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睦邻文学奖”评选结果公示
2016/10/31 16:05:33|阅读56745次|作者:秘书处

一、 评奖说明

大赛按照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来评奖。评奖分三个阶段,海选、提名和终评,层层筛选,优中选优。为体现评选的权威性和专业性,大赛特别聘请邓一光、孟繁华、邱华栋、南翔、葛红兵为终评委,从决赛入围作品中,评选出深圳市及福田区总共22篇获奖作品(年度大奖,即“睦邻文学大奖”作品,深圳市及福田区各1篇;年度十佳,即“睦邻文学奖”作品,深圳市及福田区各10篇)。

所有参赛作品经工作人员海选,在海选入围作品的基础上,以“评委提名季”的形式,进行提名工作。今年提名评委一共15位:胡野秋、秦锦屏、王国华、王威、费新乾、唐兴林、廖令鹏、朱正安、张樯、范明、郭建勋、虞宵、唐小林、刘洪霞、欧阳德彬。每人独立推选20篇,彼此可重复提名,一共推选出105篇决赛入围作品。

所有决赛入围作品均呈送5位终评委,以免有遗珠之憾。终评委注重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注重作品的“植根性”,所选作品比较接地气,能很好地结合深圳本地及社区,体现大赛“为社区立传,为民生著史”的主旨。兼顾题材、主题、风格的多样化。各终评委独立推选1篇年度大奖作品和10篇年度十佳作品,最后汇总统计。

年度大奖作品不评分,实行计票制,一位终审评委一票(今年有一位终评委弃投)。年度十佳作品按三个等级打分:特优秀3分,很优秀2分,较优秀1分。终评委需写上每篇获奖作品的评语。

如年度大奖作品无法获得压倒性票数,出现平票的情况,计算其所有终评分;如终评分打平,计算其评委提名票;如评委提名票打平,计算其邻家币数量。落选的年度大奖作品,自动划入年度十佳作品之列。其它年度十佳作品按终评分统计,由高到低,足额产生。今年深圳市和福田区同时评奖,按照“先市后区”的评奖规则,终评第1名为市级年度大奖,第2名为区级年度大奖(须为福田区参赛作品)。依次类推,第3至12名为市级年度十佳,第13至22名为区级年度十佳(须为福田区参赛作品)。落选的优秀决赛入围作品,大赛组委会将向各区推荐奖励。

(大赛组委会保留最终解释权)


二、 获奖作品名单

2016年深圳市“睦邻文学奖”获奖作品名单

(注:社区为文章内容涉及到的社区,而不是作者的住址属地。)


2016年福田区“睦邻文学奖”获奖作品名单

(注:社区为文章内容涉及到的社区,而不是作者的住址属地。)

三、获奖作品评语


深圳市“睦邻文学大奖”一名

陈卫华《回家》                       3票+提名4票

《回家》通过一家大型食品代理公司的营运与沉浮,展现了多棱镜下的百变深圳,完成了各具暗喻的人物关系构建及其命运纠葛;所呈现的生活可观感、可代入、可查据,借助人物鲜活机趣的个性行为次第破茧,使全篇处在高潮迭起的情节周折中。作品成功塑造出“薛素萍”这个潮商形象,三观不矫情,更不开挂于尘埃。写深圳绕不过潮州人,“深圳如果没有潮州人,会有一半的灯暗下去”,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不失为一篇纯正深圳血统的佳作。


深圳市“睦邻文学奖”十名

柏亚利《二十八个深圳年轮》              1票+7分+提名10票

《二十八深圳年轮》以亲历者的视角、耐心的观察、平实温和的叙述和丰富的细节呈现,将个人际遇与时代变迁有机结合,为“深圳绘”提供了一个翔实可信的个人民间样本。城市不是城市的,而是个人的,这样的写作完成了非虚构最核心的任务,即素材的把控完全尊崇于个人的独立写作,其写作行为不依附和服从于任何写作之外的因素。作者与笔下的深圳“同呼吸、共命运”,从他乡到故乡,从他的城到我的城,这种书写使深圳找到了“根”。


赵目珍《谈论一座城池》                       12分+提名3票

《谈论一座城池》举重若轻地打开繁琐日常通向内心世界的路径,有朦胧忧伤的都市意象,又有形而上的生存思辨,诗意充沛而富有内涵。在诗歌中讲故事是危险的,一不小就会陷入叙事累赘,失却空灵,这组诗却像一只喜欢啾啁而又翅羽灵巧的鸟儿,在不断变幻的场域中降落,婉转数声再振翅飞去;诗句充满平凡的美感和乐观的忧伤,把真实场景和人物写出了况味,故事开了头,高潮和结尾却留给读者去续,这样的城池,可以无限制地谈论下去。


李双鱼《西乡河的倒影》                        10分+提名5票

《西乡河的倒影》语言质朴坚实,字里行间飘逸出诗意的忧伤。无论是出租屋之间的迁徙,还是城中村风貌的白描,都显示出较为厚重的文学功底。作者善于从细微处呈现城市底层生活的状态,还原了生活的本来面貌。日常生活是琐碎卑微的,“我”、妻子、女儿、来来去去的小动物,没有沸点冰点、大起大落,作者却在尘垢秕糠中裁红点翠,洞见高贵,文字中潜伏着诗意精神,使一篇日常生活中的文字捕捉阴尽生阳,慰藉自己和读者。


水去先生《深圳草人》                         10分+提名1票

《深圳草人》用细微有趣的文字构造出一座城市里的村庄,说它是村庄,因为是拟乡村的人际结构,五方杂处之地,各色人等依次登场,看似随风游走的草本生命,却活出了意外的滋味,有如卡尔维诺构造出一座座虚构的城市,是灵感和想象的胜利。艺术需要强烈的自信与强大的营造能力,再俗的生活经过提炼,也能捯饬出点“清明上河图”的味道。作者的观察能力一流,用文字刻画出的那一幅幅人物肖象,都活灵活现,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曾楚桥《鲸落》                                7分+提名8票

《鲸落》是对城市生活的隐喻,一拨儿底层人物无论如何挣扎,总会沉进浩瀚无边的城市海洋底层,如同垂死的鲸鱼一样,难以看到一线出路,令人扼腕。没有遍尝生活之苦或贴近底层的切肤之痛,不易写出如此这般的小说,只有植根于丰厚的生活经验,才能抵达感人至深的文学真实。相比作者之前的魔幻现实主义,此文更清晰地指向复杂、粗砺、残酷、哀切的现实,就如小说结尾处的信息对话,简短而生硬,却是多少小人物宿命似的“鲸落”。


刘郎《在深圳的时间之余》                       6分+提名3票

《在深圳的时间之余》不是书写具体的事物,它们几乎就是冥想的产物。穆旦临死前写下《冥想》,是为终其一身努力过着的普通生活立下墓志铭,勇气之外的纠缠耐人寻味。此组诗歌有异曲同工之妙,诗句意象飞天,形象落地,心灵与肉身双双诚实,即便浅吟低回,也是真实可信的,让人在掩卷后,愿意鬼使神差地出门,穿过城市的时间之余,去找到那个写下这些诗句的人来对坐,哪怕一任长夜空转,片字不语,只是冥想,只是“之余”。


张夏《全家公敌》                              5分+提名12票

《全家公敌》探讨了现代性的多副面孔,是移民城市的时代症候,人与人的关系在都市霓虹的迷醉下被异化,这副被异化的现代性面孔被作者刻画得入木三分。主人公因沉溺于做善事,而被全家视为公敌,他和家人特别是其母亲高度对立与冲突,情节设置颇富戏剧性和张力,亲情被大胆解构,凸显了人性的深层特质。作者聚焦这种多味甚至变味人生,对近乎扭曲的人际关系传递出无能为力的挫败感,成功写出了一出“喜剧式的悲剧”。


杨点墨《青春骊歌》                           5分+提名9票

《青春骊歌》回溯上世纪90年代闯荡深圳的前尘往事。身为白领群体的一员,作者以个人化的叙述,女性特有的细密触角,触及窗下移动的蚁群和外资公司并不平静的写字楼政治。作者视青春为丰腴曲径,捧一颗欢喜心憨憨地往前走,都说职场如沙场,“我”却偏偏要去血雨腥风的厚黑世界中,寻找和建立友情与爱情。正是这种纯属私人化的叙述,提供了深圳特区在某个发展进程中的切片和生动细节,丰富了我们对这座城市过往的记忆库存。


许媛《夕阳以西》                              4分+提名4票

《夕阳以西》就像艺术作品中的细瓷,柔美而细腻,散发着柔柔的光晕,有着慰藉心灵的力量,唯美的语言如流水一般汩汩地流淌出来,使得这件作品仿佛在月光下轻歌曼舞。主人公美珵的奇幻14路终点,是过往爱情的投影与回光返照,这是她解不开的心结,与其闺密龙缈缈的怀旧幻想有着维度上的区别,好像一朵花的两瓣,交替共绽,分放其彩。故事双线发展,直至美珵惊爆了奇幻的哑迷,龙缈缈对旧爱失望,二人同归于现实本真的面貌。


程鹏《深圳诗卷》                               4分+提名1票

《深圳诗卷》具有鲜明的“深圳性”,经典的场景、风景名胜和英雄历史,在诗人笔下,呈现出另一个自然与历史维度的深圳。诗人以个人立场见证他人与历史,在别人的统领之地讲述自己的故事,完成了一种真相描述。这样的生活和生命看似被剥夺了主体,却无一句不打上暖意的象征主义符号。生活和历史不是明确清晰的哲理,也许随时会隐遁,但它们并非“一座空房子”。 只不过只有诗人知道,并且有足够的能力往里面装些什么罢了。


福田区“睦邻文学大奖”一名

游利华《三人行》                              10分+提名8票

《三人行》采用温婉细腻的女性视角,通过三个女人深港两地生活的家长里短,建构了栩栩如生的小说世界,予人身临其境之感。文本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观察细致而深入,譬如刷洗牛仔裤这样的场景,亦能绘声绘色,是篇比较成熟的小说。难得的是,作者自爱且爱人,同时揣足了耐心,尤其留意生活中有质地的细节,不疾不缓,娓娓道来,无一处诡异,却大体切中情感和人性的痛痒处,它告诉人们,生活也许擅变,但人能使生活变得完善。


福田区“睦邻文学奖”十名

李玉《开店》                                   3分+提名7票

《开店》是一篇日记体的非虚构作品,语言质朴无华,内容却直击读者心灵。读罢掩卷,不禁长叹,在深圳开一间小店如此艰难!倒闭与开张快速循环,是现代化进程之象征,还是一线城市之特点?深圳强调创新创业创客,但铩羽而归者想必也不在少数。不断开张又关门的店,错位的生意、人际与生活,作者好脾气地看过来,津津乐道地写下来,竟然有了点命运的味道。作者懂得如何组织材料,形成有效结构——如果能把画蛇添足的“后记”拿掉。


笑笑书生《行走帖》                             3分+提名4票

《行走帖》既贴着地面,又荡漾着春风,在诗意里徜徉,在哲思中起伏,在隐秘而惬意的快乐中彰显万物,以此呈现自我的内心秩序,陌生化的异质结构和纹理,为人生的某个阶段加冕。诗歌的全部秘诀在诗意,华丽的辞藻堆不出来诗意,真正的诗意隐藏在生活的缝隙里,平白如尘,这组诗就富有细微处的诗意,以行走为题,移步换景,意象缤纷,笔调开阔,涵盖了诸多深圳元素,试图揭开都市繁华文明的表象,呈现本真自然的内核。


江飞泉《二十四个圳事》                         3分+提名4票  

《二十四个圳事》抓住了农历节气与都市生活的格格不入,甚至不断看见“反季节”,跳出了看图说话的藩篱。二十四节气的华丽规整与都市生活的苦闷无序,形成一种反差与碰撞,季节是表皮,而生活才是内核。诗中有“我”,我的眼、我的知觉、我的灵魂,在季节凉暖与草木风云之间流转、探索、搜寻、捕捉,形成有机的意象、形式与节奏,可咀嚼,可吟咏,可回甘。字里行间唱叹不休,气势磅礴,格调铿锵,韵律和节奏把握得当。


马虹玫《冷焰》                                 2分+提名8票

《冷焰》可以归为女性文学的范畴之中,它探讨了女性的生存与命运,无论是作为知识分子的冷焰,还是作为平民的黄婵,还是深陷底层的阿水,通过作者之笔,给予了最深切的关注。三个处于社会不同阶层的女性,却有着相同的不幸和悲惨的命运。小说娓娓道来,张弛有度的叙述,揭示了当今社会女性的艰难生存和精神困境,同时彰显出作品的艺术魅力。女性文学自有它的特殊之处,有着永远也不时的主题,这也是它的魅力之所在。


卫鸦《木马》                                   2分+提名6票

《木马》整个故事展开得很流畅,伏笔、转折、高潮,起承转合都很漂亮。结局稍显平淡,但总归是美好的。难得的是有温暖的基调,人性的光辉在故事的反转中,照亮了普通的小人物,为当下疲软失德的社会注入一剂强心针。文学的普世价值是审美,揭丑和审丑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和工具。文学可以写人性之恶,甚至将其推到极致,但这恶中还能开出人性之花,就像在灰烬中葆有火种,如果呈给读者的只是灰烬,文学的价值将大打折扣。


王顺健《早安,苦恶鸟》                         2分+提名3票

《早安,苦恶鸟》跨越深港两地,又彼此相互映衬,呈现了一场相邻城市的异地恋和颇具现代感的婚恋观,同时呈现了房奴卑微的生活状态。虽然语言还有待进一步锤炼,题材架构方面的新颖别致却可圈可点。小说中亦真亦幻的特定场景和语言表达的冲击力,在变幻万千、绝处逢生,又自然起承转合的险境中,一个个绝妙且又精当的细节,出现在无关信仰又崇尚信仰的时代。作品呈现自由心性和自由精神的链条,成为迂回往复的进化物。


王建荣《老实人》                               2分+提名3票

《老实人》书写年轻人在深圳的生活困顿与情欲煎熬,从独特的视角来呈现青年男女之间微妙的关系。很多青年如小说中的主人公那样,起点不高,若想一步步跻身更高的生活阶层,困难重重,总是难逃周边环境的格格不入,物质生活的窘迫困顿,旺盛情欲的纠结煎熬。该小说以白描见长,常常通过细部抵达人物心理,切入人性深处,就像做一个微创手术,表面开的口子小,但下的刀却深。写人性的蜕变,如蛹化蝶,这过程本身就足够迷人。


冰凌花《最后的蛙鸣》                           2分+提名3票

《最后的蛙鸣》以近乎残忍的笔调,撕开了貌似光鲜的婚姻,剥开了中年妇女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困境。小说选取“离家出走”作为切入点,使故事有了张力:读者对女主人公离家后的命运充满好奇,期待被带进一个生活之外既熟悉又陌生的奇境。在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上,关于命运和伦理,关于现实和伪情,定格放大许多个瞬间,无法预知又无从抵达的时代悲剧和现形婚姻的旅途,有时让人无法招架,却又不得不回归到重塑自我的精神土壤中来。


老痴《阿贞的肚子》                             2分+提名1票

《阿贞的肚子》故事可谓是司空见怪,无非男欢女爱、以权谋私、背叛出轨之类,但故事的叙述却摇曳生姿,别出心裁。从同一个人,分出两条线来讲述,好像精神分裂出一个自我,一个他我。以自我的角度,来讲述他我的故事,而且不做作,不勉强,天衣无缝。“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但文中的“我”既是当局者,又是旁观者,于是这个简单的故事,就不是一碗清水看到底了,而是有了深度,有了温度,有了各种混沌,欲语还休。


骚风《隐语》                                   1分+提名6票

《隐语》有历史的跨度、现实的厚度与广度,有反观、自省与批判;对乡土的怀念和依恋,是作者浓得化不开的情结;将高雅艺术元素和现实的诸多错位、迷失进行对照,以此传达和表现丰富的内心。让诗歌从关注生活中日常的遇见和观察,转而关注生命中抽象的命题和思考;让诗歌渗透哲学思考,从而增大诗歌写作和阅读的空间、厚重和质感。文字精雕细琢,华丽中透出苍凉,有种遒劲之美,对八十年代理想主义情怀的诗歌传统有所承续。

  • 标签
  • 睦邻文学奖
  • 获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