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评委胡野秋提名作品(排名不分先后)
2018/9/24 11:47:43|阅读56664次|作者:秘书处

《万物相隔》 唐诗

作者关注到的是一个普通人的死角:敏感部门。但主人公却超出一般读者的预期,公务员队伍中的底层。岳阳对于上访者,她是政府;对于官员,她又是平民,而且亦属弱势。这种人设体现了作者的高明。 此外,作者的叙事保持了一贯的冷静,甚至有些冷漠,在不动声色中把生活的严峻和不堪一丝一丝地渗透到读者的心中。题目“万物相隔”具有大孤独的意味,起初正是这个题目牵引了我的目光。


《岁月峥嵘说岗厦》  苇公子

报告文学贵在有事、有人、有数、有史,这一切因素聚齐于此文中,深圳以外的读者,读了此文定会认识岗厦这个独特的村子。岗厦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解剖这只麻雀,可以了解中国这匹骏马。此文虽有一定的应景性,但作品的历史感部分地弥补了这种应景性。 略显不足的是,各部分文字缺乏连贯性,叙事较为出彩,但在引述材料时需要更具匠心的缝合、连缀。此外如有些理性的提升式文字,则笔力会更强。


《我之急需,怎能辜负》  聂小雨

作者一直以旁观者的心态重述自己的生活,理性到极致,仿佛一幅与己无关的姿态,恰是这种白描手法显现出深藏不露的功力。这是一种内功,无一字一词张扬,不温不火,尺度拿捏到位。 表面写职场,着力点其实在情感,可以体会到文字背后淡淡的无奈。 也许因为本人吃素,所以喜欢的好文字也是这样的素字。 在邻家的文章中,这样的素淡文字还是太少了。


《小家庭》  欧阳静茹

第一次在网上读完一部长篇小说,尽管用纸本篇幅衡量并不算长,但于我亦属奇迹。一是题材,在欧美小说中写作家生活司空见惯,但在国内作家写作家甚为罕见,作家们都热衷于挖掘各种人物,从上层到底层,但恰恰会忽略自己。二是写法,作者并未把作家当作故作清高的怪物,也未添加额外的光环,所以我们就看到了这位窘迫而不失纯真的作家胡一归,经过了生活的无情碾压,胡一归也许终成胡不归,他的文学梦也会伴着小家庭的柴米油盐前行。


《网》  陈卫华

吸引我的不是这个故事本身,商场的猫腻、三角债的困窘,都没太多令人意外之处。倒是作者的语言可圈可点,语言干净、准确,偶尔的小俏皮并不讨厌,虽然有时还稍显火候,但确实具备了小说的语言要求,与邻家的众多小说相比,那些只专注于“说故事”,不讲究“说”的技巧的小说就显得寡淡了。所以本篇就胜在此处。


《图画展览会》  无香

我始终觉得语言是小说的肉体,结构是小说的灵魂。从这个意义上,这个小说具备了基本的肉体和灵魂,尽管在技巧的使用上还显稚嫩,还有模仿痕迹,但至少在邻家的众多小说中已经脱颖而出了。相对于那些努力地说故事,而且不讲究语言和结构地讲故事,这个系列小说高出太多了。


《光阴入怀:江飞泉自选诗》  江飞泉

这是一组有灵性的诗,充满个人体验和奇特想象,在诗人的笔下,精神和物质是相通的,并无区隔 。文字节制,虽没有某些诗歌的张扬,但意图表达恰到好处。但是作者如果不要把如此庞杂的诗歌放在一起,只是让同类情绪的诗歌组合一体,效果也许更佳。作者也许还未完全领会组诗的要领,诗歌从不以量取胜,有时候一首诗胜过无数。越想刻意表现丰富,也许就越单调。


《啊,深圳,一只鹅要拨动多少清波》  叶耳

以诗歌纪录生活轨迹,是个不错的切入,诗人的语言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似乎毫不在乎地冷眼打量周遭,另一方面却又无意流露出心有不甘。这组诗试图制造“我”与“深圳”的距离,但实际上投射的是对这座城市每个角落无法掩饰的迷恋,当然诗人最迷恋还是那些给他带来过快乐的姑娘,无论存在过没有。


《散落在深圳的青春》  冬十年

上面平静无澜,底下暗流汹涌,这就是生活的本来面目,作者没有表情地书写,情节和细节都亦真亦幻,像极个人经历,但又分明虚构文字。读到后一半才读出点味道,可见开头还可好好经营。


《那些你我他(散文诗三首)》  太奇

散文诗的妙处在亦文亦诗,难处也在于此。作者把握得还算到位,一直在用文叙述,用诗抒发,偶尔还有思考,时有金句。比如:“在深圳。街头和写字楼的距离只有一支笔长。”比如:“贫瘠的心房,阳光是稀客,但是月光却是内心的一部分。”。好句子有时候能弥补很多文章的不足。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