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赢
  • 点击:62167评论:12021/01/21 18:13

竹居之家,是酒店行业中的一匹黑马,从竞争白热化的酒店丛林中快速崛起。它颠覆了许多人对于酒店的理解,让许多业内人士刮目相看。

它有点像特立独行的堂吉诃德,无所畏惧地纵横于辽阔的九州大地,刷新着业界的新标杆。

竹居之家,见名思义,它似乎不是一家酒店。因为,任何一家酒店,在它名字的最后,都会冠上“酒店”二字,招揽行色匆匆的客户。任何一家酒店的招牌,都会将它们亮闪闪的名字高高悬挂于最显眼的位置,一是亮明它的经营性质,二是广而告之它的存在。但是,竹居之家,剑走偏锋,超越了无数人的认知。

确实,它的名字有点怪,怪得气晕起名先生。起名先生,肯定百分之百反对一家想活下去的酒店,起了这么一个不伦不类的名字,竖立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但是,名字怪归名字怪,却丝毫没有影响到它的生意。这年头,似乎越是怪的东西,越能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哗众取宠后,快速地做大做强。五年了,它不但没有像起名先生推理的那样,不出一年,就烂死在日新月异的新时代洪流中,被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巨浪淹没,却如雨后的春笋,破土而出后,节节长高,茁壮成长。

秉持着“创办一家有温度有情怀的酒店”的朴素理念,它站稳了脚跟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快速地在各大城市布局。竹居之家,已在全国各大城市快速扩张了好几百家,有直营店,也有加盟店。它主要走“先大城市,后中小城市”的经营之道,欢迎财力雄厚又认可公司理念的老板加盟,携手共赢天下。正是允许了加盟,它才得以走上了快速扩张的道路,让维也纳酒店和七天连锁酒店都不敢小觑。

任何一家公司,能够快速做大做强,必定有它的过人之处。竹居之家,亦不例外。它的立足之本,在于温馨的服务和死磕细节。任何一位客户入住过竹居之家,第二次入住,服务员能记住客户的姓名。进了大堂的客户,无论住店还是路过,服务员都热情地端着一杯热气袅袅茶香四溢的茶水,送到他们面前,感化陌生人的心。它的大堂,总是有两个以上的服务员,可以一边给新客户办理入住手续,一边帮新入住的客户或退房的客户提箱带包及端茶送水。他们乐意地给每一位客户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如咨询当地的风土人情、当地的旅游景点、附近的饮食等等。他们对出现在他们视野里的客户,微笑地招呼“您好”。像久未谋面的老朋友来了。天气冷了,他们会提醒客户添衣保暖。晴转多雨,他们提醒客户带伞出门。客户生病了,他们帮客户买药或陪客户去医院就医。形单影只的客户想要人陪他去附近的公园溜达,他们愿意陪伴。客户想要下围棋或象棋,他们也可以坐陪。他们的服务无微不至,只有客户想不到的服务,没有他们做不到的服务。

除此之外,竹居之家还给客户提供免费的洗衣服务,提供健身设备齐全的健身房锻炼身体。

它的大堂和客房,永远一尘不染,永远窗明几净。它的大堂,摆放着书桌、圆桌、沙发、椅子、书架、咖啡机、冰箱、烤箱等等。风尘仆仆而来的客户,可以坐在安静舒适的大堂,喝茶喝咖啡,可以三五个人聊聊天,可以开个小会,可以看书。最吸引眼球的,是它的书架,不像其它酒店的书架,只摆放着几本心灵鸡汤类的书籍做个样子。在它大堂的墙边,总有几排很高很长的书架,嵌入墙上。在书架上,摆放着许多形形色色的书籍,像个小型图书馆,足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阅读需求。为风尘仆仆而来的客户,提供一些有趣有意义的精神粮食。让舟车劳顿后的客户享受到些许超越了物质的慰藉。

欧美企业流行的服务理念,是顾客乃上帝。欧美企业要求自己的员工拿出虔诚地对待高高在上的上帝那样的态度,服务好每一位顾客。这种服务理念,大行其道,不但称霸于欧美国家,也渐渐渗透入中国大地。竹居之家,却另辟蹊径,喊出了客户如父母的服务理念。父母,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天大地大,不如父母大。当然,它不是要求服务员向每一位客户喊爸喊妈,而是要求服务员拿出孝敬父母那样的态度,去服务客户。这样,每一位走进竹居之家的客户都甚感亲切,宾至如归。毕竟,客户是竹居之家的衣食父母,是决定他们是否能够活下去的主要因素。退一步而言,他们服务客户的时间很短暂,如服侍父母那样服侍客户,不至于身心疲惫。对于漫长的人生,可忽略不计。

管理层希望客户在竹居之家,能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感受到父母一般的关怀。这是一种有别于西方顾客是上帝的服务理念。这种有温度的服务理念,拉近了客户与酒店的距离,俘虏了客户的心。让来自五湖四海的客户,享受到了非同一般的体验。所以,竹居之家的很多客户,住了一次,还乐意住第二次、第三次,成为了竹居之家的会员,成为了粘性很强的客户。

客户如父母的服务理念,赢得了客户的信赖,赢得了市场。它要求所有的员工将自己摆在卑微如仆从的位置,将客户摆在高高在上如皇帝的位置,尽心尽意地服务好每一位客户,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竖立起一块熠熠生辉的牌子——竹居之家。

它无微不至的服务,赢得了良好的口碑,成为许多酒店争先学习的榜样,也为竹居之家的做大做强,筑起了坚固的堡垒。如同长江三峡的堤坝,让滔滔的江水不再泛滥成灾,可以通航、灌溉、发电。

竹居之家的遍地开花,离不开资本的推波助澜,更离不开它的创始人——孙志远的高瞻远瞩。

孙志远,这个名字,曾经叱咤于风投圈。许多风投圈的人听了这个名字,总会竖起大拇指。他在风投领域滚爬摸打了十几年,凭着异于常人的胆识和与众不同的能力,为风投公司猎中了不少优秀公司。因为第一时间进入A轮融资的谈判,让孙志远所在的风投公司掌握了很好的筹码,收获了股权,再利用风投公司的人脉资源,为那些有前景的公司搭桥引路,提供一些战略部署和管理策略,坐等那些创业公司做大做强或上市,坐收渔利。

无论是风投公司,还是孙志远本人,看准了风口,搭上了快车,赚得盘满钵满。他赢得了风投圈的“犀利哥”的美誉。不是他忧郁的眼神和唏嘘胡茬子,而是他投资眼光独到,捕获优秀的创业公司很有一套。他在变幻莫测的风投圈,靠着非凡的能力和亮丽的业绩,赢得了尊重和名声,实现了财务自由。他如果在风投领域坚持耕耘下去,肯定能爬得更高,走得更远。有些人说,他如果不急流勇退,必定成为中国的阿瑟.洛克(风投之父)。

但是,这个世界,没有如果,也就没有了中国的阿瑟.洛克传说。

不顾家人的反对,不顾风投公司董事长的苦苦挽留,步入不惑之年的孙志远,在一个雨过天晴的日子,从风投总监的位置上退了下来。他厌倦了纸醉金迷的生活,厌倦了在刀刃上跳舞的工作,厌倦了金钱至上回报至上的人生,厌倦了勾心斗角,厌倦了自己习惯了的一切。忽然之间,他恍然若悟,通过十几年的呕心沥血赢得的名利,还有静静地躺在银行账户里的惊人财富,都不是他内心真正想要的。这一悟,对于他而言,不亚于苦修六年的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的顿悟。这一悟,把他推到了人生的风口浪尖,把他推向了悬崖边。

我想要什么?成为辞职后的孙志远的主要矛盾。以前,他的主要矛盾是平衡好风投公司和需要融资的创业公司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努力选取好具有发展潜力的创业公司,不让老板的钱打水漂。

现在,他又一次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彷徨着,重新思考生活的意义,重新出发。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走的时间长了,便有了路。

是的,他已经拥有足够多的财富,足够他和家人体面地挥霍一辈子,绰绰有余。他已经不为钱发愁。金钱已经捆绑不了他的手脚。他需要认真地倾听内心的声音,需要换一种活法。趁着还折腾得起,寻找生活的意义。追本溯源,或许是他的宿命。像漂泊在海外的游子,魂牵故乡,需要寻根问祖,才能安心。

生活的意义是什么?在他整天忙得不可开交时,没有去思考过生活的意义。似乎,像一台机器那样不停地转动着,生活就有了意义;他坐在富丽堂皇的写字楼睥睨芸芸众生,生活就有了意义;他赚取了大把大把的钞票,并让老板满意,生活就有了意义。他忘却了思考生活的意义,生活依然有意义。

但是,对于他,习惯了的生活意义,突然又没了意义。

老天爷跟他开了一个玩笑,把他丢弃到人生的十字路口,重新去寻找生活的意义。

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寻找有意义的生活。孙志远放下过往的一切,告别了家人,独自一人驾驶着路虎越野车,奔向没有尽头的远方。

他的妻子、孩子和父母,无法理解他的选择,就像人理解不了鲑鱼的逆流而上到老地方产卵。他们无法说服他,也没有能力给他指点迷津。所以,他选择了远方,选择了放下过往的一切荣耀和悲伤,走向远方。

为了生活的意义,他走向了一条自我救赎的路。要不然,他就是没有灵魂的躯壳,是没有意义的苟活者,是活着的死人。

孙志远带着迷茫和困惑,走进远离红尘和喧嚣的寺庙,让悟道的出家师傅给他指点迷津。

在寺庙里,他报名参加了闭关七天的禅修,渴望在与世隔绝的禅境中去顿悟生活的意义及何去何从。在呢呢喃喃的念经声中,他幻想着自己的前世今生,幻想着世事的无常,幻想着无限好的极乐世界,幻想着无忧无虑的童年,幻想着世俗的父母、妻子、孩子,幻想着不可捉摸的明天。

幻想终究是幻想,如吹大的气泡。它在阳光的照耀下,多彩多姿,却经不起风吹雨打,经不起一粒尘埃的撞击。它终究化为虚无,销声匿迹。

在清静的寺庙中,他心明如镜,渐渐看透了一些事情,看明白了生活的一些真相,看清楚了某些人的真面目。但是,离开寺庙后,他依然迷茫,无所适从,像迷途的羔羊,不知该往哪里去。

离开寺庙后,没有找到生活的意义的孙志远,去朋友的有机农场做义工。他放下曾经的傲慢和荣耀,化作一位卑微的农夫,回归纯朴的生活,回归大自然的怀抱,一头扎进永无休止的劳动中。他摇身一变,成为一位农夫,像古老的祖先那样,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日不做一日不食。他脚踩大地,手握锄头,锄地除草。在他朋友的指点下,他播撒种籽,播撒着希望;他给那些幼苗施肥灌溉,细心地呵护着它们成长,像呵护自己的孩子那样。破土而出的幼苗,开花的花生,欣欣向荣的玉米,可爱的小白菜,人见人爱的番茄,割了一茬又长一茬的韭菜、、、、、、它们如同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小精灵,让他死气沉沉的世界活跃起来,把他灰色的世界装扮得五彩缤纷。

在生机勃勃的农场,在忙忙碌碌的劳作中,他忘却了世界的纷扰,忘却了过去和明天,似乎也忘却了生活的意义。

  • 1
  • 2
1/4页上一页1234下一页
  • 关键词:脱贫致富
  • 分享到:
本文所得 59000邻家币,明细如下:
  • A~刘@j点赞10(1000),共计1000
  • 2021-01-26
  • 郭俊斌点赞10(1000),共计1000
  • 2021-01-26
  • 刘建点赞10(1000),共计1000
  • 2021-01-26
  • 曹辉点赞10(1000),共计1000
  • 2021-01-25
  • 520周冠打赏44000,共计44000
  • 2021-01-25
  • 李逍遥点赞10(1000),共计1000
  • 2021-01-24
  • 妮子点赞10(1000),共计1000
  • 2021-01-23
  • 张华点赞10(1000),共计1000
  • 2021-01-23
  • 以文会友·庠序邻家

    扫一扫

    关注邻家社区微信版

  • 文章评论
    • 别看了4举人2021/01/22 09:33:30
    • 分享到:
  • 这该死的甜蜜的负担呀,谁不想拥有呢。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最近来访
  • 3秀才
  • 2星
  • 2钻
  • 粉丝|邻家币|作品|积分
  • 0
  • 0
  • 55
  • 4410
  • 这篇文章说是小说,看起来更像散文,情节跳跃,语言流畅。用诗的语言描写了三代女人。“这三个女人,既想成为和自己母亲一样的人,又拼命挣脱上一代的束缚,想做完全相反的人,她们是那样的不同又是那样的相似,”最后“她们又都变成了一株植物……”三位母亲人生完全不同,第一位母亲生了生育过度,劳累不堪。第二位母亲被计划生育,守着女儿过着没有男人的生活。到了第三位母亲没有婚育,领养了“我”,人口终于负增长了……

    文夕三个女人的植物诗

    2023/10/12 21:44:59
  • 《断尾》这个名字很哲学!断尾对于一些动物来说是生存的本能,对人来说却是智慧。在人的一生中,有许多时候需要做出断尾的抉择,尽管疼得生不如死,但是生存更重要,只有生存才有希望,对能实现理想。铅山的壁虎两耳是贯穿的,从这个耳孔望进去,可以看那只耳孔外的世界,这是一个隐喻,两耳的两边也许是两个世界,从此生望去,看到壁虎耳外的前生或者来世,公公从断尾铅山壁虎的一只耳孔看到另一只耳孔外更大的世界。他激动得大喊

    文夕断尾

    2023/10/12 20:28:35
  • “舞蹈还能这样跳,你的白腿,旋转的裙摆,实在是太漂亮了,活力四射,真的让人念念不忘呀。你就像一个五彩陀螺,在我的心头转,转来转去,就带走了我的心。”江新爱她真的成了陀螺,为了生活了为工作不停地旋转,这篇小说短而精,在小小的篇幅里道同事业、生活、爱情之中种种微妙的链接,很耐读而又给人回味无穷。

    红红的雨陀螺

    2023/10/12 13:55:24
  • 龙华四季,基实就是写她自己人生的几个阶段,成长中的快乐与哀愁,总之作者算是苦尽甘来,过的还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作者又是勤奋的,打过工,又经营着自己的店,看完了写的冬,总之也让我感觉了: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生命生活就是这样,需要反反复复地创造,反反经受考验......

    理红龙华四季

    2023/10/12 10:58:31
  • 深圳四十多年沧海桑田,荣哥的事件已没法复制,但荣哥这种精神值得讴歌赞美,这种蛮干苦苦用心的劲儿也可用在现代科技的研发上。作者的文字有力量、有嚼劲,构思缜密,一点一滴地叙述着荣哥为了求生存求发展,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写得滴水不漏,文风四平八稳,干净而有利索!

    理红荔香夜话

    2023/10/12 10:46:13
  • “三个女人的植物诗”,人非草木。但人就如草木一样,而又比草木生得活沉重,作者在舒缓的述说着如弹奏起一曲曲悲凉的曲子,一个时代同另一个时代还是有所不同,女人过得好与否,同社会的文明、时代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总之第三代女人所处的社会的进步还是超越前面的,虽然在作者笔下的文没有一一叙述,但还是读得懂的。我来读了一遍,不留句言,好像心里不踏实......

    红红的雨三个女人的植物诗

    2023/10/11 21:53:39
  • 写出了中英街的现状和历史,通过老人映照历史,通过导游写了为了追求想要的生活,而做出的不懈努力,通过水客,写了中英街的暗潮涌动,求生之艰辛。其中种种,只有海浪知道。

    昆阳森林三汲浪

    2023/10/11 17:28:42
  • 飞泉的诗一如既往的好!有力度、有高度、有气势!血脉里都流淌着对诗歌的热爱,所以他笔耕不辍。生命里不能没有光,在黑暗中,突然出现一丝亮光,生活里便有了希望。各种光充斥在飞泉的诗里,只愿飞泉拾到适合自己的光,照亮自己。不再如:你对我说,孩子,暴雨终将过去 “太阳还会绽放,像你的笑容” ......之后又 落在一片片乌黯的云层之后 那是我凋落的心.....

    红红的雨拾光者

    2023/10/11 16:26:45
  • 这篇能吸引我读下去,特别是写深圳家长的卷,写得轻松自如,也令人读来轻松活泼,不像有些人写的那些,自认为硬是道理。其实嘛,像深圳中学,那么几十个人能上清北,整人数一千七八,盲目跟风卷,还不是傻丢钱。我是看原籍是四川人的作者来认真读的,当年我伯父57年毕业于北大然后去四川教大学。 作者的文笔原浆味,不僵硬,很潇洒自如,故事与故事交织在一起,也不零乱,很干爽!

    红红的雨福田南,石厦北,石厦南

    2023/10/11 15:55:01
  • 很纯粹的思绪,诗意随诗人所描述的花朵、燕子、海鸥飞扬。诗歌有无数的表现形式,这样的唯美诗句令多数人开心,因为读来轻松,忘却了一切,没有现实的了磕绊。诗人是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所以能把日常琐碎写入诗中,并且是在开怀时写的,不信你去读“宠物狗的耳语”,写得可爱极了!哈哈......

    红红的雨日落时分的吟唱

    2023/10/11 15:41:08
  • 作者打工多年,写诗多年。她的诗来自生活,也高于了生活。工作、生活,是有点像苦瓜的滋味,但尝过苦味之后,又滋养了身心。正像苦瓜可以选择结果不结果的事,工作会苦,但可以选择乐观对待,它就变味了,平淡甚至清甜了。女诗人因为月光,便有了深度的思考,生命的节律也因为月的亏盈而潮起潮落,因月亏而心生诗,月圆梦也圆了。作者的诗越写越好。赞

    红红的雨月光里的我们

    2023/10/11 15:20:30
  • 文字如饭菜,厨师好,材料好,味道好,“三好”才算好。这篇小文有此三好。真没想到,六六作者的文字的语感——味道这么好——轻、松、醇、纯、新、鲜、透。虽不长情节,但生活、情感、品格、精神等的功夫已内涵在长长短短的句子和温情从容的对话里了。文学是人学,不光是写“人”,最重要是“人”写,“人”的精神与“写”的劳动最好是自然、和谐、统一,那么他一落笔,便有了个人的味道。文如其人是此理,六六找到了文学的钥匙。

    廖令鹏太阳下山有月光

    2023/10/11 11:23:25
  • 这是一篇很有涵养的散文佳作。其涵养,不仅体现在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不俗的艺术造诣与丰富的知识储备上,更体现在作者见天地、见苍生的通达境界中。作者文笔雅致、从容、大气,于云淡风轻、静水流深的叙述中,将自己的艺术史、心灵史、家族史与地方志乃至中国当代史融汇起来,让我读得心潮澎湃。这篇散文值得再三品读。我的10个提名指标已经用完,读到此文,忍不住赘评几句,以此表达对此文以及此文作者的敬意。

    孙行者墨点无多泪点多

    2023/10/10 23:48:04
  • 这应该算一片非虚构小说吧,报告文学似的笔调,熟悉的场景,很像是讲述的真人真事。时代背景是大家共同经历过的,主角的南漂经历,也容易让人感同身受。题材和角度虽然有点旧,但这种孜孜不倦的书写,也是值得铭记、关注和尊重的,就如同社会不能遗忘个体在时代潮流中的命运沉浮,这座城市不能忽略每个人微小的内心世界。只是小说开头入戏有点慢了,人物形象不是很立体,这可能跟笑兰写惯了散文有关,节奏感方面建议再润色一下。

    张夏远方以远

    2023/10/10 23:40:55
  • 谢龙的小说,笔调轻快、跳跃,年轻态。但又带着生活的肌理和质感,夹叙夹议转换自然。心理描写深刻而简洁,自然流露,就像不时迸出的小火花,有点个性。抑郁症能通过这种偶尔自我放逐,文艺的漂泊,在山水间行走呼吸而痊愈吗?当重新面对生活本身时,那种曾被唤醒的孤独只会更清晰,被现实的泥泞重新碾压时只会更疼痛。文学难以拯救生活,但或许可以拯救心灵。靠近,治愈不了社会人生赋予的隐疾,但或许可以解释它。

    张夏​靠近

    2023/10/10 23:18:03
  • 邻家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