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言小语
  • 这家伙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版力/加精
  • TA评论了作品《萤火虫的尖叫》 吴春丽《萤火虫的尖叫》 这篇整体思路设置的非常不错。但某些语句影响了阅读效果。 譬如“妈,我大叫”是适合放在“我们之间隔着距离,一幅画的距离……”这句话的之前。放在后面,和下一段就产生了分离感。另外是最后结尾处“我突然想起一件事——怎么会有光?”不如直接写成“我突然想,哪里来的光?” 多了“一件事”三个字,同样阻碍了人的快速思维。 文章整体思路值得赞扬,瑕不掩瑜。
  • 2017/05/04 09:47:55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TA评论了作品《第三次暗示》 陈卫华《第三次暗示》 生活自有其艰难之处,每一个人都可能面对不同的诱惑和选择。到底该怎么做,这不是冲动,也不是赌博,而是决定自己随后人生的选择。这种选择只有一次,是自我对自我命运的最后宣判。
  • 2017/05/04 09:31:57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TA评论了作品《琥珀》 六憨《琥珀》 有时候人类自身很难真正地认清自己,也不容易对自我作出恰当的评价。借助于科幻的手法,假借于其他生命的智慧,也许能帮助我们以另一个角度来重新认识自我。
  • 2017/05/04 09:27:40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六憨回复>
  • 2017/05/07 19:44:41
  • TA评论了作品《子民的信仰》 西楚霸王《子民的信仰》这是一个没有信仰的国度。这些子民并不清楚,信仰神佛并不意味着神佛要化为阻挡敌兵的城墙,或是彰显什么奇迹以保他们平安,那不叫信仰神佛,那叫奴役神佛。民间无信仰,朝堂无智士,国家才一败涂地如此。因此,真实的历史变成了可笑的评书演义,要靠一所谓白马少年来只身拯救——国事荒唐如此,所以才会导致最后的上乱下惑。民无信,则这国不亡而亡矣。
  • 2017/02/27 21:27:07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西楚霸王回复> 谢谢老师精彩点评!
  • 2017/02/28 08:31:20
  • TA评论了作品《回眸》 一颗敏感的心是如何融化又被冻结的,在《回眸》中有一个细致的讲述。也许记忆是最大的毒药,它让你沉浸在某种情绪中无法自拔,以至于失去了去爱和感受幸福的可能。或许只有时间这个魔术手,才能抹平这心间的伤痛。但当时间的流逝减缓以至于停滞,一切就都变得遥遥无期。女人始终不曾从过去的阴影中走出来,以至于曾经的爱变成了如今的折磨。对往昔的思念,成了一种无形的监禁。
  • 2016/05/31 21:05:14
  • 本评论已获得 100 邻家币明细>>
  • 雨巷孤灯回复> 谢谢小语。 什么都可以把握,唯心态难以把握。 回眸是精彩, 不回眸也是漂亮。
  • 2016/06/04 18:21:52
  • TA评论了作品《佛珠》 许媛这篇《佛珠》把百年崖柏赋予了神灵的意味。但是商人眼中的佛与祝福,背后掩藏的只是利益的追逐与心性的贪婪。传统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如今被利欲熏心的钱财诉求所取代。“顺自然而生”变为了“逆天地而长”。这是时代的浮躁和喧嚣,远不是一位老人所能理解和抗拒的。情节中的悲剧也许只是一位老人的涕泪纵横,但是现实中的对应的问题,恐怕就是需要整个社会来承担了。前面关于树的灵性的书写细腻之极,触人心弦。
  • 2016/01/14 10:19:33
  • 本评论已获得 1100 邻家币明细>>
  • 隐词回复> 谢谢老师点评
  • 2016/01/14 10:43:30
  • TA评论了作品《“楼道口”同题(162):人财两失》 风居住的街道这篇《人财两失》颇有聊斋风骨。因为讲的也是旧事,以近似文言的行文来写,可以说是内容与形式上的合一。对于微小说来讲,这种行文算是一种讨巧的方式,因为文言文天然有着字数精要节省的特质,因此同样的字数可以讲述更丰富的内容。不过这只适合作为特定篇章的策略,作为普遍的创作,依然需要以当代的语言模式处理为最佳。
  • 2015/12/06 10:12:24
  • 本评论已获得 100 邻家币明细>>
  • 风居住的街道回复> 所评非常精确、到位,以后尽量写当代文字,还望多多指点。周日愉快!
  • 2015/12/06 11:04:23
  • TA评论了作品《“去远方”同题(6):悄然》 文学的语境下“远方”往往有着更多的含义和寄托。在东平的这篇《悄然》里,少女小芹因为父母的病症而无法远行,但是爱情的降临则给予她了另一种特殊的可能——由小杰带着她的梦想远行。这也许是一种无奈,也许是一种变通。但是毫无疑问,小芹家里所遭遇的问题,在新的家庭组建的前提下,得到了某种解决的可能。相对于“悄然”,也许“去远方”这个本题更能体现情节里的那种期盼:人虽不能至,心相伴而行。
  • 2015/12/06 09:44:57
  • 本评论已获得 100 邻家币明细>>
  • 徐建英回复> 人虽不能至,心相伴而行。
  • 2015/12/06 15:41:55
  • 廖东平回复> 感谢冷清秋老师的精彩点评!
  • 2015/12/06 10:08:14
  • TA评论了作品《不落的月亮》 爱是一种奉献和传承。在《不落的月亮》这篇作品里,妈妈为女儿付出了很多,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是母爱。然而事情的背后,总有我们所不曾预料到的另一面。原来光明的获得竟是如此的曲折,来自于母亲所赐予的恩惠,原来竟然还隐含着另一种爱的传达。也许苦难是我们生活中所无法避免的磨砺,然而爱,是一个指引、温暖我们向前的灯塔。它以皎洁而柔和的注视,挂在我们的心间。
  • 2015/11/20 22:16:36
  • 本评论已获得 100 邻家币明细>>
  • TA评论了作品《生活的鳞片》 小说是对生活的一种“重述”,在这个重述的过程之中,呈现出丰富的表达意涵。曹福章的这篇《生活的鳞片》就是如此。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一个情景,甚至可能除了对当事人有着不可割舍的意义之外,对于读者再无更多的触动。然而这是小说,所以还留有题目这个“后着”。虽然情节中的那个场景轻淡得不值一提,但是却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鳞半爪,通过这个小小的拨动,触发的是对于整个生活艰辛不易的回味和体察。
  • 2015/11/14 12:20:08
  • 本评论已获得 100 邻家币明细>>
  • 山村回复> 谢谢老师精彩的评论
  • 2015/11/18 21:53:22
  • TA评论了作品《没有家的人》 一个孤苦伶仃的老人,一个无依无靠流浪的女孩,生命的两个端点就在这里相逢。而最后夕阳下牵手而行的两个身影虽然温馨,然而这其间长长的生命空白,却依然不免让人感到孤单清冷。安梦这篇《没有家的人》以含蓄的手法,赋予同情的笔调,给了这两个生命以安慰。但是一个完整的家不只是需要老人和孩子,两个孤单融合在一起也依然是另一种孤单。虽然可以彼此慰藉取暖,但总是缺了那么一点完整。但我们也唯有祝福。
  • 2015/11/13 08:27:53
  • 本评论已获得 100 邻家币明细>>
  • TA评论了作品《​你的儿子叫什么名字》 留守儿童始终是一个沉重的话题,这种亲情的割裂,让人痛心之余,对文学作品来讲如何来表现,显得尤其重要。古浪这篇《你的儿子叫什么名字》中,以不可能之可能,通过父亲无法记得儿子的名字,来曲折苦涩地把这份内心的震动传递出来。这虽然只能是“特例”甚至可能带有稍微虚构的成分,但是背后所揭示的亲情之间的割裂,人伦的破碎,却足以让世人警醒。社会的发展不是冰冷的统计数字,人本身的情感因素更是幸福的前提。
  • 2015/11/13 08:26:12
  • 本评论已获得 100 邻家币明细>>
  • TA评论了作品《这是怎么了》 孩子的世界总是更简单和直白,在晓鸥这篇《这是怎么了》里,孩子本身所产生的本真的同情,远远越过了成人之间的利害和情感冲突。而借着这份单纯而清澈的目光,当投射到大人之间的利益纠葛里的时候,不免让我们产生这样的疑问:到底是孩子们的想法太稚嫩,还是成人世界里的算计过于复杂和让人疲惫不堪了呢?也许都有。但孩子们会逐渐成熟会考虑更多,那么大人们呢?他们是否会改变会对自己有所收敛。
  • 2015/11/11 08:43:57
  • 本评论已获得 100 邻家币明细>>
  • 晓鸥回复> 问好老师
  • 2015/11/11 10:34:46
  • 晓鸥回复> 人之初,性本善。神赋予人类感情以个体存在方式,在人间上演着一幕幕悲喜剧。正是这种生命本原里的“善”多给别人些,少给自己些的思想。才能让社会多些温暖,少些利益的纠葛。谢谢老师独到的赏评。
  • 2015/11/11 10:28:54
  • TA评论了作品《免费“的士”》 善意被误解,算是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尴尬,然而善于创作的人则会借助这寻常的生活细节,演化为一篇饶有意趣的文学作品展现给读者,并通过移花接木的巧妙,带出另一些相对严肃的主题出来。这种调和,目的就是在“作品阅读的趣味”和“严肃或者老生常谈的主题”之间,达成某种和谐,从而让作品即让读者喜闻乐见,也并不缺乏现实的意义表达。由此在通俗已读,和关注思考之间达到某种平衡。宋劲的这篇《免费“的士”》就是如此。
  • 2015/11/11 08:28:40
  • 本评论已获得 100 邻家币明细>>
  • 宋劲松回复> 谢谢清秋老师,是您的精彩把我平凡的此文照亮!
  • 2015/11/11 09:38:44
  • TA评论了作品《人性》 在一群境遇卑微生活窘迫的人中间,谈论人性的善恶有时并不是一个好的观察方法。因为当生活对他们露出獠牙的时候,还指望他们心平气和地能对周遭表现出微笑的善念,不免稍微缺乏了一丝体恤与怜悯。北往的这篇《人性》中人物的恶声恶语,也许更多地来自于对于自身困境的发泄和不满。戾气的郁结,诱导了人的品行往恶的方向发展。所以,与其说这篇是在感叹人性之复杂,倒不如说是在让我们思考人性在善恶之间摆荡的缘由。
  • 2015/11/11 08:11:55
  • 本评论已获得 100 邻家币明细>>
  • 云替回复> There is no virtue that poverty destroyeth not(没有贫穷不能破坏的美德)——西方谚语。
  • 2015/11/14 04:21:20
  • 往北回复> 为富尚有许多不仁,怎么清贫就剩温饱?您说是不?
  • 2015/11/12 16:49:29
  • TA评论了作品《“楼道口”同题(137):你骂我》 老来乐”是一种难得的人生境界和生活意趣,尤其是在我们正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当口,老人问题已经融入了社会主流关注之内。因此永江这篇《你骂我》里,提倡这样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情趣,增进老年人之间的情感融洽以及进一步丰富他们的文化精神生活,这种表达与当下的社会氛围很为合拍。作品的写作并不是空中楼阁,文学一向都是以自己的方式关注并观察着我们的当下现实,并试图发出自己的呼声。以此来实现文学的担当。
  • 2015/11/11 07:39:55
  • 本评论已获得 100 邻家币明细>>
  • 默然回复> 师,传道授业解惑,世人尊敬!师,悄然关注指点,你我他温馨!言小语——冷清秋老师,老夫肃然起敬!
  • 2015/11/11 09:27:46
  • TA评论了作品《为石头的公婆》 荒诞性的情节或细节总是充满着艺术的张力,引申出无穷的想象和感受空间,从而改变着作品的阅读效果。在张红静这篇《为石头的公婆》中,那夸张的石化细节,无疑是在无言诉说着“清官难断家务案”的家庭纷扰之苦。因此唯有石化,唯有沉默,唯有自我隔离。实际上,一篇作品的艺术效果,往往不在于它写了什么,而在于它是怎么写的。荒诞手法的运用,突破了字数的限制,给这篇扩充了更多的感受空间。
  • 2015/11/09 07:17:37
  • 本评论已获得 1100 邻家币明细>>
  • 张红静回复> 谢谢清秋老师的赏评,问好!
  • 2015/11/09 11:29:21
  • TA评论了作品《布基纳法索女孩》 爱情是被娇惯着的,它需要赞美,需要被别人承认,才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存在,获得幸福感。然而爱情又是专横的,它需要放弃,需要自我变革,然后才能彼此融洽。但有时候面对的却是难以忍受的割舍,甚至自我否定,然后才能与对方的生活融合。爱情中没有“我”,只有“我们”。当明白这个,就面临着痛苦的抉择。爱情不是两个人在一起,而是两个不同生命的融合与重生。孙逸的这篇《布基纳法索女孩》给我们讲述的就是这样的情感磨砺。
  • 2015/11/09 07:16:59
  • 本评论已获得 100 邻家币明细>>
  • TA评论了作品《天下公平》 时代的变化总给人带来某些不适应甚至阵痛。在憨憨的这篇《天下公平》里,一生以公平为信念和人生准则的老人,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信仰困惑与人生惆怅。究竟是自己老朽跟不上节奏,还是这个时代已经脱离了常识的轨道,在危险的方向上狂奔?老人为之抑郁甚至惊怒,却没有可以证明自己正确的方法。也许,信念本就无需证明,而在于世道人心。而人心紊乱,可能恰恰也是我们社会变革必然要经历的,暂时的阵痛。
  • 2015/11/09 07:15:02
  • 本评论已获得 100 邻家币明细>>
  • TA评论了作品《你是干什么的》 心态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它与人无关,而在身份的差异里滋生成长。因此在夏一刀这篇《你是干什么的》里,我们就看到了如此让人纠结的一个情景,先前被蔑视的人,到了后来反而成了主动蔑视别人的那种家伙。归根结底,这不是个人的事情,也不是简单的道德偏差。其背后体现的是一种共同的社会价值伦理体系的缺陷,或者说是弊端。因为在这种价值体系下,它尊重的是所谓的“身份”,而不是“人”本身。
  • 2015/11/08 09:46:35
  • 本评论已获得 100 邻家币明细>>
  • 夏一刀回复> 感谢清秋老师评点!
  • 2015/11/08 20:21:57
  • TA评论了作品《小倩的心思》 少女情怀总是诗,不管是对爱情的懵懂还是对未来生活充满的幻想,发生在少女身上的事总是那么清澈美妙。林健这篇《小倩的心思》犹如泉水叮咚一般,把女孩子内心的思绪细细道出,情感刻画细腻之处,女孩儿的娇憨可爱被呈现得惟妙惟肖。以这样一种明亮欢快的色彩,来间接借助老人之口道出乡村之困顿,给人新鲜别致的感觉。对于创作来讲,有时候“怎么写”,反而比“写什么”更值得我们去关注。这篇这点做得很突出。
  • 2015/11/08 09:36:28
  • 本评论已获得 100 邻家币明细>>
  • 林健回复> 感谢老师点评与鼓励
  • 2015/11/08 20:25:45
  • TA评论了作品《刺》 情感之路总是坎坎坷坷,受着这样那样的烦扰。刘瑞娟这篇《刺》并没有正面浓墨重彩地描写情感的真挚,而是侧面讲出了男孩单方面的付出与默默的守候,以及这个柔情女子温柔的无奈和困顿的选择。其实每个人在真正的情感面前,都会这样的弱小和彷徨。爱情面前没有巨人,每个人都是卑微和胆怯的侏儒。然而爱情也在这种纠结茫然中渐渐变得更加浓烈。作品中没有留给我们结局,然而生活中就是这样,我们在爱中走近,也许在爱中又走远。
  • 2015/11/08 08:17:50
  • 本评论已获得 100 邻家币明细>>
  • TA评论了作品《寻找村庄的方式》 乡魂已经成为现代人一个挥之不去的惆怅,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中乡村不断被侵蚀甚至消亡,原本充满灵性的土地,变得呆滞和绝望。王伟这篇《寻找村庄的方式》就给我们展示了这样的一幅情景。作为所有中国人灵魂寄托的乡村,亲情的根源所在,民族精神之本,却落魄得难以猝睹。这里面也许有着时代之痛,但更多的则是需要我们去反思,在追逐经济的浪潮中,我们到底获得了什么?与此同时又做出了多大的牺牲和付出。
  • 2015/11/08 07:44:36
  • 本评论已获得 100 邻家币明细>>
  • 木鱼声声戏回复> 感谢清秋老师诠释本文的用意所在!双手奉茶。
  • 2015/11/08 09:56:17
  • TA评论了作品《手结》 生命的卑微和意义有时就这样呈现在我们面前。 孙逸的《手结》中因为情节叙述的简约,让我们无法得知这个家庭到底发生了什么,而他们为何又要走到这一步。但是无论具体是何种情况,孩子那天真烂漫的笑容,依然给我们生活的寄托和力量。即便整个情景不够美好,但是这不美好里面却呈现着无比珍贵的存在。 就为了这种珍贵,每个人都能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追求和人生价值,即便曾经迷茫茫然过。
  • 2015/11/07 08:23:27
  • 本评论已获得 100 邻家币明细>>
  • TA评论了作品《​吃饺子》 情感价值到底该如何估量?宋劲的《吃饺子》提出了一个让人滋味难辨的情景。显然财物的付出不是可靠的标准,就如文中尴尬的那样。但是如果不依靠财物的付出来衡量的话,那么还能凭借什么标准?答案是两个,一个是时间,一个是那种以生命和人生为代价的选择。可前者过于漫长,后者不免险峻也需要机缘。因此,依然只能是财物,也依然在财务付出分量的多寡上犹豫徘徊忐忑着。用“不能证明”来试图“证明”些什么。
  • 2015/11/07 08:08:41
  • 本评论已获得 100 邻家币明细>>
  • TA评论了作品《老虎与蚁巢》 寓言体裁的作品,最大的阅读乐趣,就是文本本身充满了各种延伸解读的可能。张红静这篇《老虎与蚁巢》一切事情起自于蚂蚁窝里耸“蚁”听闻的宣传攻势,结果,些微的可能被放达成近在咫尺的生死攸关。这里面到底是怎么回事?可以说是有宣传道德上的问题,但同时蚁众的盲从和缺乏思考也是很值得注意的地方,毕竟听从于耳朵而不是大脑必然会被“引导”。这就是寓言的妙处,说的是别物,讲的却是我们自己。
  • 2015/11/07 07:38:36
  • 本评论已获得 100 邻家币明细>>
  • 张红静回复> 谢谢清秋老师赏评!
  • 2015/11/07 12:51:22
  • TA评论了作品《​最后的稻田》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文化中,土地都被誉为大地之母,蕴含着某种精神信仰和人生寄托,就如西谚所说的“尘归尘,土归土”,就如游子心中常徘徊的“落叶归根”,土地已经成了一种承载生命存在和人生意义的“寄托”,一种生活方式和人文主张的符号。红娜的《最后的稻田》,以老农为代表的自然主义,和以商人等为代表的消费主义之间围绕着土地产生了观念的碰撞。而作为旁观者的机器人,则似乎在隐喻着失去土地后的生命的空无。
  • 2015/11/07 07:10:45
  • 本评论已获得 100 邻家币明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