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睦邻文学奖”终评结果公示
2015/11/3 12:22:18|阅读47757次|作者:大赛组委会


一、 评奖说明

大赛按照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来评奖。评奖分三个阶段,海选、中评和终评,层层筛选,优中选优。为体现评选的权威性和专业性,大赛特别聘请方方、贺绍俊、邓一光、徐则臣、南翔为终评委,从决赛入围作品中,评选出深圳市及福田区总共22篇获奖作品(年度大奖,即“睦邻文学大奖”作品,深圳市及福田区各1篇;年度十佳,即“睦邻文学奖”作品,深圳市及福田区各10篇)。

所有参赛作品经工作人员海选,在海选入围作品的基础上,以“评委提名季”的形式,进行提名工作。今年提名评委一共15位,10位去年的提名评委:胡野秋、秦锦屏、王国华、王威、朱铁军、费新乾、唐兴林、朱正安、张樯、王元涛,新增5位提名评委:范明、孙夜、郭建勋、虞宵、陈彻。每人独立推选20篇,从4461篇参赛作品中(截至9月30日)挑选出125篇作为决赛入围作品。

所有决赛入围的作品均呈送5位终评委,以免有遗珠之憾。终评委注重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注重作品的“植根性”,所选作品比较接地气,能很好地结合深圳本地及社区,体现大赛“为社区立传,为民生著史”的主旨。兼顾题材、主题、风格的多样化。各终评委独立推选1篇年度大奖作品和10篇年度十佳作品,最后汇总统计。

年度大奖作品不评分,实行计票制,每位终审评委一票(今年有一位终评委弃投)。年度十佳作品按三个等级打分:特优秀3分,很优秀2分,较优秀1分。终评委需写上每篇获奖作品的评语。

如年度大奖作品无法获得压倒性的票数,出现平票的情况,计算其所有终评分;如终评分打平,计算其评委提名票;如评委提名票打平,由大赛组委会进行最后定夺。落选的年度大奖作品,自动划入年度十佳作品之列。其它年度十佳作品按终评分统计,由高到低,足额产生。今年深圳市和福田区同时评奖,按照“先市后区”的评奖规则,终评第1名为市级年度大奖,第2名为区级年度大奖(须为福田区参赛作品)。依次类推,第3至12名为市级年度十佳,第13至22名为区级年度十佳(须为福田区参赛作品)。落选的优秀决赛入围作品,大赛组委会将向各区推荐奖励。

(大赛组委会保留最终解释权)


二、 获奖作品名单

深圳市“睦邻文学奖”获奖作品名单


福田区“睦邻文学奖”获奖作品名单


三、获奖作品评语

深圳市“睦邻文学大奖”一名

再见,固戍     作者:段作文                     

《再见,固戍》将生活的盘底、流水日子的光与影,用白描式的直逼内心的文字和盘托出,让“固戍”这两个生硬的字眼满溢了人情味。迁徙流动的时代,需要情感化、朴拙的文字记录下个体生命的经历与心灵。这种个人岁月的简史,何尝不是芸芸世界中最容易被时代忽略、但其实更应该被记住的生活?直面真实的生存困境,在现实世界挣扎之际不断反思并详尽记述,或许这才是真正的“打工文学”,也是“打工文学”难能可贵的价值和意义。


深圳市“睦邻文学奖”十名

最大的星星借着你的双眼凝视着我     作者:旧海棠   

《最大的星星借着你的双眼凝视着我》是一个关于寻找的故事,寻找他人更是寻找自己。平和、隐忍、暗藏玄机和禅机,其实这玄机和禅机非人为做作,而是自然由心而生。作者就像亲切随和的带路人,松弛地讲述了一个反日常的灵异故事,让读者进入文字假定的情境迷宫,却发现迷宫中其实正是人们忽略掉的日常经验。作者亦是节制的,拥有针尖之处见功夫的营筑能力,让人们在探谜之程中无须费力,便能稳坐高处,一拥快乐。


深圳改革开放纪念物     作者:伟彬                 

《深圳改革开放纪念物》的构思和选材都颇为用心,提供了一个个活生生的样本,来见证深圳改革开放的历史。这些样本都打上了作者的个人印记,通过个人化的叙述来映照普遍的历史。他精心记录的这些事件和物证,既是他个人在这座城市的人生第一,也是无数深圳移民在这座城市挥洒青春的共同的记忆符号。这些鲜活、有血有肉、带有体温的深圳故事,将我们带回了这座城市的历史现场,并唤醒了定格在我们记忆深处的一个个瞬间。


山居笔记    作者: 驿马                                

《山居笔记》没有写深圳这个现代都市的花团锦簇,而是撷取那些安插在摩天大楼、荒废违建、嘈杂市井的灰调生活进行探幽,破落的景观也是深圳的毛细血管。作者用真实可感的笔触记录这方天地光怪陆离的景象,揭示城市边缘的喧嚣和沉默、奔波和死亡,并由此生发出对人生、对命运、对这个“奇特的世界”恰如其分的感悟。作品构思较为巧妙,感情深切,既有对外部环境世界沧桑变迁的思索,又有观照自己内心世界的生命感悟。


放她一马     作者:刘菡萏                               

《放她一马》解构了当今男性放纵欲望的社会现象,以一次旅行为线索,写了两个心思活跃而精神倦怠的中年男子的出游与回归。风流浪子要悬崖勒马放过即将到手的女人,是良心的悔悟,还是浮躁的终结?打动读者的是对生活的精细洞察与深入幽微的摹写。小说在短暂的铺陈后,语速若滚滚车轮,令人应接不暇,意象的密集与场景的快速转换,给小说注入了加速度。而对人性的体察,则使文本接近生活的真实,也使文字有了真实的呼吸。


与荣格的一次雨中约会     作者:曾楚桥                    

《与荣格的一次雨中约会》注重构思和结构,一个智慧的结构本身就是一种审美。在非虚构中,现实与历史完成从不知道到知道的旅程;在虚构中,现实与历史的交集地却是一座中心车站。这一次,我们被带上一位阴郁男人驾驶的车,做一趟吊诡的心理分析之旅。作者拥有良好的小说观和可喜的文体意识,题材不流俗,叙述以少胜多,段落中常常辐射出诘问创造的穿透力,彰显出作者驾驭虚构类作品的自觉。


布吉城寨     作者:张夏                           

《布吉城寨》用文学的自由表达,为日益钢筋水泥化的城市裹上了一层精神肤色。无论是时空追溯,还是全景鸟瞰,都有一份与城市共生共融的使命立意。布吉,可说是中国新型社区的一个标本,它芜杂、喧嚣,也充满生气。作者以360°无死角的触须,横扫布吉城寨的方方面面:既有阳光下浮游的尘埃,也有汗水扑面的人群;既呈现了布吉光鲜亮丽的面貌,也触碰了新与旧的撕裂、社区在高速发展中的蜕变之痛。


天堂鸟      作者:安小橙                               

《天堂鸟》看似轻浅的情节中处处隐藏着玄机,作者对分寸的把握可谓驾轻就熟,这是小说写作中较为难能可贵的技能,点到为止比招式密匝更具有叙述势能。篇幅不大,却将几段复杂的人际关系,平和生活背面的明争暗斗,巧妙地溶解在漫不经心的场域中轻缓陈述,借由剧本中女人的台词,不着痕迹地在一个阅读者并不会很在意的位置,道出了此文的核心意图。所谓写作的成熟,首要的一点,便是除去匠心,作者显然做到了。


还俗     作者:柏亚利                             

《还俗》以“跳进、跳出”的戏剧手法写小说,使小说不断有“闪回”感,以实写虚,以虚写实。难能可贵的是它的主题以及文中所探讨的内容,它的哲思和外延已经超越文章本身。它揭示了消费时代困扰着几乎所有红尘中人的问题:人如何安顿自己的心灵?人生多苦,而一味沉浮利欲者也堪怜,这是一个悲悯众生的大课题。从出家到还俗,是一个灵魂跌宕的过程。人生既需要坐实,又需要澄空。生活的本相其实就在雅俗之间、空实之间。


铁皮屋     作者:非思                                   

《铁皮屋》平实、琐细、针头线脑,作者迈着小碎步,笃定安静地行走在一条幽静的小路上,身边盛开的不是诱人心绪的栀子花,而是蓬勃的狗尾草。无论多么简陋,被世界冷落,家的经历都是个体生命中最重大的历史,没有之一。八万多字的文本,叙述得像不加剪辑的超长镜头,它所造成的效果却是无比真实的还原和强烈的代入,几乎每个深圳人都能从中找到大量的共鸣和同质的感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堪称一部深圳民间记忆史。


立体主义的年轻人     作者:憩园                       

《立体主义的年轻人》组诗跳脱有趣,荒诞而不失真诚,智巧又不失幽默,勾勒出的生活栩栩如生;伸出丰富的触角,几乎是不加选择地感受着生活及生命的丰饶,正是这种不取舍或者说不懂取舍,使年轻人更加“立体”。如同组诗的立题,语言从四面八方奔来,直抒年轻人幽深微妙的心理现实,新颖地描述出年轻人被时代裹挟的窘迫,以及守望者不随时代变化的永恒特质,完整地展示了作者开阔的想象力和开放性驾驭词义的能力。


福田区“睦邻文学大奖”一名

病隙手稿    作者: 张谋                        

《病隙手稿》是一组姿态独立、表达独特的文章,体现出非虚构特有的真实力量,事物与人物内心有较好的融合,渗透着灵活睿智的个人主义思辨。与其说作者在写作,莫如说在一刀刀雕刻生命,刻至骨骼,刻至心灵,其疼痛感令人窒息,让人无法不对表达者生出敬意。文字内里包蕴着发光的价值内核,拥有一种令人不安的思想之美,故能于痛楚之险地绝处逢生,摇升至读者需微微着力的高度,超拔的艺术与思想魅力即产生于此。


福田区“睦邻文学奖”十名

消失的电梯     作者:游利华                            

《消失的电梯》从微处着眼,细处落笔,如同一幅精致的水粉小品,举重若轻的文字,方寸间洒豆成兵,居然有宽裕能力让人物活现出来。作者有叙述上的艺术自觉,语言意味深长,让人老想翻动纸页,去寻找短制背后躲藏着的那只寓言之猫。电梯作为隐喻性的介质,将一个布满压抑临界与失控危机的城市像素无限延展。在作者不动声色的叙述中,不时闪现着带有寓意的隐秘符号,被工业吞噬的村庄、失踪的姑娘、纯粹青白的时代与梦想……


生存     作者:十十                            

《生存》通过一地鸡毛的生活浮世绘,暗藏危机的婚姻破裂史,诸多原汁原味的生活细节,构建了一个引人入胜的小说世界。能够细腻地叙述琐碎是一种能力,这如同用主厨的心去做一碗蛋炒饭。其实这也是作者一种写作本能,一种植根于生活本原层面的不加以花哨修剪的质朴的叙述本能。烟火凡尘、锅碗瓢盆、蜗居小民、市井生活,此作可谓是以点入镜,生动地描摹出一幅生活原态的图景。


沉默之诗     作者:笑笑书生                       

《沉默之诗》沉默却丰盈,审美的飘逸与生活的质感并重。众声喧哗,而沉默是诗的防护服。万物静默如谜,诗亦应如是。这组诗的语言洒脱自如,知性饱满,信手拈来,不喧嚣,不故弄玄虚,正如沉默之根、之境。看似直白简单,其实内敛丰富,不动声色之下暗流奔涌。真正的诗意,绝不是华丽词句的堆砌,以及繁密意象所构建的貌似深刻。只有参悟了生活、看惯了人世炎凉的人才懂得平平淡淡即是真,才会摸准通往返璞归真的秘径。


荔枝公园     作者:子安                              

《荔枝公园》由古生今,相伴相生,有情怀也有识见。这八组“中国风”的短诗,辞藻华美、引经据典,每个小节皆以古诗做引,把荔枝公园的主要景点荔香园、揽月桥、长画廊、逗鱼池、清荷塘等写得惟妙惟肖。在古典“白发三千丈”的怀抱,自由出入今日“爱恨相距三分之一毫米”的会所,这种能耐,到底是诗人的专利,令人长羡不已。通篇用典不生僻,不造作,能体会到一种将汉语恢复为“出厂设置”的良善之意。


青蛙     作者:唐诗                                   

《青蛙》是一篇考验读者阅读耐心和智慧的小说,看似平淡无奇的生活碎片化叙述、松松垮垮的情节铺展中,埋着的是动魄惊心的“核”,虚虚实实地讲述这个时代的“病”。好的小说给读者提供可能中的不可能和不可能中的可能,本文作者闲庭信步地在可能与不可能中穿插。描述拿捏得很有分寸,具体表现在叙事上的克制;对人物有独到的精神演绎,性格突出,涉及到内在思想的表达与呈现,这才是本质。


带一把故土出发     作者:李玉                          

《带一把故土出发》没有雕琢和故弄玄虚,质朴感人。在口水诗与炫技诗流行的当下,难能可贵。乡愁和爱情一样,是文学的滥觞,要想写出彩其实不容易,但作者还是将乡愁写出了别样的色彩与味道。这是一首能吟诵的诗,押了宽韵,朗朗上口。若是剔除自觉为之的韵脚相押,是无多技巧的,诗质的内核往往不在于技巧,而在于语言与心灵的距离,惟其素朴,一把故乡的泥土若飞翔的子弹,击中所有柔软的心。


深圳上班组诗    作者: 仪桐                           

《深圳上班组诗》描绘生活的庸常,却跳脱出惊人的诗意,飞翔在草根诗之外的白领诗。摘取深圳生活的片断,以诗歌表达它的炎热与炙烈,细腻缠绵,真情剖现。意象是日常的,组合方式是超常的,所见之物,在诗思与慧心的着意安排下,开始长出新的枝叶,发生新的意义。最可喜的是诗的结尾,总能给人以温暖和激励,仿佛穿过雨夜,抵达了阳光。这种深入生活,跳脱成诗的本领,帮助我们穿越时代的喧嚣与浮华。


从深圳到石节子村有多远     作者:婉君               

《从深圳到石节子村有多远》淡淡的描述底下流动着清澈的温情,小儿女情致,表述稳稳落入平实的生活中,如同有耐心而又疼惜日子的主妇无声地炖着一锅好汤。没有野心,甚至没有烟火气,语感清新,温暖如春,文字冲淡而不失韵味,由不得让人想向这样的表达者打声招呼。而女性作者婉约的笔致,最终与男性拓荒者强健的血流融合在一起,不失为传统爱情的一种回归。在亟待收拾精神家园的当代语境下,作者追寻的方向值得赞赏。


皇岗公园今昔     作者:道长                           

《皇岗公园今昔》将深圳变成了精神意义上的故乡,从而让我们的双脚,渐次有了根须的触觉。对众多皆为过客的深圳人而言,作者可谓一个老深圳,她长期浸淫于这座城市,有着旁人不及的根深叶茂。这篇纪实作品娓娓讲述了皇岗公园的前生后世,不以花俏的文字和炫目的技巧见长,凭借的是平实的语言和扎实的“干货”。为城市立传,为城市的景观留下记忆,需要的便是作者这种“求真”与“务实”的写作态度。


雨夜     作者:姚志勇                                  

《雨夜》是篇能让人产生阅读快感的小说,镜头切转与人物描摹用力均衡、恰到好处,使得小说画面感十足。前面大半篇幅充溢着男性荷尔蒙,作者对气氛的渲染,有机地配合了男人心理的递进和变化,使得这场巫山之会充满了悬念;叙述至中途时,主角被调离,原本属于围观身份的两个协警转换成了灯下演员,这种力的挪移进一步加强了欲望的浓度;而到了结尾,情节逆转,最后一声惊雷,“雨夜”注入了底层小人物的无奈和悲凉。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