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评委朱铁军提名作品(排名不分先后)
2017/9/1 14:33:10|阅读74809次|作者:秘书处

《湾厦旧村:2万个深圳活法》 萧相风

柴春芽曾说,非虚构这种文体会限制写作者的虚荣。因为小说可以修饰,可以比划技巧和花招,这些手艺玩多了,会增加写作者的虚荣心。但非虚构不行,它需要朴实的叙述和真实的记录。对真实人事的忠实还原,远比文学化的虚构与创造要付出更多的代价。萧相风的这篇作品,为我们展现了一派鲜活的原汁原味的城中村众生相,也为深圳这座飞速更新的现代大城记录了一份生动的民间故史。本文质朴无华,且充满温情与人文关切,值得推荐点赞。


《去暮色里》 无影

这篇小说的素材并不新颖,甚至有点泛滥,无论是人设还是情节,都没有太多特别之处。但这种原本简单易见的故事,经过无影的书写,立即有了细腻极致的纹理和繁茂的生命力。于细节之处进入深度,这已成为她的独特标签和文风。作为一个年轻且写小说时间并不长的新作者来说,无影的老练与深刻、从容与沉稳让人惊喜。去暮色里,即便已是黄昏临晚,也终是能告别最不堪的过去的自己,余弦与徐方的不同,正是她找到了未来的可能。


《红磷焰火》陈再见

对于小说阅读,我并不喜欢太多隐喻。但陈再见是个例外。不同于其他几位善写这类作品的本地男作家,陈再见的文字单纯、净澈,文本情绪也控制得很安稳,这样一篇幻游记,并未走向荒诞,却充满了悲悯情怀。主人公一直在游走,从乡镇到临城结合部再到大都市的边缘,却从未与任何一片场域建立清晰明确的联系,红磷擦过,燃起的焰火如微弱的灯光,照亮片刻的微妙的模糊的瓜葛,但是随着硝烟飘散,一切依然归向虚无,甚至是极端的毁灭。


《隆胸》 陈卫华

这篇小说篇幅不大,却写得趣味盎然,作者的语感极好,行文控制收放自如,故事表面叙述了一段并不稀奇的心理波折,却处处有着隐语不发的机巧。像舒法家、常相思,以及拥有G罩杯被升为总助的王扬眉,人物名字的设置就有着刻意而为的诙谐、隐喻与画面感。隆胸的想法究竟是为了取悦或满足丈夫、还是作为“外交夫人”站台,其实都并不重要,或许都是也或许皆非。文尾抛出的裹脚类比,似乎更欲指向的,是城市女性所面临的从流与无奈。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 杨点墨

大赛之外曾读过杨点墨的一些作品,这一篇让我颇有些惊喜。本文语言流畅,叙述洗练,情节紧凑,一波三折,环环相扣,是一篇阅读黏性很强的作品。戏剧所需的矛盾冲突、转折突变、伏笔包袱等运用得娴熟自然且毫无匠气,京剧唱段如隐喻般贯穿在文中,增添了阅读的寻索趣味。更为可贵的是,人物塑造没有犯脸谱化的毛病,善恶有因,立体真实,通达了人性的多元。


《社区公敌》 张夏

起初读时,这篇小说总是让我想起勒庞的《乌合之众》。作者用尖锐的笔锋,描绘了一场红旗招展、众声嘈杂的社区大剧。在这场躁动的狂欢中,大部分人物的面目是模糊的、同化的,他们被设置为许多符号化的轮廓,推动故事的发展与前进,却不体现自我。就连男性主角的形象也是略显扁平的。只有运动始终如浪,裹挟着人们从激昂到沉默,同时复杂的人性恰被巧妙地藏匿于这看似纷杂的书写中,造就着文本另辟蹊径的一种饱满。


《不归》 卫鸦

从《木马》到《小镇拳师》,再到《不归》,卫鸦的小说近几年愈发成熟稳健。这篇小说以一个意外起始,牵连出一系列跌宕起伏的情节变化,罹患绝症的儿子,救子心切失去理性的妻子,突发的生意变故,将马平川拉进了一个又一个漩涡。危机四起、悲欢反复、希望浮沉,波折不断的事件在作者不疾不徐的叙述中层层推进,卫鸦对小说结构和分寸、矛盾与转折的把握已炉火纯青。值得一提的是陈巧婚后的变化,读罢唏嘘之余,竟有了一层悚然之感。


《姐姐》 佛花

佛花的语言让人嫉妒。它们精练、准确、冷冽、锋利,同时又节制透彻,充满张力,像野生的植物,恣意且高傲,有一种不可言说的幽暗的美感。写作有技巧可以模仿、借鉴、修炼,但终归是一种手艺,惟有语言是天赋的,无法盗取。小说以妹妹的视角进行着自我剖白,她自卑怯懦,笼罩在姐姐的光环之下,当姐姐宣布不再跳舞时,她心中有了龌龊黑暗、罪恶却又难以抑制的欢喜,她曾有万一之秒的瞬间希望姐姐死去,然而姐姐真的死亡后,背负着自己的原罪继续活着,便成为了生活给她的审判。小说将人性的暗面写得入肌入骨,却没有鲜血淋漓,这是需要极为深厚的叙述控制能力的。如果结尾不把南柯一梦的隐喻以及创作意图说破,无论是戛然而止,还是稍点几笔,留下开放空间,可能都会更好些。


《关系》 艾容

有的心理学流派认为,原生家庭对人未来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家庭治疗师会从咨询者的家庭系统和关系中寻找源发因素;弗洛伊德也认为自我道德化之后成为超我,童年创伤造成防御机制并影响三我间的平衡。恐怕没有太多的名词在复杂程度上可以与“关系”匹敌了。这篇小说写关系,以原生家庭为切口,枝蔓交错且线索清晰,讲述了一个看似复杂却表浅意深的故事。随着情节的发展,我们几乎可以看到王卯的每个行为都与原生家庭的影响密不可分,被传染的恨意、认为成为母亲是一场灾难、对于最亲近的人必将成为最凶恶的敌人的潜意识恐惧、对婚姻抵斥以及对异性的轻漫等等。故事的尾声被设置成反转,可新的冲突却倏然平息,一家三口以静默的方式继续对峙,他们都仿佛若无其事。开放式的未来似乎又那样显而易见,像一场冗长循环的梦境。


《孤独症》无香

这篇读毕犹豫了一阵。无香的写作有明显的长短板,读到文中决心赴死的母亲有条不紊地预备一切后事,我就感觉最终她死不了。小说创作的文学艺术性固然重要,但未能把创作者的上帝之手藏好,人物行为便会被架至高阁。人性是立体的,若只有预设却遗漏了必要的描述,就会使人物虚弱。但是无香在叙述上有着较为出色的电影式语言,情境切换自然、代入感强烈,能给阅读者如临其境的浸入式想象,并且有较强的牵引力。另外,文本的情绪营造是成功的,文笔娴熟节制,连语感和断句上也浸透着情绪,可见作者的文字功底扎实成熟。这个故事让人酸楚揪心,结尾也安置了希望,虽在意料之中,却给人以对生命的尊重和感动的能量。从这些角度来看,我们未必要以传统的文学审美来严苛地评判睦邻大赛的作品,珍珠与琉璃,都是闪耀的存在。


《我的门外有一片好大的湖》 叶京京

这篇不太像小说的小说,布满了作者设置的隐喻和机关,无论是时间之海,还是博尔赫斯/温子涛/我,以及贯穿始终的大湖等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阅读难度。作者文学功底深厚,阅读广博,语言中还隐约有王小波的气息,看似掉书袋式的叙述元素其实都有用意,却偏故意往虚无里带路。索性也散漫着读,甭管什么世界是混沌的,文学是非现实的,虚构的往往最真实,像水消失在水里一般的庸俗沉沦也是清醒与坚持。这篇很有意思,值得读几遍。


《卷柏》 薛丽娜

两个女孩在深圳的夜色中相遇,她们在白昼的反面喝酒聚会纵情青春,但却只能算是彼此的陌生人。正因为陌生且毫无交集,女孩卷柏讲述了自己的经历。那段不堪的屈辱压抑的婚姻生活,导致了卷柏的逃离。在深圳,每天都有这样的情节在发生和消逝。而后便是蜕变和重生,应合了卷柏这种可还魂复生的蕨类植物的命名隐喻。故事挺简单的,脉络也不复杂,但是原本很轻的构架,却写得质感韵味兼备,读来舒服柔和,这是很难得的能力。


《开盘》 马虹玫

这篇作品已经很成熟,人物刻画生动鲜活,故事线的铺设组合、情节的推进、矛盾冲突的设置、以及叙述节奏等都控制得很不错。选择深圳 房地产这样的题材,既需要对素材有深度的了解,还需要一点野心和自信。显然,马虹玫出色地完成并做到了。另外,从扶郎花到合唱团再到这篇开盘,马虹玫所选取的题材都具有新颖、现时、都市化、或其他作家较少介入的特征,并且“很深圳”,能够将文学作品与当下时代保持同步,这是个很好的写作意识。


《风从晒布路吹过》 清如

琐碎时光,植被商铺,邻人小贩,晒布路周遭的素常事物们构成了宋小眉的平淡生活。它们氤氲着平凡百姓的烟火气息,也更像镜头虚化下的日常背景。然而经济的压力、衰老的女性危机、寡淡的夫妻关系,使宋小眉感到幸福越来越成了一种奢望,她为此焦虑不安。一位陌生网友的宽慰和鼓励,使她的日子变得有趣起来,也隐隐地有了些许期待。可对方却毫无征兆地消失了。一切还原。她这才发现,原来幸福无非是归家灯火,一日三餐,安于守望,如一株绿萝,知足易满,饮水亦饱。清如许用她温润的文字讲述的这个小故事,虽然简单清淡,却意蕴饱满。


《谒山》隐词

许多以失败告终的婚姻,几乎都有差不多相似的剧情,能在艰辛岁月中共患难,却在富贵安乐时变做仇敌。因此城市生活从不缺少苟且,有人一败涂地失心落魂草草余生,有人因恨生怨自此喋喋愈发不堪。故事起初的何知雨和那些常见的情节并无太大区别,直到进入一家公益性机构,从最初的打份工支撑开销,到逐渐融入其中,发现付出和帮助的力量,才有了新的生命和远方。作者的文笔和小说技巧都颇有功底,故事所传递的积极能量尤为可贵。


《天堂不在别处》张亚丽

作者的文笔浑厚刚劲,跨度如此庞大的叙述,结构却严密坚稳,形神皆无散处,因此对于作品的文学高度和创作优劣,已无需太多评说。以文中所述,作者应是较早一批的深圳媒体人前辈,其所经历的报刊社剧变,基本是深圳纸媒兴衰的历史脉络。大势所趋本无可多言,但个中冷暖悲欢,恐惟有业内人自知。于是有人告别有人坚守,也有人找到了混迹江湖的良方,作者却说:我本为鸟,天地很大,白羽清风。我想,这便是此文开端所说的,那盏灯了。


《失魂夜》姚志勇

两年后又见姚志勇的雨夜,还失了魂,写的是焦灼的欲望和冲动,小说语言一如既往的有股子野生气息,不造作也没有雕饰感。故事也不复杂,搬运工杨成才八个月没有性生活,其间有同厂女工的暗许,也有公园暗娼的迎纳,但老杨都在最后时刻忍住了。打断冲突,是小说里常用的手艺,但是两次都用道德打断,最后却还是冲破了道德,会不会显得手段有点儿单一脆弱,有探讨空间。不管怎么说,瑕不掩瑜,是篇好小说,节奏合理,吸引力强,好看。


《我有一个岛》王顺健

公岛往事读了好几遍,每次都像初读,每次都有新趣味。此文是本届睦邻奖大热,且不去论文体当属哪个纲目科属种了,小说也好非虚构也罢,就好像公岛诗歌奖颁给了生活,一身胆气的铁拳老甲也会害羞、他的宠物是只小鸭子,勒令小姐背唐诗后来连佛经都要放在高贵地方的王虫子,岛主王诗人也得打麻将、伪装成溺水情报员拉客,每个人都血肉鲜活、悲欢往常,诗意在公岛被化解为凡尘生活,日常片段即是全部的意象与隐喻。杜尚大哥说的对啊。


《在龙塘》余不醒

租住在龙塘新村的快递员小马和小谢,是两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青年。故事在漫不经心中开始,小马暗恋着瘦弱的女孩玛丽。幻想产生着幻象,龙塘的夜晚恍惚迷离,一切都在真实与虚幻之间飘荡。因为被人误解有口臭,小谢杀了人,每晚做噩梦。而小马极有可能是惟一的目击者,因此小谢才寻他而来,和他成为同事与合租伙伴……小说写得不露声色,不但将线索藏在最易被疏忽的细节里,口香糖、酒量、杨桃,而且还以虚笔再将其掩盖、绕开、制造理解路径的迷踪,作者像一个老谋深算的猎人,讲起故事却是一副云淡风轻的口吻。能把短篇小说驾驭得纯熟精悍,可见作者深厚的写作功底,好小说不一定布满矛盾冲突才好读好看,写得轻盈是更高一层境界。


《在等信的日子里》koko

如若无人提及,我几乎已经忘掉写信这种方式了。我们正不断地追求着快,高速铁路、超音速、光传播、即时通讯,人类放佛要竭尽所能地力求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抵达。从前车马信都慢,我们会说,见字如面。纸香墨浓里,是缓慢的春秋和漫长的思念,因为遥远与等待,信笺传递着的,是一份久长绵延的盼望。而如今一个视频通话,就能实现见面,再也不需要纸笔。这篇散文为我们唤醒了一份消逝的记忆,读后不禁惆怅满怀。我不知该给谁写一封信。

  • 标签
  • 评委朱铁军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