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职业病人》及其他
  • 点击:70097评论:12020/08/19 08:13

《职业病人》

职业病人并非全都靠天赋成为病人的,很多人都需要经历后天的一番努力才会获此殊荣。譬如胃癌患者,需要培养不规律的饮食习惯和吞下多少致癌物质,才能让肠胃功能紊乱并成功患癌。肝癌患者要吸收多少升浓度纯正的雾霾和“黑金”般的尼古丁,才能让他那鲜嫩多汁的好肝慢慢硬化,并长出癌细胞。当然,有些人轻而易举就成了职业病人,例如一次恰到好处的交通意外,让人既不会毫发无损,又不至于一命呜呼,而是使其后半生靠轮椅生活、瘫痪在床上或者干脆一劳永逸地变成植物人,成为一名价真货实的职业病人。最省事的莫过于那些生下来便荣膺职业病人的人,就像世袭贵族一样,得来全不费功夫。

职业病人有着代表病人身份的仪容与身体特征,以区别于健康人。有一种既逆来顺受又倔强不屈的复杂性格。既厌世又乐观,既积极又消极。

职业病人是一种特殊职业。它是第三十七行行当。职业病人从不担心失业,除非他被医生治愈,但对此他通常都表示怀疑。他对他的职业——生病——既恨又爱,疾病既是他的魔鬼,也是他的伴侣。职业病人十分敬业,什么996、白加黑全都不在话下。无论他有多么重要的事,只要疾病一来,他必定是随叫随到,从不敷衍,从不怠慢。他将自己奉献给疾病,却从不谋求任何回报。职业病人常以医院为家,以家为旅馆。他每到医院,便倍感亲切。入住价格公道、设施齐全的双人间或多人间,有熟悉的四轮铁床,洁白干净的床单被套,以及说话风趣、有着共同话题的病友。病房兼具办公室之功用,医生和护士是他的合伙人。他们共同的事业是向疾病提供服务。多亏他有病,医生和护士们才不至于失业。

比起业余病人,职业病人更谙熟与疾病的相处之道。业余病人经常大惊小怪,一丁点小毛病便唉声叹气,吓个半死。又常常抱怨生病耽误了工作和挣钱,总是急于与疾病分道扬镳。平日里甚少出入医院,一进医院便惶恐不安,六神无主。职业病人很少怨天尤人,很少自暴自弃。他们把快乐建立在自己的痛苦之上,他们擅长苦中作乐,且乐在其中。有朝一日,业余病人亦可晋升为职业病人,而职业病人被贬职为业余病人亦有之。职业病人与病为友,相互依存。疾病消耗他的肉体,同时他也在消费疾病。疾病免除他承担劳动的义务,还能够得到人们的原宥与同情。疾病将他从工作的奴役下解救出来,让他获得自由之身。

当然,职业病人曾无数次收到过阎罗王的传票,但他已经无动于衷。千百次的死亡练习让他无惧于死。与其好死,勿宁赖活,俨然“老赖”矣。


《差不多先生》

差不多先生凡事不求尽善尽美,差不多即可。他与完美小姐合不来。完美小姐嫌他得过且过,做事马虎,缺乏原则。他觉得完美小姐吹毛求疵,做事死板,为人刻薄。差不多先生对所有事物的评价都差不多。好与坏差不多,美与丑差不多,高与低差不多,正与反差不多,胖与瘦差不多,男与女差不多,诚实与撒谎差不多……在差不多先生眼里,这个世界不好不坏,不死不活,一切刚好。

差不多先生有一个无所谓爸爸。无所谓爸爸是个哲学家,认为人生无所谓成功失败。他对差不多先生极为宽容,任其天性自由发展,不设限制,不提要求,不作评价。从小差不多先生做事只出一半力气,考试只考六十分,吃饭只吃八分饱。差不多先生对人对己从不苛责,性格随和,为人宽厚,深受朋友们喜爱。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他的朋友大多是一些混世魔王、快活神仙和闲暇大师。

差不多先生并非缺乏成为完人的智慧与能力,而是因为他喜欢不圆满的事物。差不多是一种极高明的人生态度。画画他喜欢留白,说话他总是意犹未尽。正所谓“于无画处观景,于无字处看书,于无声处听音,于无心处参禅”。


《信仰饥渴者》

信仰什么并不重要,最关键是要有信仰。倘若没有了精神支柱,人的心灵便空虚,惶惶如丧家之犬。今天信奉无神论,明天信奉神秘主义。今天追随佛佗,明天追随基督,后天追随穆罕默德,大后天追随太上老君。或者同时信奉无神论、神秘主义、***、**、****、道教。信仰饥渴者都是投机主义者和实用主义者,于己有利,则信之。反之亦然。信仰饥渴者通常都没有主见,他从众如流。信仰就像广交朋友,多多益善,说不准哪天,能用得上,“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信仰就像押宝,多押多得,中奖率高,“东方不亮西方亮”。信仰马列,却对风水命理着迷。食色男女,却心系佛门。物质至上,却热衷鬼神道。

信仰饥渴者决不会为了信仰作出自我牺牲。他从不吝于为信仰付出些小代价,但若置身家性命于不顾,在他看来未免太痴。凡信仰者,必有所求,若有求不应,他便轻易抛弃。他可以为了讨女朋友欢心而信仰耶稣,也可以一顿好酒肉而放弃**。

信仰饥渴者其实是一个伪信仰者,一个欲望饥渴者。他的荒芜之心寸草不生,只是一片无垠的沙漠。他对于信仰始终保持饥渴状,以各种信仰之水灌溉其干涸之心田。信仰之水毫无意义地消失在荒漠中,不留一丝痕迹。信仰饥渴者如狂蜂浪蝶,流连花丛,但决非为了采蜜。他只不过是在制造精神的假钞以填充其贫穷的内心。


《啃老族》

他拒绝长大,既使已经长到成年,仍然是个大宝宝,他的心理年龄早就停止发育,停留在幼年时期。无论他变成什么模样,他都是一个侏儒,需要父母将他喂养至死。十岁,他还要捧着母亲那早已乳汁枯竭、干瘪塌陷的乳房吮吸。之后,他便在父母的脊椎骨上钻一个小孔,插上吸管津津有味地吸着鲜美的骨髓。他挑选父母身上最上乘的部位,割下一块鲜嫩的精肉,用一口漂亮的煎锅细细地煎着。当然,佳宴之上少不了来一杯以父母之血酿造的红酒。他长得白白胖胖的,脸蛋儿红扑扑的,他四仰八叉、舒舒服服地躺在床上,打着饱嗝,心满意足地做着美梦。他只能祈祷父母比自己晚死,不然他将会在世间活活受饿。

一切错误都应归咎于其父母。他们将他生下,实乃“情欲发耳”!因此,他们罪衍深重,必须用他们的后半生为自己一时冲动犯下的错误赎罪。他们自愿降格为奴仆,侍奉他们亲手创造的“上帝”。他们心甘情愿、无比愉悦、毫无保留地将自己贡献给“上帝”,以示对“上帝”的爱与忠诚。倘若某个爱管闲事的亲戚或邻居干预他们的家事,对“上帝”稍有不敬,他们会感到无比愤怒,甚至与之绝交。

在啃老族看来,一切指谪皆源于嫉恨。啃老是一种资本,更是一种能力。首先得有“老”可啃,其次要“善”啃,啃出水平,啃出境界。那些自视清高的自力更生之徒,分明是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擅于啃老的啃老族能够啃得父母无怨无悔。倘若父母因被啃痛,反过来责怪子女不孝,亲人交恶,实在是败坏胃口、得不偿失。只有两厢情愿的啃老,才能天伦叙乐,其乐融融。一方面,被啃者要适时将自己养肥,补充营养,若啃无可啃,啃老者恐怕免不了要跟着挨饥受饿。另一方面,啃老族要有一个好的消化系统,尤其是当父母的骨头太老、肉质粗硬之时,会难以下咽,消化不良。

啃老族无心从事任何职业。除了啃老,世间无一事值得他烦劳操心。倘若他那不幸的双亲经不起啃,竟先他而死,他便准备一口大锅,将他们炖吃了罢。这样,省得了他还要费力将他们埋葬。


《怀旧男》

他对旧式的东西十分着迷。他留着一个相当旧式的发型和八字型的短髭,操着一口旧式的腔调和词汇,阅读一百多年以前的人写的书,穿着二十年前买的衣服(即使买新衣服,他也会碰巧“遗忘”在衣橱里一两年才翻出来穿,或者只买那种水洗做旧的、有着破洞的衣服。)家里的家俱都是老物件,尽管他偶尔也会购进一些家俱,但从来不买那种花里胡哨、粗制滥造的新式家俱,他从旧货市场或古玩城购买那些经历岁月打磨、充满年代感的旧家俱。生活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他也会使用手机这种时兴的玩意。不过为了配得上他的怀旧情怀,他一直用一部不记得维修过多少次、其中有两三个按键业已失灵、黑白屏幕碎裂的老款诺基亚手机。这是他买的第一部手机,也将是最后一部。他浑身散发出一股发霉、古旧的气息,像个老物件一样突兀地生活在这个不属于他的时代里。

怀旧男常常叹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他最大的苦恼是世界变化太快。新潮的事物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他经常感到眩晕,必须长期服用一种具有抑制焦虑、烦燥情绪和催眠作用的镇静药,才不致于晕厥和发狂。他是传统书信忠实的拥趸,但如今已经无人写信。“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故人应在千山外,不寄梅花远信来”。“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古代的才情与诗意,全都在书信里面。他自己也时常写信,只是不知该寄往何处。现代交通过于发达,生活节奏太快,人们匆匆度日,不懂得欣赏人生风景。而怀旧男向往那种安步当车的年代,马车是世上最便捷的交通工具,人们过着一种宁静自然、返璞归真的“慢生活”。

怀旧男在现实生活中是一名会计——但这并不重要。在这个信息化时代,他仍然擅长于操弄一把行将失传的古器——算盘。他将这项特殊技能操习得出神入化,并自创了一套“闭眼拨珠法”。他自诩是“为往圣继绝学”。不过他对“洋玩意”——电脑——不甚了了,并坚决排斥。如今他为一间古玩行工作,老板慧眼识珠,欣赏他的为人与才华,视他与橱柜里的古董无异,便加以收藏。

三十五岁,他自认为对世事人情已全然洞悉,便活得逍遥自在,往后的人生,便是重复,于是他开始回忆。他怀念旧时光,撰写回忆录。写童年趣事,忆已故师友,书人生感悟。他的书从未发表或出版,他既是作者又是读者。


《甩锅侠》

甩锅侠永远都是对的。这一点勿庸质疑,一旦质疑便是犯错,就会遭到甩锅侠的猛烈攻击。甩锅侠从来不担心自己言辞不一,自相矛盾。他的观点经常变来变去,但并无妨碍。他对自己说过的话从不放在心上。他鲜廉寡耻,总是选择性地遗忘不利言辞。他理直气壮,咄咄逼人,从气势上压倒对方。甩锅侠擅于颠倒黑白,混淆是非。他能够左右舆论,抓住对手的弱点或生理缺陷大肆抨击与嘲讽。

甩锅侠不为普世法则、条条框框所约束。没有真理,他便创造一个真理。没有法律,他便设立一个适用于自己的法律。

甩锅侠善于制造问题,但从不解决问题。他是推卸责任的专家,无论多大的锅,他总是有办法将它甩给别人,同时伪装成一个无辜的受害者。想要证明自己是“真”,就得攻击对方是“假”。甩锅侠之父***对质疑他的媒体炮轰——“假新闻!”某公司的一位IT负责人对他鄙薄的下属炮轰——“假IT!”

甩锅侠的不二法门是:不认账,不负责,不认输。对于任何指控,都坚决不认账,认账就得负责。对任何后果,都不能承担责任,承担责任就是认输。在任何情况下,无论形势对自己多么不利,都不能认输,认输就意味着承认自己是个失败者。甩锅侠是永不言败的。

一方面,他需要有人为其背锅。另一方面他又从心里瞧不起那些可怜虫。他蔑视他们,让那些背锅者跪下来舔舐他的鞋子,他朝他们头上吐口水,极力侮辱他们。这让他感到快乐。只有那些敢于反抗他的人能让他充满斗志,但一旦征服,他便感到枯燥乏味。他的人生仿佛一个战场,他总是龙精虎猛,斗志昂扬。他扮演着征服者的角色。


《镜中人》

镜中人顾盼生辉,浅浅一笑,眉似新月,眸如秋水。

镜中人揽镜自怜,忧世伤身,红颜易老,岁月不居。

镜中人以镜观世、观人。倘若世上无镜,便犹似目盲。古人以铜为镜,以古为镜,以人为镜。镜中人以己为镜。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镜中人离不开镜子,她为镜子而活。镜中人在镜子里有一个孪生姐妹。她模仿她的一笑一颦。

镜中人与自己谈恋爱。她爱自己胜过于世间一切美男子。

镜中人惧惮美人迟暮,竟封镜箱底。从此每日葬花,将自己的美丽,一点一点地葬于土中。

  • 1
  • 2
这是VIP作品,后续内容需打赏才可继续阅读!

您只需点赞10元,即享月度会员,30天内免费阅读全网作品。

  • 关键词:职业病人
  • 分享到:
本文所得 2000邻家币,明细如下:
  • 陈彻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0-09-11
  • 蔷薇打赏1000,共计1000
  • 2020-08-19
  • 以文会友·庠序邻家

    扫一扫

    关注邻家社区微信版

  • 文章评论
    • 陈彻评委2020/09/10 14:37:23
    • 分享到:
  • 漂亮啊!几篇读下来口齿留香,令人玩味不已。见解辛辣深刻,文字也尖锐冷峻,几段文字非常耐嚼。只是我特别希望能看到用几个故事承载这些概念,那就更精彩了。给这文里的每个人赋予一个能准确表现他特征的故事,一定直击灵魂。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最近来访
  • 4举人
  • 3星
  • 2钻
  • 抱道不曲,拥书自雄
  • 抱道不曲,拥书自雄
  • 粉丝|邻家币|作品|积分
  • 23
  • 0
  • 109
  • 11530
  • 这篇文章说是小说,看起来更像散文,情节跳跃,语言流畅。用诗的语言描写了三代女人。“这三个女人,既想成为和自己母亲一样的人,又拼命挣脱上一代的束缚,想做完全相反的人,她们是那样的不同又是那样的相似,”最后“她们又都变成了一株植物……”三位母亲人生完全不同,第一位母亲生了生育过度,劳累不堪。第二位母亲被计划生育,守着女儿过着没有男人的生活。到了第三位母亲没有婚育,领养了“我”,人口终于负增长了……

    文夕三个女人的植物诗

    2023/10/12 21:44:59
  • 《断尾》这个名字很哲学!断尾对于一些动物来说是生存的本能,对人来说却是智慧。在人的一生中,有许多时候需要做出断尾的抉择,尽管疼得生不如死,但是生存更重要,只有生存才有希望,对能实现理想。铅山的壁虎两耳是贯穿的,从这个耳孔望进去,可以看那只耳孔外的世界,这是一个隐喻,两耳的两边也许是两个世界,从此生望去,看到壁虎耳外的前生或者来世,公公从断尾铅山壁虎的一只耳孔看到另一只耳孔外更大的世界。他激动得大喊

    文夕断尾

    2023/10/12 20:28:35
  • “舞蹈还能这样跳,你的白腿,旋转的裙摆,实在是太漂亮了,活力四射,真的让人念念不忘呀。你就像一个五彩陀螺,在我的心头转,转来转去,就带走了我的心。”江新爱她真的成了陀螺,为了生活了为工作不停地旋转,这篇小说短而精,在小小的篇幅里道同事业、生活、爱情之中种种微妙的链接,很耐读而又给人回味无穷。

    红红的雨陀螺

    2023/10/12 13:55:24
  • 龙华四季,基实就是写她自己人生的几个阶段,成长中的快乐与哀愁,总之作者算是苦尽甘来,过的还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作者又是勤奋的,打过工,又经营着自己的店,看完了写的冬,总之也让我感觉了: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生命生活就是这样,需要反反复复地创造,反反经受考验......

    理红龙华四季

    2023/10/12 10:58:31
  • 深圳四十多年沧海桑田,荣哥的事件已没法复制,但荣哥这种精神值得讴歌赞美,这种蛮干苦苦用心的劲儿也可用在现代科技的研发上。作者的文字有力量、有嚼劲,构思缜密,一点一滴地叙述着荣哥为了求生存求发展,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写得滴水不漏,文风四平八稳,干净而有利索!

    理红荔香夜话

    2023/10/12 10:46:13
  • “三个女人的植物诗”,人非草木。但人就如草木一样,而又比草木生得活沉重,作者在舒缓的述说着如弹奏起一曲曲悲凉的曲子,一个时代同另一个时代还是有所不同,女人过得好与否,同社会的文明、时代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总之第三代女人所处的社会的进步还是超越前面的,虽然在作者笔下的文没有一一叙述,但还是读得懂的。我来读了一遍,不留句言,好像心里不踏实......

    红红的雨三个女人的植物诗

    2023/10/11 21:53:39
  • 写出了中英街的现状和历史,通过老人映照历史,通过导游写了为了追求想要的生活,而做出的不懈努力,通过水客,写了中英街的暗潮涌动,求生之艰辛。其中种种,只有海浪知道。

    昆阳森林三汲浪

    2023/10/11 17:28:42
  • 飞泉的诗一如既往的好!有力度、有高度、有气势!血脉里都流淌着对诗歌的热爱,所以他笔耕不辍。生命里不能没有光,在黑暗中,突然出现一丝亮光,生活里便有了希望。各种光充斥在飞泉的诗里,只愿飞泉拾到适合自己的光,照亮自己。不再如:你对我说,孩子,暴雨终将过去 “太阳还会绽放,像你的笑容” ......之后又 落在一片片乌黯的云层之后 那是我凋落的心.....

    红红的雨拾光者

    2023/10/11 16:26:45
  • 这篇能吸引我读下去,特别是写深圳家长的卷,写得轻松自如,也令人读来轻松活泼,不像有些人写的那些,自认为硬是道理。其实嘛,像深圳中学,那么几十个人能上清北,整人数一千七八,盲目跟风卷,还不是傻丢钱。我是看原籍是四川人的作者来认真读的,当年我伯父57年毕业于北大然后去四川教大学。 作者的文笔原浆味,不僵硬,很潇洒自如,故事与故事交织在一起,也不零乱,很干爽!

    红红的雨福田南,石厦北,石厦南

    2023/10/11 15:55:01
  • 很纯粹的思绪,诗意随诗人所描述的花朵、燕子、海鸥飞扬。诗歌有无数的表现形式,这样的唯美诗句令多数人开心,因为读来轻松,忘却了一切,没有现实的了磕绊。诗人是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所以能把日常琐碎写入诗中,并且是在开怀时写的,不信你去读“宠物狗的耳语”,写得可爱极了!哈哈......

    红红的雨日落时分的吟唱

    2023/10/11 15:41:08
  • 作者打工多年,写诗多年。她的诗来自生活,也高于了生活。工作、生活,是有点像苦瓜的滋味,但尝过苦味之后,又滋养了身心。正像苦瓜可以选择结果不结果的事,工作会苦,但可以选择乐观对待,它就变味了,平淡甚至清甜了。女诗人因为月光,便有了深度的思考,生命的节律也因为月的亏盈而潮起潮落,因月亏而心生诗,月圆梦也圆了。作者的诗越写越好。赞

    红红的雨月光里的我们

    2023/10/11 15:20:30
  • 文字如饭菜,厨师好,材料好,味道好,“三好”才算好。这篇小文有此三好。真没想到,六六作者的文字的语感——味道这么好——轻、松、醇、纯、新、鲜、透。虽不长情节,但生活、情感、品格、精神等的功夫已内涵在长长短短的句子和温情从容的对话里了。文学是人学,不光是写“人”,最重要是“人”写,“人”的精神与“写”的劳动最好是自然、和谐、统一,那么他一落笔,便有了个人的味道。文如其人是此理,六六找到了文学的钥匙。

    廖令鹏太阳下山有月光

    2023/10/11 11:23:25
  • 这是一篇很有涵养的散文佳作。其涵养,不仅体现在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不俗的艺术造诣与丰富的知识储备上,更体现在作者见天地、见苍生的通达境界中。作者文笔雅致、从容、大气,于云淡风轻、静水流深的叙述中,将自己的艺术史、心灵史、家族史与地方志乃至中国当代史融汇起来,让我读得心潮澎湃。这篇散文值得再三品读。我的10个提名指标已经用完,读到此文,忍不住赘评几句,以此表达对此文以及此文作者的敬意。

    孙行者墨点无多泪点多

    2023/10/10 23:48:04
  • 这应该算一片非虚构小说吧,报告文学似的笔调,熟悉的场景,很像是讲述的真人真事。时代背景是大家共同经历过的,主角的南漂经历,也容易让人感同身受。题材和角度虽然有点旧,但这种孜孜不倦的书写,也是值得铭记、关注和尊重的,就如同社会不能遗忘个体在时代潮流中的命运沉浮,这座城市不能忽略每个人微小的内心世界。只是小说开头入戏有点慢了,人物形象不是很立体,这可能跟笑兰写惯了散文有关,节奏感方面建议再润色一下。

    张夏远方以远

    2023/10/10 23:40:55
  • 谢龙的小说,笔调轻快、跳跃,年轻态。但又带着生活的肌理和质感,夹叙夹议转换自然。心理描写深刻而简洁,自然流露,就像不时迸出的小火花,有点个性。抑郁症能通过这种偶尔自我放逐,文艺的漂泊,在山水间行走呼吸而痊愈吗?当重新面对生活本身时,那种曾被唤醒的孤独只会更清晰,被现实的泥泞重新碾压时只会更疼痛。文学难以拯救生活,但或许可以拯救心灵。靠近,治愈不了社会人生赋予的隐疾,但或许可以解释它。

    张夏​靠近

    2023/10/10 23:18:03
  • 邻家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