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泥岗村的快餐
  • 点击:55533评论:232021/07/19 09:56


泥岗村,又名坭岗村,深圳城市化之后改名为泥岗社区,属罗湖区清水河街道办事处管辖。虽已改名多年,但当地人仍习惯称“泥岗村”。我刚来深圳时,在那里居住七八个月。

二○○四年春暖花开之际,因为老家的税费改革,我这个统招统分的科班毕业生,丢掉十七年来赖以生存的“铁饭碗”,失去编制身份,被无厘头地分流到社区上班——内地的社区,跟大城市的社区不可同日而语。老家社区只是乡镇中心区域的一个村,比其他山区村条件稍好而已;深圳的一个社区,经济规模可能超过内地许多县(市)——闷在家中痛苦煎熬半年,终于咬牙跺脚,以三十六岁“高龄”前往深圳闯荡。深圳是一座年轻的城市,也是年轻人的天下,一二十岁或者二十多岁去那里,才算年轻。

像我这样老大不小年纪,出门找工作难到超乎想象。不知是谁放言:“深圳两条腿的蛤蟆少见,不缺两条腿的人!”在深圳人才大市场奔波一个多月、投出上百份简历后,我终于被一家广告公司录用,职位是文案编辑。接到公司主管电话,我激动地语无伦次,连声说着“谢谢!谢谢……”甚至在电话这头,我还弯腰鞠了一躬。放下电话,我仍感觉神奇得就像在做梦,一下子蹦到三尺高。

这份工作每月工资两千元。工资直接发现金。当我领到第一个月工资,手上感觉好沉。临出门前夕,我在老家领取最后一月工资是六百元。公司不包吃住,我尽量省吃俭用,每月可节余一千元左右。犹如井底之蛙,我看到“巴掌大的天空”就感到分外幸福。

这家公司位于福田区八卦岭,八卦二路中间地段。公司办公地方大概有三间房,三四十台电脑密集排布。我们一人守着一台,利用网络搜寻素材、编辑文章。为了方便管理,公司为我们几十号人统一在泥岗村租房。当时,泥岗村有大片的城中村、农民房。一栋楼就将我们轻松“收编”。

上班地方属于福田区,居住在罗湖区。虽说跨区,但公司离出租屋很近。泥岗村与八卦岭仅一路之隔,又通过人行天桥紧密相连。往返于公司与出租屋之间,步行单程大概十分钟。

这个星期上白班,下个星期就要上夜班。轮流交替,周而复始。夜班情形至今历历在目。

夜班从晚上十点开始,至翌日凌晨六点结束。在老家尽管也熬过夜,比如写材料、写文章或者打牌“斗地主”,但很少熬通宵,且每周熬一次就不敢再熬。现在出来打工,为了挣钱,只能不管不顾地当起“夜猫子”。

上班时城市已经入睡,白天大部分时间我又在睡眠。那段日子可用“昏天黑地”来形容。敲了一夜的键盘,早上下班后,拖着既饿又累的身体,走进路边饮食店,一屁股坐下来,在一碗白稀饭和一碟咸菜辅助下,快速吞下三四个肉包子。三四元钱样子,可以吃饱。肚儿圆了,赶紧回到住处,倒床便睡。假如不是极度饥饿,在早上六点下班那一刻,我就会不顾一切地投入梦乡。“肉体是灵魂的监狱”,我对柏拉图的崇敬立马又增加几分。

早晨从傍晚开始。一觉睡到下午四五点。大约晚六点左右,出去吃快餐。多数快餐一份五六元钱。一天吃两顿饭。晚饭后,在外面蹓跶一个多小时,回到出租屋与同事闲聊一会儿,又要准备去上班。

实事求是地讲,不包吃住,一个月两千元工资,在二○○四年的深圳,依然属于低收入。同事们绝大多数都是本科学历,还有两三个同事是作家,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过中篇小说。我之所以每月能省下千儿八百元,是因为我一直保持在老家养成的节俭习惯,极力从牙齿缝中扣钱。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房租“便宜”。不是房租真便宜,只是我们在有限的空间内,增加了入住人员密度。一间两室一厅的房子,每月租金一千二百元,入住两个人最为舒适,每人每月租金需要六百元。我们房间住了六人——每室各住两人,厅屋里再住两人,每月租金分摊下来,每人仅需掏两百元。

租金之外,水电费亦是均摊。深圳四季不太分明,好像没有冬天,一年中炎热时间长达半年之久。我忘记房间有无装空调。我们自己买了小电风扇,回到出租屋,打开风扇吹一会儿,感到凉快了立马关掉。睡觉时,将风扇定时,一般定到凌晨一点钟。好在我和另外一个同事居住的一室靠南,窗子很大,不断有凉风吹进屋。有时我们干脆不开电扇。另一室,两位同事也将电扇定时凌晨一点,夜里他们常常大汗淋漓醒来。厅屋里两个同事睡觉一直开着电扇。好在每月电费总共才几十元钱,对于均摊我们也不好再计较。房间里六个人,属我年龄最大,三十六岁。其他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

我们隔壁房间,只住着两位同事。其中一个小年青阿龙,二十五六岁样子,长发飘飘,长得也算帅气。几乎每周,阿龙都会领着一位浓妆艳抹的女子回宿舍,放肆地在他的房间行云雨之欢。阿龙正是血气方刚,每次都能听到那些风尘女杀猪般的叫床声。我不由得有些面红耳热,哥几个哈哈大笑不止。城市生活有着老家无法比拟的斑驳迷离。

出租屋也不知有未装热水器,反正我们从未用过热水。从二○○四年四月至十一月,我们一直用自来水冲头和洗澡。不知道,这种迫不得已的无奈有没有让年轻人落下什么后遗症,倒是给我带来了难以痊愈的“怪病”。

二○○四年底一天,我突然感到肚脐周围奇痒无比,我没有立即去买药,更没打算去看医生。未承想,三天过后,奇痒无比从肚脐蔓延至全身。一层密密麻麻的小红疙瘩痒到骨髓,也叫人触目惊心。我感到问题的严重性,极不情愿去药店买回一袋皮炎平药膏,当时花了两元钱。晚上洗完澡后,全身涂抹一层药膏,在薄荷成分作用下,身上一阵清凉。这种感觉转瞬即逝。更加难耐的骚痒在周身汹涌澎湃。白天黑夜我不间断地抓,衬衣上常见血迹斑斑。我只好去医院求助医生。医生诊断为湿疹、痒疹。在短短半年时间,中西药全部吃遍,花费三千多元,仍然不见好转。又辗转多家医院,医生均明确告知:皮肤病治疗无验方。无法断根,只能缓解。日常饮食须注意,忌辛辣、烟酒、海鲜等刺激性食物。此后,这平常而又奇怪的病时而严重、时而轻微,反反复复纠缠我十多年,仍在持续纠缠。慢慢地,我由当初的困惑、痛苦、恼怒到逐渐适应、麻木、习以为常。这种心态的变化,似乎让湿疹带来的不适与痛苦有所减轻。

上夜班时段,早饭可以胡乱对付,晚饭可不能马虎。说不能马虎,其实只是最低要求:能够吃饱。那段时间,我们宿舍的六个同事,每天都要为到哪里去吃快餐而劳心伤神。为了找到一家价钱便宜、份量充足、口感稍好的快餐店,我们走遍泥岗村的边边角角、旮旮旯旯。泥岗村所有快餐店几乎都有我们的身影。最终选定泥岗西路连接泥岗村与八卦岭的人行天桥附近一家快餐店,从此定点就餐。

这家快餐店可容纳十多个顾客,快餐价格实惠,青瓜炒肉片饭五元钱,回锅肉饭六元……关键是,菜式分量足够,且味道不错,快餐像是小炒;米饭米质很好,可以加饭。不仅如此,老板娘年轻漂亮,态度热情,总是一脸笑。

有个同事叫张斌。当时虽说都有手机,但是一般都不敢用手机往老家打电话。长途话费贼贵。给家里打电话,我们都是寻找公用电话亭。公用电话亭长途通话最便宜一角五分钱一分钟。张斌走街串巷,像一个侦察兵一样,竟然找到一角钱一分钟的电话亭。我们笑他的鼻子是狗鼻子,嗅觉像狗一样灵敏。随后,我们蜂拥而至。那家电话亭老板见打电话人越来越多,很快也将话费涨到一角五分钱一分钟。张斌无奈地苦笑:“好端端的一个‘联络站’,竟然被你们这帮龟儿子给祸害了!”

我从老家来深圳之前,尚不知网络为何物。当时老家偌大的镇政府也只有一台电脑可以上网。究竟怎么上网,我不得而知。临到要外出找工作,我“临时抱佛脚”,跟着原单位打字员突击学习五笔打字。当练习到一分钟可以打七八个字时,我怀着无限的憧憬与期盼,又带着些许忐忑与迷茫,登上长长的列车,一路向南。

公司管理颇有人情味。上夜班时,有同事一边做事,一边在电脑上播放音乐,声音不是很大,不过整个办公空间都能听到。工作间隙,不少同事还上网聊天。看着一只小企鹅图标在电脑右下角欢快地跳动,我感到特别新鲜与好奇。同事告诉我,这是腾讯QQ,聊天工具,可以通过加好友,与千里之外的人即时聊天。我立马嘴巴张大成“○”型,感到匪夷所思。

后来,同事帮我申请了一个QQ号,我也试着加网友聊天。连续发出十个加好友申请,竟然有四个很快通过。有的已经主动开始与我打招呼:“哈罗,帅哥你好!”我问怎么回复,同事头也不抬地回答:“哈罗,美女你好!”“美女,很高兴认识你!”

同事根本顾不得看我。他正同时与五六个“美女”网友聊得火热,忙得不可开交也不亦乐乎。这个同事非常厉害,很快就与几个女网友见面,其中竟然有一个还跟他开房,发生了“一夜情”。

我思想显然有点保守,笨笨地问同事们:素不相识的男女,QQ聊天后怎么就能见面?

有个靓妹瞅了我一眼,波澜不惊地说:“这有啥奇怪的,这就是网络交友。你知道吗,我姐夫就是我姐姐通过QQ聊天认识的……”“啊!”我再次嘴巴张大成“○”型,好半天没有合拢。

因为打字慢,我只能与一个网友聊天。即便这样,敲字速度依然力不从心。网友一句话弹出很久,我才能慢腾腾回复过去。有些网友发现我是电脑“菜鸟”,就懒得理我了,有的干脆将我删除。

有一个女网友,网名叫“终于遇见你”,她极有耐心,从来不会嫌我回复慢。后来得知,她叫阿华,是我的湖北老乡,孝感人。我们聊天一个多月后,我要她的手机号码,她犹豫了一会儿,没有拒绝。一个半月后,我发短信给她:“好想见你一面啊!”她说:“那你过来啊!”我不禁喜出望外:“好,那我明天过去看你!”

一想到明天要见到阿华,我有一种莫名的兴奋。我去理发店理了发。明天应该穿什么衣服呢?然而,我并没有几件衣服可供选择。我还没有买新衣服,仅有的几件衣服,都是从老家带来的。反复比较之下,我最终决定穿那件紫色虎豹牌衬衣。这件衣服虽已半旧,但在老家时却是我的“当家”衣服。这件衣服花了九十元——当时我的工资是每月四百元左右。我穿着它,曾经出现于很多正式场合。

那是一个周六下午,我在约定路口等阿华。不到五分钟,阿华如约而至——她二十六七岁样子,个子一米六五左右,身材微胖,皮肤很白。长相不算出众,但也不难看,且胸部高耸,散发青春的魅力。阿华神色平静地看着我,微笑打招呼:“你好!”那场面情形,好像业务员与客户客套。或者,两个相识很久的朋友寒暄。我怦怦跳动的心脏慢慢平复下来,微笑道:“你好!很高兴见到你!”

  • 1
  • 2
1/2页上一页12下一页
  • 关键词:怀旧闯深圳
  • 分享到:
本文所得 18000邻家币,明细如下:
  • 楊剛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1-08-12
  • 叶紫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1-07-23
  • 涂启智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1-07-21
  • leohaior打赏1000,共计1000
  • 2021-07-21
  • 夜上阑珊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1-07-21
  • 笑笑书生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1-07-21
  • 黄元罗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1-07-20
  • 李玉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1-07-20
  • 春风妙语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1-07-19
  • 陈友涛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1-07-19
  • 以文会友·庠序邻家

    扫一扫

    关注邻家社区微信版

  • 文章评论
  • 文笔质朴,叙事的功底不错。求职和约会这两个情节,写得好。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楊剛3秀才2021/08/12 10:10:49
    • 分享到:
  • 让人想起来了二十年前来深圳的情形,那时是宝安西乡镇,不少亲戚朋友在那边打工,那时的快餐便宜,电话费也便宜,周边很多电话店,一格一格,打工仔打工妹除了到邮局快递点往家里寄钱,就是到电话店里给家里打电话,那时手机刚出来,能用上砖头一样的诺基亚的打工人算家里条件好的。如果文末不再写重游快餐店,就觉得文字太散扣题不紧了,幸好看见写了。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感觉杨刚老师都可以写一篇相似的,起码电话店这个就有很故事
    • 叶紫4举人2021/07/23 11:57:37
    • 分享到:
  • 每一位来深圳的人,都经过一番浴火重生的日子。二零零几年时的快餐,及QQ交友,还有出租屋挤猪笼般的记忆,这些一幕幕的画面,像电影的记录片,一直在我们来深者的脑海里。不管你是十几岁还是二十几岁还是三十几岁来,深圳都有一个你的故事。这些故事烟火沧桑,犹如现在去吃曾经美味的快餐,时过境未移,但是人的心境变了,往前走了,这说明每一个来深圳的人,都是成长的,都是向前的。本文写得生活气息浓厚,语言瓷实。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在深圳的大街小巷,在城市灯火阑珊处,我们都曾经有过犹豫徘徊,但最终挺了过来。感谢热情鼓励,感恩生命中有你!
    • 涂启智1布衣2021/07/21 14:28:11
    • 分享到:
  • “半路出家”来深圳又有十七年,我常常想起刚来深圳的那段光景,想起喂养我的泥岗村的快餐。回忆与重温都是真实再现。老家朋友说我是一个不会忘本的人,总是葆有许多年前的单纯与热情。但我不得不承认,时光流逝的冲刷与变化在我身上也是显而易见。或许,味觉的变化只是细枝末节,关键是,站在今天,不能忘记昨天,包括喜悦与忧伤、收获与艰难。好在,过去所有的幸运与遗憾,都将化为一束生命的追光,给我心灵以持久的烛照与温暖。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04年有2千块钱一个月的工资真的不低了,2021年的现在还有很多在深圳打工的底层劳动者的工资只有三四千,还有很多打工者过着您文中的生活,只是没有了一角钱一分钟的电话亭,城中村的出租房更贵了,水电费也更贵了,出租屋最大的变化是改成了公寓,房间更小了,租金更更更贵了,生活压力更大了。深圳的天空还是那片天空,打工者如同潮水一般来了又走,或停留,熙熙攘攘的人群里每个人都在努力生活,追寻梦想。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打工人的工资还唱着过去的歌谣。收入分配公平仍在期盼中
  • 城中村是大多数深漂赖以栖身的家园,快餐店是大多数深漂赖以果腹的食堂。工作之外,寻找实惠、美味的快餐是很多深漂的共同经验。在作者笔下,快餐不仅仅是快餐,还包括快餐式的生活、快餐式的工作、快餐式的人际、快餐式的胡思乱想。“我勉强吃了一大半,再也无法下咽。”而回忆正好和你那份回锅肉饭相反,在记忆中,以前的生活一寸一寸都复活了,色香味俱全,怎么吃也吃不够。这也是一份个人的深圳早期生活记录,可做社会学材料。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感谢鼓励
    • 黄元罗5进士2021/07/19 17:36:27
    • 分享到:
  • 这篇文章中的“快餐”颇有些一语双关的意味,它不仅仅指的是快餐店里的廉价吃食,还包括作者在泥岗村工作期间遇到的网络里的友情,以及年轻男女之间的“一夜情”,等等。甚至结尾处,同样的快餐店,同样的老板娘、同样的回锅肉,却给人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觉,也属于另类“快餐”。这些现象或变化,好还是不好?不同的读者想必有不同的答案,而这种能够引起争论或思考的效果,正是一篇文章成功的地方。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黄元罗老师的评点是我写作需要努力的方向。感谢
  • 认真拜读涂启智老师的《泥岗村的快餐》感概良多:行走在深圳,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经历,关于青春,关于人生,不同的境遇都是人生的一笔财富。社会在发展,深圳在变化,打工的我们也在改变:数年后再去快餐店,店还是那个店,餐还是那个餐,只是没有当年的那个味道,人生如棋,棋如人生,活好当下,才是最真!作者从细微处着笔,字里行间,真实记录那年那月那日子发生的过往,让青春的印记在岁月的时光里袅袅升腾,经久不衰!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好好生活,不负过往。感谢王丰雨老师的鼓励
  • 非调和之有异,乃时位之移人也——时过境迁,快餐店的老板娘虽然还是那么漂亮,但快餐的口味终不如前了。看到公用电话亭、QQ网友这些事,竟有恍若隔世的感觉。本文写得朴实,真诚,“在电话这头,我还弯腰鞠了一躬”“多数快餐一份五六元钱,一天吃两顿饭””打开风扇吹一会儿,感到凉快了立马关掉“以及和网友见面等诸多细节读来令人感动——真实的力量永远比文采重要。告别旧事物之后,请依旧保持你的相实和真诚。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每个人都会变的,只是回望来路,不要忘了当初,不要忘记艰难岁月陪伴我们的朋友和事物,包括一份简易的快餐。非常感谢朋友的细心阅读与热情勉励
    • 李玉5进士2021/07/19 15:20:03
    • 分享到:
  • 每一来深圳的人都带着各种各样的梦想,一个36岁的,在内地有着17年工龄的男子敢于舍弃所有来到深圳从零开始,这是需要何等的勇气,泥岗村快餐,滋养了很多人的青春,也滋养了已经成为大叔的你。在深圳留下来的人每个人都有故事,就像你的那些同是。这篇文章写的那些年你在泥岗村生活和工作记忆里,不应该只是快餐,你的标题,其实可以好好的再想想,文章写得很有意思,烟火气息很浓郁。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我来深圳颇有些逼上梁山意味。假如没有外力逼迫,好汉们也就感受不到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畅快。以快餐为题,或许只是回忆叙事的冰山一角。感谢朋友指点
  • 三十六岁的“我”刚来深圳,住在泥岗村城中村里,6个人合租两室一厅,租金每月400。关键是村里有美味快餐店,而"我"有新仪的女网友。虽然只见过一面,但是,彼此都有好感。作为有妇之夫,偿了网恋快乐而迅速收手。多年后再去泥岗,叫了一份回锅肉,再也吃不出过去的香味。时光一逝永不回,往事只能回味。小店没变,女老板还是那么漂亮,而“我”经过岁月打磨,再不是从前的“我”。深圳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也更加稳重老练.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心仪的女网友只是昙花一现就像徐志摩的诗——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然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无须讶异 也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感谢关注
    • 陈友涛2童生2021/07/19 12:52:35
    • 分享到:
  • 作者丢掉内地赖以生存的“铁饭碗”,深圳寻梦,深漂生活从泥岗村起步。曾经17年编制内无风无浪的生活,在深圳一切归零,一切从头再来。唯有心态的转变与现实同步,才能站稳脚,扎下根。白夜班的轮换,出租屋的拥挤,廉价的快餐,便宜的话费,那一幕幕场景,尴尬的网约,即心酸又无奈。作者在八卦岭的历练和泥岗村的体验,终于选择了深圳这座带有“磁性”的城市。留下,开启人生历程的新篇章。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有许多茫然,然而萌生新的希望;有一些尴尬,也感觉前所未有的新鲜。这是刚来深圳时的感受。感谢鼓励
    • 暁霞囡4举人2021/08/12 09:51:26
    • 分享到:
  • 内容不错,建议可以再写得细一些。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最近来访
  • 1布衣
  • 1星
  • 1钻
  • 涂启智,在《工人日报》《解放日报》《西安晚报》《羊城晚报》《五月风》等全国600多家报刊发表文章3000多篇。
  • 涂启智,在《工人日报》《解放日报》《西安晚报》《羊城晚报》《五月风》等全国600多家报刊发表文章3000多篇。
  • 粉丝|邻家币|作品|积分
  • 0
  • 8566
  • 2
  • 570
  • 这篇文章说是小说,看起来更像散文,情节跳跃,语言流畅。用诗的语言描写了三代女人。“这三个女人,既想成为和自己母亲一样的人,又拼命挣脱上一代的束缚,想做完全相反的人,她们是那样的不同又是那样的相似,”最后“她们又都变成了一株植物……”三位母亲人生完全不同,第一位母亲生了生育过度,劳累不堪。第二位母亲被计划生育,守着女儿过着没有男人的生活。到了第三位母亲没有婚育,领养了“我”,人口终于负增长了……

    文夕三个女人的植物诗

    2023/10/12 21:44:59
  • 《断尾》这个名字很哲学!断尾对于一些动物来说是生存的本能,对人来说却是智慧。在人的一生中,有许多时候需要做出断尾的抉择,尽管疼得生不如死,但是生存更重要,只有生存才有希望,对能实现理想。铅山的壁虎两耳是贯穿的,从这个耳孔望进去,可以看那只耳孔外的世界,这是一个隐喻,两耳的两边也许是两个世界,从此生望去,看到壁虎耳外的前生或者来世,公公从断尾铅山壁虎的一只耳孔看到另一只耳孔外更大的世界。他激动得大喊

    文夕断尾

    2023/10/12 20:28:35
  • “舞蹈还能这样跳,你的白腿,旋转的裙摆,实在是太漂亮了,活力四射,真的让人念念不忘呀。你就像一个五彩陀螺,在我的心头转,转来转去,就带走了我的心。”江新爱她真的成了陀螺,为了生活了为工作不停地旋转,这篇小说短而精,在小小的篇幅里道同事业、生活、爱情之中种种微妙的链接,很耐读而又给人回味无穷。

    红红的雨陀螺

    2023/10/12 13:55:24
  • 龙华四季,基实就是写她自己人生的几个阶段,成长中的快乐与哀愁,总之作者算是苦尽甘来,过的还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作者又是勤奋的,打过工,又经营着自己的店,看完了写的冬,总之也让我感觉了: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生命生活就是这样,需要反反复复地创造,反反经受考验......

    理红龙华四季

    2023/10/12 10:58:31
  • 深圳四十多年沧海桑田,荣哥的事件已没法复制,但荣哥这种精神值得讴歌赞美,这种蛮干苦苦用心的劲儿也可用在现代科技的研发上。作者的文字有力量、有嚼劲,构思缜密,一点一滴地叙述着荣哥为了求生存求发展,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写得滴水不漏,文风四平八稳,干净而有利索!

    理红荔香夜话

    2023/10/12 10:46:13
  • “三个女人的植物诗”,人非草木。但人就如草木一样,而又比草木生得活沉重,作者在舒缓的述说着如弹奏起一曲曲悲凉的曲子,一个时代同另一个时代还是有所不同,女人过得好与否,同社会的文明、时代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总之第三代女人所处的社会的进步还是超越前面的,虽然在作者笔下的文没有一一叙述,但还是读得懂的。我来读了一遍,不留句言,好像心里不踏实......

    红红的雨三个女人的植物诗

    2023/10/11 21:53:39
  • 写出了中英街的现状和历史,通过老人映照历史,通过导游写了为了追求想要的生活,而做出的不懈努力,通过水客,写了中英街的暗潮涌动,求生之艰辛。其中种种,只有海浪知道。

    昆阳森林三汲浪

    2023/10/11 17:28:42
  • 飞泉的诗一如既往的好!有力度、有高度、有气势!血脉里都流淌着对诗歌的热爱,所以他笔耕不辍。生命里不能没有光,在黑暗中,突然出现一丝亮光,生活里便有了希望。各种光充斥在飞泉的诗里,只愿飞泉拾到适合自己的光,照亮自己。不再如:你对我说,孩子,暴雨终将过去 “太阳还会绽放,像你的笑容” ......之后又 落在一片片乌黯的云层之后 那是我凋落的心.....

    红红的雨拾光者

    2023/10/11 16:26:45
  • 这篇能吸引我读下去,特别是写深圳家长的卷,写得轻松自如,也令人读来轻松活泼,不像有些人写的那些,自认为硬是道理。其实嘛,像深圳中学,那么几十个人能上清北,整人数一千七八,盲目跟风卷,还不是傻丢钱。我是看原籍是四川人的作者来认真读的,当年我伯父57年毕业于北大然后去四川教大学。 作者的文笔原浆味,不僵硬,很潇洒自如,故事与故事交织在一起,也不零乱,很干爽!

    红红的雨福田南,石厦北,石厦南

    2023/10/11 15:55:01
  • 很纯粹的思绪,诗意随诗人所描述的花朵、燕子、海鸥飞扬。诗歌有无数的表现形式,这样的唯美诗句令多数人开心,因为读来轻松,忘却了一切,没有现实的了磕绊。诗人是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所以能把日常琐碎写入诗中,并且是在开怀时写的,不信你去读“宠物狗的耳语”,写得可爱极了!哈哈......

    红红的雨日落时分的吟唱

    2023/10/11 15:41:08
  • 作者打工多年,写诗多年。她的诗来自生活,也高于了生活。工作、生活,是有点像苦瓜的滋味,但尝过苦味之后,又滋养了身心。正像苦瓜可以选择结果不结果的事,工作会苦,但可以选择乐观对待,它就变味了,平淡甚至清甜了。女诗人因为月光,便有了深度的思考,生命的节律也因为月的亏盈而潮起潮落,因月亏而心生诗,月圆梦也圆了。作者的诗越写越好。赞

    红红的雨月光里的我们

    2023/10/11 15:20:30
  • 文字如饭菜,厨师好,材料好,味道好,“三好”才算好。这篇小文有此三好。真没想到,六六作者的文字的语感——味道这么好——轻、松、醇、纯、新、鲜、透。虽不长情节,但生活、情感、品格、精神等的功夫已内涵在长长短短的句子和温情从容的对话里了。文学是人学,不光是写“人”,最重要是“人”写,“人”的精神与“写”的劳动最好是自然、和谐、统一,那么他一落笔,便有了个人的味道。文如其人是此理,六六找到了文学的钥匙。

    廖令鹏太阳下山有月光

    2023/10/11 11:23:25
  • 这是一篇很有涵养的散文佳作。其涵养,不仅体现在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不俗的艺术造诣与丰富的知识储备上,更体现在作者见天地、见苍生的通达境界中。作者文笔雅致、从容、大气,于云淡风轻、静水流深的叙述中,将自己的艺术史、心灵史、家族史与地方志乃至中国当代史融汇起来,让我读得心潮澎湃。这篇散文值得再三品读。我的10个提名指标已经用完,读到此文,忍不住赘评几句,以此表达对此文以及此文作者的敬意。

    孙行者墨点无多泪点多

    2023/10/10 23:48:04
  • 这应该算一片非虚构小说吧,报告文学似的笔调,熟悉的场景,很像是讲述的真人真事。时代背景是大家共同经历过的,主角的南漂经历,也容易让人感同身受。题材和角度虽然有点旧,但这种孜孜不倦的书写,也是值得铭记、关注和尊重的,就如同社会不能遗忘个体在时代潮流中的命运沉浮,这座城市不能忽略每个人微小的内心世界。只是小说开头入戏有点慢了,人物形象不是很立体,这可能跟笑兰写惯了散文有关,节奏感方面建议再润色一下。

    张夏远方以远

    2023/10/10 23:40:55
  • 谢龙的小说,笔调轻快、跳跃,年轻态。但又带着生活的肌理和质感,夹叙夹议转换自然。心理描写深刻而简洁,自然流露,就像不时迸出的小火花,有点个性。抑郁症能通过这种偶尔自我放逐,文艺的漂泊,在山水间行走呼吸而痊愈吗?当重新面对生活本身时,那种曾被唤醒的孤独只会更清晰,被现实的泥泞重新碾压时只会更疼痛。文学难以拯救生活,但或许可以拯救心灵。靠近,治愈不了社会人生赋予的隐疾,但或许可以解释它。

    张夏​靠近

    2023/10/10 23:18:03
  • 邻家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