不拔,刻画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这样的话,我们才能在字里行间体现出感情的肌理与厚度。我们对他们的一种同理心,终究归于真善美,这样的文字才能真正地打动人心。

除了悲悯情感,还得要有个性化语言。个性化语言是最有创造力的,就好比贴在脸上的标签,别人一看就知道是谁。它独一无二,区别于他人。如何以小见大,将这种微弱的细节展示出来,还得不断去观察思考。

我本人以现代诗和非虚构散文为主,就诗歌创作而言,它是个非常个人化、独特且极需原创力的表达形式,它需要用极简的语言传达出深刻思想。写诗歌的人语言相对精炼、优美,这是很正常的,毕竟诗歌是文学体裁中用词最需精炼的。写诗的习惯也潜移默化影响到我的非虚构、传记和小说的创作。我喜欢大段的场景描述和人物心理描写,我个人很喜欢的马尔克斯的作品里面很多长句,太让人喜欢了。

这种场景描写没有什么捷径,就是多关联,多想象,比如看到台风肆虐就会想到战场上的激烈拼杀,看到热火朝天的建筑场景就想到回到住所的湿冷和寒酸,这种强烈的对比,就能激发出不同的感触,描写起来也会细腻。

生活中很多细节和情节都可化为己用,信手拈来的都是好素材,尤其作为磅礴宏大的城市建设亲历者,这种素材肯定非常丰富、浩如烟海,所以对各位长辈写出更多精彩绝伦的好作品充满期待。

  • 1
  • 2
  • 关键词:随笔
  • 分享到:
本文所得 52000邻家币,明细如下:
  • 520周冠打赏44000,共计44000
  • 2020-04-13
  • 以文会友·庠序邻家

    扫一扫

    关注邻家社区微信版

  • 文章评论
    • 黄元罗5进士2020/04/15 14:16:49
    • 分享到:
  • 不容否认的是,时间可以冲淡一切,甚至掩埋某些珍贵的历史过程或事实,幸好现在是大数据时代,它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寻找到那些应该被铭记却又渐已被遗忘的人或事。这方面,邻家做得比较到位,不管是“入深圳记”,还是“7040我们的拓荒记忆”,都通过小人物的社会生活史以及梦想追求史,带着读者重回那段难忘的岁月,记住了该记住的事,怀念了该怀念的人。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的确如此,我们要记住该记住的。
  • 最近来访
  • 6探花
  • 4星
  • 4钻
  • 江飞泉,福建建瓯人,江西财大经济学学士,北科大工商管理硕士,诗人,广东省作协会员。出版诗集《今夜万物安睡》《苍生辽阔》。
  • 江飞泉,福建建瓯人,江西财大经济学学士,北科大工商管理硕士,诗人,广东省作协会员。出版诗集《今夜万物安睡》《苍生辽阔》。
  • 粉丝|邻家币|作品|积分
  • 93
  • 0
  • 165
  • 43340
  • 这篇文章说是小说,看起来更像散文,情节跳跃,语言流畅。用诗的语言描写了三代女人。“这三个女人,既想成为和自己母亲一样的人,又拼命挣脱上一代的束缚,想做完全相反的人,她们是那样的不同又是那样的相似,”最后“她们又都变成了一株植物……”三位母亲人生完全不同,第一位母亲生了生育过度,劳累不堪。第二位母亲被计划生育,守着女儿过着没有男人的生活。到了第三位母亲没有婚育,领养了“我”,人口终于负增长了……

    文夕三个女人的植物诗

    2023/10/12 21:44:59
  • 《断尾》这个名字很哲学!断尾对于一些动物来说是生存的本能,对人来说却是智慧。在人的一生中,有许多时候需要做出断尾的抉择,尽管疼得生不如死,但是生存更重要,只有生存才有希望,对能实现理想。铅山的壁虎两耳是贯穿的,从这个耳孔望进去,可以看那只耳孔外的世界,这是一个隐喻,两耳的两边也许是两个世界,从此生望去,看到壁虎耳外的前生或者来世,公公从断尾铅山壁虎的一只耳孔看到另一只耳孔外更大的世界。他激动得大喊

    文夕断尾

    2023/10/12 20:28:35
  • “舞蹈还能这样跳,你的白腿,旋转的裙摆,实在是太漂亮了,活力四射,真的让人念念不忘呀。你就像一个五彩陀螺,在我的心头转,转来转去,就带走了我的心。”江新爱她真的成了陀螺,为了生活了为工作不停地旋转,这篇小说短而精,在小小的篇幅里道同事业、生活、爱情之中种种微妙的链接,很耐读而又给人回味无穷。

    红红的雨陀螺

    2023/10/12 13:55:24
  • 龙华四季,基实就是写她自己人生的几个阶段,成长中的快乐与哀愁,总之作者算是苦尽甘来,过的还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作者又是勤奋的,打过工,又经营着自己的店,看完了写的冬,总之也让我感觉了: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生命生活就是这样,需要反反复复地创造,反反经受考验......

    理红龙华四季

    2023/10/12 10:58:31
  • 深圳四十多年沧海桑田,荣哥的事件已没法复制,但荣哥这种精神值得讴歌赞美,这种蛮干苦苦用心的劲儿也可用在现代科技的研发上。作者的文字有力量、有嚼劲,构思缜密,一点一滴地叙述着荣哥为了求生存求发展,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写得滴水不漏,文风四平八稳,干净而有利索!

    理红荔香夜话

    2023/10/12 10:46:13
  • “三个女人的植物诗”,人非草木。但人就如草木一样,而又比草木生得活沉重,作者在舒缓的述说着如弹奏起一曲曲悲凉的曲子,一个时代同另一个时代还是有所不同,女人过得好与否,同社会的文明、时代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总之第三代女人所处的社会的进步还是超越前面的,虽然在作者笔下的文没有一一叙述,但还是读得懂的。我来读了一遍,不留句言,好像心里不踏实......

    红红的雨三个女人的植物诗

    2023/10/11 21:53:39
  • 写出了中英街的现状和历史,通过老人映照历史,通过导游写了为了追求想要的生活,而做出的不懈努力,通过水客,写了中英街的暗潮涌动,求生之艰辛。其中种种,只有海浪知道。

    昆阳森林三汲浪

    2023/10/11 17:28:42
  • 飞泉的诗一如既往的好!有力度、有高度、有气势!血脉里都流淌着对诗歌的热爱,所以他笔耕不辍。生命里不能没有光,在黑暗中,突然出现一丝亮光,生活里便有了希望。各种光充斥在飞泉的诗里,只愿飞泉拾到适合自己的光,照亮自己。不再如:你对我说,孩子,暴雨终将过去 “太阳还会绽放,像你的笑容” ......之后又 落在一片片乌黯的云层之后 那是我凋落的心.....

    红红的雨拾光者

    2023/10/11 16:26:45
  • 这篇能吸引我读下去,特别是写深圳家长的卷,写得轻松自如,也令人读来轻松活泼,不像有些人写的那些,自认为硬是道理。其实嘛,像深圳中学,那么几十个人能上清北,整人数一千七八,盲目跟风卷,还不是傻丢钱。我是看原籍是四川人的作者来认真读的,当年我伯父57年毕业于北大然后去四川教大学。 作者的文笔原浆味,不僵硬,很潇洒自如,故事与故事交织在一起,也不零乱,很干爽!

    红红的雨福田南,石厦北,石厦南

    2023/10/11 15:55:01
  • 很纯粹的思绪,诗意随诗人所描述的花朵、燕子、海鸥飞扬。诗歌有无数的表现形式,这样的唯美诗句令多数人开心,因为读来轻松,忘却了一切,没有现实的了磕绊。诗人是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所以能把日常琐碎写入诗中,并且是在开怀时写的,不信你去读“宠物狗的耳语”,写得可爱极了!哈哈......

    红红的雨日落时分的吟唱

    2023/10/11 15:41:08
  • 作者打工多年,写诗多年。她的诗来自生活,也高于了生活。工作、生活,是有点像苦瓜的滋味,但尝过苦味之后,又滋养了身心。正像苦瓜可以选择结果不结果的事,工作会苦,但可以选择乐观对待,它就变味了,平淡甚至清甜了。女诗人因为月光,便有了深度的思考,生命的节律也因为月的亏盈而潮起潮落,因月亏而心生诗,月圆梦也圆了。作者的诗越写越好。赞

    红红的雨月光里的我们

    2023/10/11 15:20:30
  • 文字如饭菜,厨师好,材料好,味道好,“三好”才算好。这篇小文有此三好。真没想到,六六作者的文字的语感——味道这么好——轻、松、醇、纯、新、鲜、透。虽不长情节,但生活、情感、品格、精神等的功夫已内涵在长长短短的句子和温情从容的对话里了。文学是人学,不光是写“人”,最重要是“人”写,“人”的精神与“写”的劳动最好是自然、和谐、统一,那么他一落笔,便有了个人的味道。文如其人是此理,六六找到了文学的钥匙。

    廖令鹏太阳下山有月光

    2023/10/11 11:23:25
  • 这是一篇很有涵养的散文佳作。其涵养,不仅体现在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不俗的艺术造诣与丰富的知识储备上,更体现在作者见天地、见苍生的通达境界中。作者文笔雅致、从容、大气,于云淡风轻、静水流深的叙述中,将自己的艺术史、心灵史、家族史与地方志乃至中国当代史融汇起来,让我读得心潮澎湃。这篇散文值得再三品读。我的10个提名指标已经用完,读到此文,忍不住赘评几句,以此表达对此文以及此文作者的敬意。

    孙行者墨点无多泪点多

    2023/10/10 23:48:04
  • 这应该算一片非虚构小说吧,报告文学似的笔调,熟悉的场景,很像是讲述的真人真事。时代背景是大家共同经历过的,主角的南漂经历,也容易让人感同身受。题材和角度虽然有点旧,但这种孜孜不倦的书写,也是值得铭记、关注和尊重的,就如同社会不能遗忘个体在时代潮流中的命运沉浮,这座城市不能忽略每个人微小的内心世界。只是小说开头入戏有点慢了,人物形象不是很立体,这可能跟笑兰写惯了散文有关,节奏感方面建议再润色一下。

    张夏远方以远

    2023/10/10 23:40:55
  • 谢龙的小说,笔调轻快、跳跃,年轻态。但又带着生活的肌理和质感,夹叙夹议转换自然。心理描写深刻而简洁,自然流露,就像不时迸出的小火花,有点个性。抑郁症能通过这种偶尔自我放逐,文艺的漂泊,在山水间行走呼吸而痊愈吗?当重新面对生活本身时,那种曾被唤醒的孤独只会更清晰,被现实的泥泞重新碾压时只会更疼痛。文学难以拯救生活,但或许可以拯救心灵。靠近,治愈不了社会人生赋予的隐疾,但或许可以解释它。

    张夏​靠近

    2023/10/10 23:18:03
  • 邻家悦读
  • 满足
  • 宋永江(言默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