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全民写作计划师奶打工仔都能“一文成名”
2015/12/1 13:55:01|阅读19936次|作者:邻家


无“写”不“读”,因“读”而“写”。阅读和写作依存发展,在“互联网+”时代,深圳“全民写作计划”以文学网站“邻家社区网”为平台,以“社区文学大赛”落地,以评选“睦邻文学奖”为激励,既发掘散落大众的写作好手,又包装推荐,实现写作价值,为公众搭建起实现文学写作梦想的桥梁。三年来,这个深入大众文学爱好者的“邻家社区网”吸引了15000余名注册用户,收到原创文学作品及评论13万余篇。

第十六届读书月期间,2015年度“睦邻文学奖”颁奖典礼举行。来自工厂一线的草根写手段作文凭借《再见,固戍》斩获深圳市“睦邻文学大奖”,获得5万元奖金。

段作文说:“全民写作计划”让每个爱文学的人都能找到乐趣,“是我们的精神家园。”

打工仔斩获“睦邻文学大奖”

“对于我和我的写作来说,深圳都有重要的意义。它让我明白,只要你努力,深圳就会给你机会。无论是在工厂打工,还是参加文学比赛。”段作文说。

“这些年,在固戍这间工厂宿舍里,在这个2008年用征文奖金从福永托老友M买回来的台式显示器前,在尽可能的闲暇中,我没少写小说。一些小说发表了,少许文章得奖了,但更多的作品依然躺在信箱里,或者,还藏匿于内心深处。”

在段作文的获奖作品《再见,固戍》里,沉重的工厂生活描写中不时闪现出写作带给作者的快乐,让人动容。在这篇极其写实的文章中,段作文将自己的文学历程交织其中——1992年高中毕业后离开家乡四川广安来沿海打工。搬石头、做表带、种地、学做鞋……他从福建、广州、宝安、潮州、惠州至龙华一路辗转,最终他在深圳安顿下来。

念书时,段作文就喜欢文学。外出打工,他经历了很多困难和辛酸,也看到了很多和自己一样的打工者的悲欢离合。他想把自己和群体的命运和内心世界写下来,“如果能发表有稿费还能改善一下生活。”他说。

2013年,在朋友的介绍下,段作文开始将自己的作品发表在“邻家社区网”。他参加过前两次“社区文学大赛”,但没有受到瞩目。他并不气馁,“这个平台能让每个爱文学的人找到写作乐趣,它的社交功能,可以及时显示回复和与读者作者交流。它是我的精神家园。”

“对于我和我的写作来说,深圳都有重要的意义。它让我明白,只要你努力,深圳就会给你机会。无论是在工厂打工,还是参加文学比赛。”段作文说。

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段作文都在工厂上班。只有下班后,或者每个星期的一两天休假时间,他会趴在老旧的台式电脑前写文章。段作文说:“这已经比刚开始好多了。那时我住在集体宿舍,都趴在铁架床上写字,没有电脑,用笔和纸条。而更早的时候,每天上班加班,根本一点写作的时间都没有。”

在《再见,固戍》一文中,读者可以看到类似“本来写到这里就应该结束,但……”的语句,段作文说文章是自己对最近一段时间真实生活的记录,“无论生活怎么变化,都在坚持写作。”

朴拙而深情的文字,忠实记录、再现了多年打工生涯,表达社会转型期打工者的迷茫与阵痛,《再见,固戍》获得“睦邻文学奖”终评委、著名作家方方的高度评价,她认为这种“直面真实的生存困境,并在现实世界挣扎之际不断反思并详尽记述”,紧贴着生活与工作的写作,才是“真正的‘打工文学’,也是‘打工文学’难能可贵的价值和意义。”

深圳本土作家、提名评委郭建勋则认为此作是“皮肤主义”的代表作,用皮肤感知生活的温度。而本次大赛涌现出很多此类作品,“具体而微观地照着这个城市当下的世道人心,成为精简宏大的主流叙事外满满塞塞的旁白与注解,几成一卷凉热幽明的清明上河图。”

用写作抢救城市文化

全民写作计划进行三年来,涌现出许多社区味浓重、饱含人文关怀的文学作品,有一批普通但文学素养极高的草根作者被发掘。“他们的作品可能粗粝、生猛、原生态,但真实、真诚、善良,感人至深。”

近年来,深圳公共文化事业发展蓬勃,延续了16年的“深圳读书月”让深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与阅读相对应的,是写作。全民写作计划组委会秘书长黄东和说,有读就有写,有写才有读。“全民阅读是拿来主义,全世界优秀思想皆可为我所用;全民写作是固本培元,本土的精气神还得靠自己养育。早来深圳的那一辈人,如果再不用文字留存自己的思想和见地,他们积累一生的精神财富就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散失,这是非常巨大的损失。所以,从城市的角度来讲,已经十分迫切地需要深圳人通过写作,来留存精神文化成果,积淀城市文化,这也是抢救城市文化的一种努力。”

2013年,在多方推动下,深圳全民写作计划正式立项,以社区文学大赛的方式落地,利用邻家社区网的平台吸引参赛写手。目前,该计划全面覆盖深圳641个基层社区,已经发展成为深圳最大规模的文学赛事。

量化阅读和“打赏邻家币”

奖名为“睦邻”,寄托着主办方探索文学服务社区建设的期望。黄东和说,“我们提倡‘以文会友,人文睦邻’。无论写作者身在何处,只要你写深圳的人、事、史,跟深圳相关的都可以放到网站上,作品经过我们审核后可以入围,然后组织大家来阅读。在我们的网站上,每天文章,只要有人阅读,计数器就会跳动一下,阅读量使得全民阅读实现了量化;有人评论尤其是精彩的评论,我们会摘选出来进行读者和作者双方的“打赏邻家币”的奖励,鼓励大众继续写作和阅读。”

他介绍,大赛分为通过初评和终评两道“工序”。初评由本地的提名评委每人提名30篇作品,终评则邀请洛夫、李敬泽、苏童、格非、邓一光、高叶梅、虹影、谢有顺、南翔、方方、贺绍俊、徐则臣等知名作家担任。

面对数量巨大的投稿,作为提名评委,深圳《特区文学》编辑部主任费新乾有着自己坚持的提名标准。文学性首当其冲。费新乾说:“虽然大赛是和社区结合,不再以文学价值的高低为唯一评判标准。但既然披上了“文学”的外衣,那么文学方面的考量依然是重中之重。”

“可读性强”同样重要,“此次大赛是以网络为平台,所以更强调文章的可读性。强调可读性,是要从情节,还有节奏,以及语言上下功夫,使情节紧凑、节奏明快、语言精炼,不要拖泥带水、枝枝蔓蔓。挤干水分,给读者以‘干货’”。此外,在费新乾看来,提名文章还得有亮点、有个人特色等。

从2013年开始,全民写作计划已经进行三年。黄东和介绍,三年里,涌现出许多社区味浓重、饱含人文关怀的文学作品,也有将落脚点放在市民生活世相、社区邻里关系、职场打工经历、都市风情录的烟火故事,有一批普通但文学素养极高的草根作者被发掘。“他们的作品可能粗粝、生猛、原生态,但真实、真诚、善良,感人至深。”

两部作品入围茅盾文学奖

2014年,福田区将全民写作暨社区文学大赛纳入辖区公共文化建设范畴,并作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示范项目来扶持。一场文学赛事升级成为一个系统的文学工程,对于写作者而言,无疑是一大利好。

为激发写作者的创作热情和读者参与积极性,邻家社区网在全国实行打赏、邻家币等奖励手段,作者在邻家社区网上发表作品,除了能获得文友们的回应,还能被打赏、赚邻家币,然后兑换成相应金额的实物。

“一条金牌评论可以得到1000个邻家币,相当于10元人民币。作者也可以得到邻家币,累积没有上限,虽然不会太多。其实相当于大赛的纪念奖,以奖金的形式颁发。现在为止我们颁发最多的有5000多元人民币。”黄东和介绍,目前打赏给评论者和原创作者的钱,很大一部分来自深圳市和福田区的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现阶段文学写作者的稿费回报太少,公共文化资源应该向写作者倾斜。”

在此之外,黄东和介绍,全民写作计划还积极推举和包装优秀作品出版、版权销售等,帮助好的作品和作者实现更多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2015年7月,“全民写作”推动深圳著名作家庞贝入围茅盾文学奖的作品《无尽藏》影视版权卖出百万身价;黄东和介绍,从“全民写作”中诞生的另一篇《深圳梦》也入围了茅盾文学奖。“他刚写出来时没有一个地方能发表,后来来到邻家社区网,我们看了觉得不错,帮他找出版社推荐出版,最终入围茅奖。”

“这几年我们真正发现了一批默默无闻的写作者的优秀作品。第一届大赛的大奖作品是陈彻的《合伙》,讲述在深圳合伙创业的故事。我们当时完全没有听过这个人,惊艳于这篇文章去查询她以往的作品,发现她很有风格,作品尤其适合改编成电影电视。之后她与中央电视台签约成为编剧,一集5万到8万元的报酬,已经是一线编剧的身价。”

段作文说,坚持写作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但也因而得到了回报,作为第三届“睦邻文学大奖”的获得者,段作文已经被作为沙井街道的写作储备人才,以劳务派遣合同工的形式成为沙井文体中心的图书管理员。

“在这里虽然钱比从前挣得少,但工作之余我有更多时间读书和写作,我希望能够在文学方面更多地提升自己。”段作文说。

让写作成为全民生活方式

作家方方认为,“全民写作最大的意义,是要告诉人们,我们的业余生活除了看电视打麻将之外,还有另一种生活方式,那就是读书写作。”

在深圳,或许无数人为了生存,整日在城市机器中做一颗不停歇的螺丝钉,但千万人中,有一个段作文;又或许你曾是一个心怀文学梦想的少女,在步入社会后为工作和家庭牵绊,在柴米油盐中忘却了文学的温度和情怀。那么“十十”的故事同样可以成为激励。

十十曾是一名全职家庭主妇,在作家丈夫的影响下,她开始在邻家社区网写作,并得到了很多网友的鼓励和认可。2013年,她的作品《意外》入围了首届社区文学大赛决赛。她说:“写作可以让我经常动脑子,让我发泄内心很多东西,我只是想真实地表达和讲述一些故事,写作更多是我的精神寄托。”

作家方方认为,“全民写作,最大的意义,并非是要刻意去推伟大的作品,而是要告诉人们另一种生活方式,即我们的业余生活,除了看电视电影打麻将诸多娱乐之外,还有另一种生活方式,那就是读书写作。一个家有一个人经常读书写作就会影响整个家庭的人,一个社区有一群人在读书写作,同样也会影响社区其他更多的人。而深圳全民写作的倡导,正是将这种生活方式传达给更多的普通人。”

“要让市民对文学对写作保持亲近的关系”。深圳读书月评选出来的首位年度作家杨争光认为,“深圳的全民写作在全国来说都比较突出,这跟深圳早期移民所受的教育程度较高有关。很多人原本在内地就从事写作,到了深圳,写作可能就成为业余工作。这并非是坏事。写作首先是愉悦自己,不为写作而写作,反而更加接近写作的本质。”

提及深圳的文学创作,常常会用到“打工文学”的界定。杨争光说,打工文学是深圳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民写作年代,写作者到底是什么身份不重要,而在于你写的是什么?你是怎么写的?你写到什么样的高度,什么样的情怀才是更为重要的。

纵观全球全民阅读和写作,著名作家邓一光则告诉记者,十九世纪在欧洲、二十世纪在北美,全民写作和阅读都非常成熟。“在美国全民阅读和写作有社区出资,上百个大学和民间团体参与指导,大众去阅读和写作。”邓一光说。

尽管与美国和欧洲相比,国内的全民写作“还没有形成气候,也许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他也认为,深圳的全民写作计划“给出了一个非常好的打通阅读和写作、打通生活在深圳市的这些人和这座城市,给和自己、他人、社会、世界的一种表达,找出了一个用文学、用文化、用文字来表达自己,表达连接自己和世界关系的方法。”

“过去,我们有台阶有体制、有一些限制,导致好像写作是作家的事情,但其实不是,写作应该是每个人的天赋权。官方数据显示,深圳有十万写作者。尤其互联网出现之后,建立了表达权利的平台,让大多数人有了表达的可能性。”

  • 标签
  • 全民写作计划师奶打工仔都能“一文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