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评委费新乾提名作品(排名不分先后)
2019/9/25 11:17:51|阅读64776次|作者:秘书处

《入深圳记:深圳,你让我泪流满面》邬霞

这篇非虚构可能是我在邻家这个平台上看到的最坦诚直率的文字了。我自问,能这样无遮无掩地把自己的生活呈现给大众?答案是不能,我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对生活进行美化,等它变成铅字的时候,已是二手三手甚至是想象的生活了。邬霞以绝对冷静的文字,以零度叙事,来还原和再现自己的打工和文学历程。面对命运的摔打,她一次次挺了过来。如果不是通过高考改变自己的命运,也许我的经历和她相差无几,我能切身感受到那种无奈与痛苦。有文学梦想,却被坚硬的现实压得喘不过气来。有时以为爬出来了,却又掉入另一个深渊。也许只有文字才能支撑这摇摇欲坠的人生,就像溺水的人抓住一棵稻草。


《深圳式成长》欧阳静如

静茹的长篇几乎不会让人失望。一开始,主人公就面临着工作和生活的巨变,工作上面临停职清算,生活上未婚夫凭空消失,还多出一个儿子。在曲折的故事情节中,作者还加入许多金融与宝石的专业知识,这和作者的个人经历及兴趣有关,增加了故事的可读性,也更丰满了故事,使故事显得真实可信。深圳式奋斗,这个深圳式是什么呢?读完了长篇,每个人都会得出不同的答案。长篇创作需要付出极大的精力,社区文学大赛应该有长篇的一席之地。


《凝眸下梅林》骚风

很多人认为深圳是一个缺少历史的城市,但其实不然。这篇文章就对下梅林原居民的历史作了全面而系统的梳理。社区文学大赛对深圳本土题材作品的挖掘不遗余力,这些年也涌现出许多优秀的研究本土历史与文化的作品,填补了一些正史上的空白。比如道长《岗厦村文氏的前朝后代》、方华吉《沙井黄埔社区的前世今生》、冬十年《马峦山下》等,不仅有其文学价值,也有其史学的意义。这样的作品,积累到一定程度,最终构成深圳的历史厚度。


《母亲在深圳》李双鱼

双鱼写诗居多,散文偶尔为之,但都是精品。他的散文有诗的影子,有诗的韵味。六个母亲,六种人生,但殊途同归,同样对儿女的爱,对生活的逆来顺受和无限包容。深圳是个陌生人的城市,只有母亲的温情,才能让儿女找到归宿和依靠,而母亲却要独自承受许多责任与负担,付出所有,却面对可能发生的种种意外,比如儿子的巨债、老伴的离世、女儿的丁克等等。母爱,作为文学的母题,有无数人书写,要写出特点,并能打动人,其实不容易。


《入深圳记:三顾鹏城方入深》 五味子

所谓好事多磨,三顾鹏城方才成功入深。虽然简短,好似只是开了头,看得不大过瘾,可就这不长的文字里,展现了入深的曲折与不易。有多少人,怀揣梦想,从内地来到深圳,又有多少人,在深圳折翅,回到故乡。这个城市演绎了多少入深圳记与出深圳记。像作者这样,三出三进者少,这种精神值得书写。能留在深圳,不说大浪淘沙,那也是经历了诸般考验的。深圳的热度与光环一直都在,一代代入深者,还在演绎着属于他们自己的入深圳记。


《深圳南流记》 小海

这篇非虚构的文字一般,题材也普通,打工题材难以写出新意。但贵在真诚、真实,十六岁的年纪,第一次出门打工,遭遇到的种种,既有青春的无奈、迷茫、惆怅,也有友情的可贵,情窦初开的懵懂……真是值得珍惜的时光。打工生涯持续了许多年,但最开始也是最难忘的。中国作为制造大国,深圳作为制造重镇,非一朝建成,离不开一代代打工者的努力。只是对打工的记录与书写汗牛充栋,能翻出新意的甚少,这也是打工文学式微的原因所在。


《马峦山下》冬十年

十年以非虚构见长,从“新加城系列”到今年《一个消失的民族》《大城崛起》,及现在这篇《马峦山下》,可以说是渐入佳境。他的非虚构写作是建立在扎实的案头工作及大量的实地考证、采访上,有宏观上的架构,也有微观上的细描。这篇客家人的迁徒史,从五胡乱华一直写到今天,把深圳客家人的前世今生和盘托出。这种跨度不可谓不大,而且深入实地进行考证,体现了一个非虚构作家的严谨认真。相信沿着这个路子,他能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浪人》赵静

在深圳的繁华背面,还有一些食不裹腹的人。写底层人、底层生活,忌站在高处,以俯视的角度来写;或者是隔靴搔痒,蜻蜓点水,浮光掠影似的轻描淡写。静子的这篇《浪人》之所以能打动人,有力量,因为作者把自己放了进去,小时候的经历使她对浪人有着最朴素的同理心,感同身受,于是她的所有同情,她在台风天的所作所为就显得合情合理。大量穿插小时候的浪人经历,不仅打下了文章的基础,也拉长了文章的景深,使其具有纵深与厚度。


《亲吻衬衫的裤脚》陈末

这个爱情故事发生在深圳铁岗村,融入了作者自己独特的体验,比如那“天仙配”的大雨天,比如以打铁文艺社为原型的男主人公的工作室等。当然这不是一篇非虚构作品,只是带入的生活经验让人真实可感。文章的语言不仅细腻,而且有诗歌的凝炼,这种诗化的语言使文本经得住咀嚼。对人物的刻画细致入微,用大量的细节来支撑,比如文章的开始,男女主人公的出场,就是一连串有如特写镜头般精准的细节描写。人物立得住,故事才不会落空。


《深圳卷帘人》水去先生

水去洋洋洒洒,事无巨细,有"清明上河图"之细腻,也有春秋笔法之写意。一开始还相对发度严谨,到后面就随意挥洒,放开来写,难免泥沙俱下,但皆可圏可点。文章忌散而繁,但水去偏写得散而繁,枝枝叶叶,一会荡起一个闲笔,堆砌一堆繁花似锦的歌词。如果修枝去叶,删繁就简,洗去泥沙,干净倒是干净了,却失了原文旁逸斜出、花团锦簇的韵味,失了野生的锐气和灵气。水去的写作成在野,有才气支撑,但要野成大家,谈何容易?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