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深圳单车的往事是深圳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沧桑巨变,浓缩其中。
上世纪八十年代,建市初期,单车在深圳是凭票供应的紧俏商品。东门老街只是两条水泥路:人民路,解放路。全长不到2公里,只有屈指可数的单车来往。“两轮运输”是一大特点。这里也非常安静,最大的声音是单车铃声。一个清脆的铃响,会引得半条街的人都回头瞩目。
那时,自行车广受追捧,成为不少年轻人的必备嫁妆、也是家庭财产的四大件之一。购车需要纳税,上牌,还要在车梁打上钢印。家里要是有一辆“永久”或“飞鸽”或“凤凰”牌子的自行车,绝对是荣耀的事。一辆“永久牌”,售价172元。如果按月工资40元计算,得攒下4个多月的薪水才行呢。
家庭出行,单车为首选。不仅经济,而且实用。一家三口,也能全载。前梁坐一个,后座带一个。车把就是货箱,挂满各种随身物品。
做生意,单车也是一把好手。深圳的第一个个体户,就是用一辆单车驮起一家上市公司,用一辆凤凰牌跑出来一个上市公司。他叫林国芳,1954年出生于汕尾市陆丰潭西镇月山村一个农民家庭。现任深圳市富安娜家居用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中国家纺行业协会副会长,曾获“全国纺织企业家创业奖”、“全国纺织系统劳动模范”。
八十年代初,他的华侨伯父,从报纸上得到最新消息,第一时间写信告诉他,深圳正在搞改革开放,应该去闯闯。于是林国芳南下深圳,经商创业。那一年,他24岁。白手起家,在东门汽车站,开了第一家杂货店,从事过水果批发、办过月饼工厂。远在泰国的伯父买了一辆凤凰牌单车送给他。于是,有了第一个交通工具。
深圳的梅雨时节雨纷纷,到处湿漉漉。他骑着这辆单车,风里来,雨里去,上货送货,夜以继日,四处奔波,苦苦经营。单车一天天变得破旧,而他的生意却越做越火,越做越大,一点点攒下了创业的原始资本。从经营饮料食品,改做水果生意,后来改道经营床上用品,与地毯、沙发、墙纸、餐桌等等配套,在家纺的基础上,打通产业链做家居。1994年,创立富安娜家纺。几经拼搏,如今富安娜已经成为全国家纺行业的领导者,2009年上市。在最新“胡润百富榜”上,林国芳、陈国红夫妇的身价为40亿人民币。林国芳与单车结下的情缘,终生不渝。至今,到了耳顺之年,他仍然习惯于骑着单车去考察市场。
其实,在深圳这块热土上打拼,用单车起步的,决不只是林国芳一个人。成千上万的个体经营者,用单车托着一家老小,托着各种生意,积累原始资本,创业,发展,立业。
随着改革开放步幅加快,社会物资逐渐丰富,商品市场繁荣活跃。在这样的背景下,曾经严格的票证制度开始松动,国家一步步缩小消费品定量配给的范围。1984年,经过两年多的物价体制改革试验后,深圳市在全国率先取消一切票证,粮食、猪肉、棉布、食油等商品敞开供应,价格放开。那种多数人只能“望车兴叹”的窘况成为过去式,人人都可以自由购买单车了。
于是出现了这样的情景:坂田市场周围,布吉、罗湖等农产品、海产品批发市场周围,挤满了单车,人行道也得侧身而过。比架山等各大公园的单车服务点,即使收费,也同样爆满。上下班时间,宽阔的深南大道等主要街路上,黑压压的一片全是单车上班族。十字路口,红灯变绿灯,单车人流像潮水一样呼啸而过。
统计数据显示,到1993年,全国单车家庭普及率迅速提高,每百户家庭拥有197辆。城市单车平均保有量达到顶峰。根据当时的城市调查数据分析,深圳市民出行方式的结构,公交、步行和单车三种选择的比例,分别为20%、30%、50%。远远高于广州的34%和南京的44%。
但是,这样的盛景并不长久,很快马路上又出现了摩托车。
交通工具的变化,是道路建设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也是道路建设和经济发展的结果。深圳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既成事实,由此影响到交通工具也发生变化。
摩托车、私家车、公交、地铁的迅猛发展,影响到单车需求增量回落。尤其进入21世纪后,单车的命运急转直下。普通家庭鲜有购买,就连邮局这种单车大户也为职员更换了电动自行车。曾经的拥趸——在校大学生们也将其束之高阁。高校院内、小区的存车处,纷纷出现“僵尸车”。
深圳在发展,经济在腾飞。看似“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单车,却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2016年,共享经济的新形态、新成员——共享单车,在各大城市风声水起,也派队走进深圳,出现了崭新的局面。企业与政府合作,在公共服务区、地铁站点、公交站点、商业区、居民区、校园等提供自行车单车共享服务。它符合低碳环保出行理念,可以最大化利用公共道路通过率,起到锻炼身体,增加体质的作用,为市民短距离出行、公共交通系统接驳换乘和化解困扰城市居民已久的“最后一公里”难题提供方便。
共享单车非常经济实用。摩拜、 ofo 、小蓝、凡骑绿畅、小鸣等5种单车,分时段收费,每半小时 0.1 元到 1 元不等。在缴纳押金以后,摩拜单车、小蓝单车、小鸣单车,就可以通过 APP 扫码直接上路,十分便捷。
共享单车自2016年10月登陆深圳,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根据有关部门透露,截止至2017年底,深圳建成单车道总里程约1156公里,单车道空间承载力约为80万辆,已建成8499个自行车停放区。投放单车的企业8家,全市共享单车约89万辆,注册用户超过1052万人,日均使用量达到259万人次。在一年时间里,共享单车使城市单车出行占比比率提高了6个百分点。
单车受宠得益于它在不断提高自身的品位。当“永久”、“飞鸽”等老的名牌载入史册,取而代之便有了更加鲜亮的世界名牌。花样翻新,五花八门,不同人群,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喜好。性能也在不断提升,从单速到变速,从平地到山地等等。
进入2019年,为方便单车运行,深圳各区纷纷翻新、改建、扩建自行车道,修复有障碍的道路节点,延伸、打通断头路,并在南山和龙华两个区开建自行车专用快速路,为单车交通向更高层次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单车最早出现于欧洲,但在我们古老文明的“自行车王国”,得到新生。
单车承载着时代变迁,单车与深圳一路同行。它从一个角度告诉人们,党的改革开放政策英明正确,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深圳的明天一定更加美好!
(2019年7月13日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