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
故事从罗峰山脉开始。
轻烟伴雨出田垅,次第千峰画长空;
谷树长陪溪水老,白云偶带广寒宫。
这首明朝进士周求盟写的《罗峰千峰》,说的就是罗峰山脉,山脉绵延二三百里,山高、谷深、林密、溪清,正所谓“千种冈峦千种树,一重岩壑一重云”,几百年弹指过去,罗峰山脉却风骨不变。清朝嘉庆进士陈仲璘亦有《定风波》一词,说的亦是他的故乡罗峰山脉。
碧水青山映晚霞,吹烟袅袅有人家。几个牧童争上渡,嬉戏,笑音深处过年华。 归去来兮颜愈少。微笑,意闲心适夏日佳。村舍老翁相借问。唯道,此心伴与远山他。
可见罗峰山脉并不平常;然而随着历史的进程,罗峰山脉慢慢地退出历史前行的舞台沦为岭南省的贫困地区之一,千年的文化成了前行的包袱,为此中共岭南省委办公厅、岭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强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四十五岁的岭南省委宣传部新闻处处长郑正被委以重任到罗峰山脉以驻村工作队总队长的身份挂职保平县委副书记,岭南省旅游学院招生处处长钟丽娜任驻村工作队副总队长挂任保平县政府副县长,同时还有七个工作队一同前来。第一组长王茂群是岭南省福山市农业局农林科科长,一位退伍军官,他选中了峭岗村,因为他认识同样是退伍军人的雷小牛,通过雷小牛了解了峭岗村。
罗峰山脉中汉畲杂居,其中的峭岗畲族村是一个畲族村,畲族祖先选择居住地是能偏远尽量偏远,峭岗这个地方就成了理想之地。三四十座房子,随意散落在峭岗褶皱的一个小山坡上,隐藏在高大的柿子树、绿油油的毛竹林中。若不是“吹烟袅袅”,还真难知晓“有人家”。
峭岗畲族村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几百年之前;但村子没有出现富裕之家,也没有出过宦达之士;假如不是几年前邻村——厂里自然村——发生山体滑坡事故,死亡三人,伤二十多人,峭岗畲族村也还是过着平静的生活。事故发生之后县乡两级政府对建在山坡上的村落都进行了安全评估。得出的结论是:峭岗畲族村属于“地质灾害危险地区”,建议整体搬迁;借机也落实了民族政策。
但村民并不同意,他们说,这村子都几百年了,从没有出现危险情况,隔壁村有危险就说我们村也有危险,太牵强;再说了我们村植被好,门前屋后不是松树、杉村,就是柿树、梅树、山茶树;村边的梯田,在水稻灌溉的季节也没有发生山体滑坡的现象。怎么说危险就危险了。
但是政府要求整体搬迁,说过去不危险不等于现在危险,整村都得搬。政府免费给宅基地,按人口每人五千元的建房补贴;村民打了个小算盘,五口之家就政府的补贴就可以修建两层的楼房,加一些资金,建一栋三层的农村小别墅也不是什么难事,于是同意了,但要求不拆除旧房子,留着养猪养鸡,政府也同意了。
两年时间,整个村子就搬迁到离峭岗畲族村三里外的平缓的山谷地带,村子还叫峭岗畲族村。
旧的峭岗畲族村就这样走进了历史。
雷小牛在部队时是王茂群手下的一个兵,他曾笑着告诉王茂群,说他在镇上读高中时,没有好好读书,开始谈恋爱,结果学业荒了,高考在县城,住在叔叔雷朝朗家,考试期间还能蒙头大睡,叔叔叫醒了他,才起床去考场,结果自然是在意料当中,连大专都没上,叔叔狠骂了他一顿,回到峭岗畲族村,征兵的时应征入伍,在农村有高中文化的青年不多,只要身体健康,应征入伍没什么问题,于是他就入伍了。
王茂群也知道雷小牛现在的情况,在部队呆了两年,退伍回乡;在峭岗新村呆不下去,与女朋友汪小琴去省城放州市谋了一份房地产中介的工作。
王茂群的第一个想法就是把雷小牛叫回来。他在电话里联系了雷小牛,雷小牛说:“省城好是好,但干了一年,赚到的钱也只够两人的吃饭与租房的开支。”
王茂群说:“那你回来创业,我到你们村任第一书记了。”
雷小牛说“行。”
雷小牛要回乡创业,小琴不同意说:“要回去,你回去,我不回去。”
雷小牛态度坚决,农历十二月初回乡,十二月廿四小琴也回来了。过完年,小琴又去放州,她说:“你干出名堂后,我就回来;干不出名堂来,就跟我到城里打工。”
雷小牛笑着对王茂群说:“连长,你看……”
王茂群笑着说:“这不明摆着吗,要你干出名堂来,我们就商量着怎么干出点名堂来。”
雷小牛说:“峭岗旧村不是荒废了吗?用它想养羊正好。”
王茂群说:“只要你回乡创业我支持你。”
“问题是只有我一个解决不了一村的问题。”
“脱贫致富改变农村的现状要靠年轻人。”
雷小牛苦笑地说:“只是农村中年轻人大都入城打工了。”
王茂群说:“留住年轻人得有出路。”
雷小牛说:“农村的收入不比城里差才行。”
“如何增加农村的收入?”
“嗯,光种田不行,种水果、搞养殖都有很大的风险。”
王茂群说:“搞旅游如何?”
“搞旅游当然好,但得有美丽的风景,有休闲的场所,有美味的农家小吃。”
王茂群笑着说:“这峭岗村不就有美丽的风景吗?”
“有吗?”
“当然有,只是你没有发现。”
“你家这百年历史的土木结构的老房子,雕花的梁,刻砖图案的门楼,都是风景。还有全村的树木花草。”
雷小牛说:“就算有,但游客的资源没有。”
“种下梧桐树不怕引不来金凤凰。”
“行,那我听你的从养羊开始。”
“逐步发展为旅游基地。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向外传递我们峭岗村的风景,慢慢地外人就了解了我们。”
“行,我先带一个头。,连长说得一定错不了。”
节后王茂群陪雷小牛去办了一笔贷款,回到荒废的旧峭岗畲族村养羊,雷小牛的父亲雷朝云是一位忠厚的农民,儿子要养羊他很支持,他希望儿子能做一点踏实的事。正月里择了一个黄道吉日,父子俩从邻县卖回了50只种羊,开始养羊了。
雷小牛对王茂群说:“连长,你放心,我会把羊好。”
王茂群说:“但我不希望你一辈子做一个羊倌。“
雷小牛笑着说:“我相信你。”
雷小牛就一个人留在旧村养羊了,他碰上的第一个问题是照明问题。峭岗畲族村整村搬迁之后,电力也随之间断,电线杆子还在,电线也在,变压器却移到峭岗新村了。第一天晚上雷小牛就感受到夜是如此之漫长,不仅是漫长而且是停止,下午五点,他把50只种羊关进羊圈,开始准备晚餐,晚上不到7点,早早地躲进被窝里,躺在床上但睡不着,世界是一片的寂静,连虫子的叫声也没有,没有灯光,没有声音的世界,让黑暗中的雷小牛生出了许多联想,都是一些荒村古宅的诡异传说,死去的老人,放置棺材的老院,有鬼的古屋……
记得端英伯说过,下厝国阳叔公曾说,每天晚上,都感觉到房子里有人说话的声音,搬运东西的声音;但只要国阳叔公点上灯,声音就不见了,国阳叔公很害怕不敢住了。端英伯不相信,他说,世间哪有鬼!一天晚上他陪国阳叔公一起睡觉,到了半夜,果然有人说话的声音,他掏出早已准备好的砍柴刀,怒吼着破门而出,他听见有人惨叫声,然后就什么声音都没了,他们点上灯,发现地上有两条白色的布条。国阳叔公说,那是他过世的老婆下葬时的陪葬品。这让端英伯头冒冷汗,于是也连夜逃走了。
端英伯在讲这个故事时,就让还是少年的雷小牛毛骨悚然,后来乞丐伯家也讲了他家里发生的鬼怪的事。乞丐伯的家也是老房子,一天乞丐伯去楼上的粮仓,粮仓是不开窗户的,黑暗中乞丐伯蹲在地板装蕃薯米,感觉有人摸着他的头说,乞丐呀,我很饿。那是他过世祖母的声音,五十多岁的乞丐伯吓得魂飞魄散、夺门而逃。家里人听到乞丐伯的惊叫声,都慌忙的跑上楼来问:“怎么啦?怎么啦?”
乞丐伯惊魂未定的说:“祖母在里面,她说她饿了。”
家人说:“你眼花了吧,这么暗的粮仓你怎么看得见。”
乞丐伯说:“我没有看见,但祖母摸着我的头说话。”
见乞丐伯说的真切,全家人都害怕,仗着人多,乞丐伯的儿子点上油灯,进入房间,当然是什么也没有,但祖母的灵牌还真的在房间里,于是大家都认为祖母真地来粮仓了。家里请来了道士,做了法场,给祖母烧了纸钱,供了食品。从那以后家里人要进粮仓,一定要两个人一起上楼,一年之后,乞丐伯全家搬到乞丐婶娘家了,房子也就空下来了,成了村里第二栋鬼屋。后来村上有了电,村道也有路灯,再也没有人说鬼怪的故事,但国阳叔公的鬼屋还在。
今天见到一栋栋破旧又阴森森的房子时,雷小牛已经尘封的记忆被唤醒了。他想要不连长让我回来,我真不想回来,但话说回来在外面打工一辈子也不事。我得养两只小狗,还得养一些鸡,特别是公鸡,天还没亮就会打鸣,村里有一种叫山鸡的农家鸡,个头大,公鸡擅长打斗,是一种特别好养的鸡。
第三天雷小牛弄来了两只小狗,买了一千只鸡苗。有羊有鸡有小狗,但峭岗畲族村还是荒凉,毕竟荒废了三年,老房不是断瓦残垣,就多有颓废之色,房前屋后杂草丛生,高过人头的野蒿经冬之后虽然枯萎,但依然傲立,整齐石阶铺设的村主干道也几乎没入草丛,更不用说那些小路了。雷小牛决定整修整修,主干道沿山势而上,有点曲折但不蜿蜒,起点在村里的水泥公路,公路是几年前“村村通”工程时修筑的,往西可以到达大岗镇,往东连接厚地村,厚地村再住里就是蓝村,蓝村还可以往里,最里头的是葛藤村,葛藤往外是邻县东江市的管辖地,东江市隶属于放州市。
雷小牛对王茂群说:“连长,你不是让我搞旅游吗?那我把村道先修整吧。”
王茂群说:“我们一起干吧。”
雷小牛说:“那可不行,你忙你得去。”
王茂群说:“与你一起试点搞旅游就是我要忙的事。”
于是两人开始修村道了。青石铺成的村道依山而上,左右两侧的山坡上是一排排的房子了,共有八排房子,雷小牛的房子在五排,属于中间地段。他从自家的门前开始整修,离他家房子五六丈即村主干道右侧,有一株三个男人手接手才能合抱过来的老柿树。
雷小牛说:“连长,以前每到夏天的中午,老柿村底下就会聚集着老老少少,这其中砖头哥是一个传奇的人物,他没读过书,却能说‘古’,能说《八美楼》。小时候,我一直以为是“八美条”,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能听懂故事,说是一个叫蒋云的公子,娶了八位美貌的妻子,而且这中间要与‘苟子’(戏曲中反面人物,公子的对立面)进行斗争,记得砖头哥说沈月姑时特别起劲,因为她是一个很漂亮的小姐。砖头哥在讲到关键的时候就停下来,说明天再说,我们小孩子只好眼巴巴地等待。砖头哥讲古的时候,比砖头哥年纪大的大哥大伯也会插嘴说,砖头讲得不对,或者补充一些。砖头哥就说,那你来说,那你来说。那人就不吭声了。砖头哥说,我讲古的时候你们不要插嘴。于是大伙就说,好,好,你讲,你讲。砖头哥就继续讲下去。有时砖头哥正讲到高兴,砖头嫂就用大嗓门喊:‘砖头,讲古能换饭吃?天天讲古,还不去耘田!’砖头哥马上停下来,说:“不讲了,不讲了。’然后回家戴上斗笠与砖头嫂一起干农活去了。村里的习惯都不叫妇人的名字,砖头的老婆就叫砖头嫂、砖头婶。砖头嫂叫砖头干农活意味着在柿子树下乘凉的时间已经差不多了,乘凉的人就纷纷离开去农田里干活。砖头哥还能说薛丁山的故事,说薛丁山征东征西;讲甘国宝的故事,说甘国宝的嫂子嫌弃甘国宝没钱,刁难他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