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评委欧阳德彬提名作品(排名不分先后)
2020/9/16 16:59:25|阅读184037次|作者:秘书处

人间

评委评语:一篇带着泥土味和烟火气的小说。作家的眼光聚焦于普通深圳人,呈现了一种近乎绝迹的现代爱情。在柴米油盐面前,爱情已经消磨殆尽,更何况那令人负债累累的重大疾病。主人公姚勇,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责任担当,捍卫了自己的爱情。


我在深圳没人脉

评委评语:一篇自我剖析式的杂文,呈现出难得的坦诚与真实。作者直言天生内向,没有人脉,便瞩目脚下的文学道路,追寻自己心中有意义的城市生活。“白云苍狗,人生过半,我要过怎样的下半生?战战兢兢只求职位晋升吗?吵吵闹闹只为家庭琐碎吗?还有没有别的可能?”这是一名而立之年都市男人的内心深处的追问。天生内向,没有人脉,不正可以专注于构筑自己的文学世界,如卡夫卡、佩索阿……


手套

评委评语:手套的意象贯穿全篇,是一条若隐若现的线索。天桥上的老奶奶赠送路人手套,“插班生”小女孩为了挣“插班费”天桥卖唱,“我”作为一名小学生让出原本打算送朋友的手套。多种精神与情怀,不同阶层的人物,并置于鹏城的一座天桥上,彰显出绮丽多彩的人文景观。在技法上,懂得含而不露,机锋收敛,感情内藏。综合考量,这篇算是中小学生作品里的佳作。


华侨城里说归侨

评委评语:华侨城是深圳一处神奇的存在,让人多次在其中流连忘返,却极少有人真正了解华侨城。这篇文章道出了华侨城的前世今生,上到国家侨办领导,下到华侨城餐厅服务员,全方位讲述了华侨城。一些归侨带着热血建设深圳,定居华侨城,并于此地终老,读来令人感动。这些陈年旧事,再不讲述就没人能讲述了,所以期待作者作为资深深圳人,加大篇幅,甚至可以把华侨城写成一本专著。


父亲,我究竟该回忆什么?

评委评语:余华的小说《在细雨中呼喊》塑造了一个流氓父亲,赵俊在这篇散文中写了一位任性而放纵的父亲。父亲去世多年后,终于达成了精神上的和解,“他并没有去世,他只是为爱设计了逃脱”。文章贵在真挚的感情和诗性的叙述,感情则在一些细节中呈现,比如“当他摸到好牌的时候,一激动,将一颗烟蒂落到我的大腿上,至今还有一个红色的印章在警醒着我。”推荐一下。


老板:疫情之下,多保重

评委评语:一口气读完,语言踏实简练,没有华而不实的东西,却字字见血泪。一次疫情,改变了世界的经济和政治格局,落在每一位草民身上,都是一座高山。那一点点租金减免,确实是杯水车薪,曾经繁华的步行街,店铺也贴出招租的告示。餐馆法人亲自收拾杯盘狼藉,金钱面前人性丑恶的一面忽然显现……文中有很多动人之处。


身体里的江河

评委评语:读起来有些碎碎念,有些自说自话,却有一种文学的状态,那种沉浸于自我心灵感受的状态,让读者品出活着的滋味。拉拉手就错过的女孩、五味杂陈的出租屋、梦中大片大片的麦田……品类繁多的人与物汇成了生活本身,并透过生活表象向内在精神延伸。


深爱

评委评语:这篇非虚构娓娓道来,多位深圳奇女子跃然纸上。“秋晓 云起 燕萍归”,用爱心在偏远地区建立书院,打开留守儿童的眼界与天空。烘焙面包房的女老板小艳,吸纳的员工大都是无声人。另外,还有一批在疫情中甘做义工的奉献者……所有这些,构成了这座城市坚实的人文精神底座,写字楼似乎不再冰冷。


那些花儿

评委评语:十十是小说高手,单就语言来说,汩汩滔滔,语感丝绸一样润滑。惹人想入非非的细节描写泛滥成灾丝毫没有冗余之感,却让人欲罢不能。安小朵和城哥这对深圳男女,活得如此畅快,如此尽兴。十十写出了贾平凹《废都》省略号代表的那部分,读起来十分痛快,得小说之真谛。


粤北散记

评委评语:一般来说,游记难出佳作,很多期刊直言“不发游记”,大抵到此一游往往浮光掠影,难以真正走入。这篇粤北散记却比较深入,作者观赏客家围屋、祠堂、广东大峡谷等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身心便与景观融为一体,才有了这篇活色生香的表达,给人眼前一亮之感。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