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评委王国华提名作品(排名不分先后)
2023/10/10 14:39:13|阅读14415次|作者:秘书处

《坪山河水闪亮了一天又一天》 林以昼 著

评委评语:写身边事物,要么因为厚爱而用力过猛,要么因为能力不足而蜻蜓点水。写妥帖了,并不容易。尤其诗歌,要求在十几行几百个字把周围的画面、前后左右的牵连、由此产生的情绪全部详略得当地表达出来,更不容易。林以昼这一组短诗干净、明朗,值得推荐。


《五月散落的音符》 花观雨 著

评委评语:我并不排斥诗歌内容和形式单一,但对外扩和延伸仍抱有期待。《五月散落的音符》这一组诗歌就符合我的期待,它画面感强,意像纷繁,仿佛一个独立的世界,紧贴着深圳的地面,又指向多维,比如这句:“朋友圈有人发出讣告,一个熟悉的陌生人\打算不再与时间为敌,在另一个时空遥望众生\为他发言,风吹动神经末梢\脱离共有的空间轨道,从此独自运行”,一下子连接了天与地,很有嚼劲儿。


《跂踵之年》 蒙丫 著

评委评语:这篇小说,故事本身并不出奇,但能勾着读者一句接一句地读下去,说到底还是语言和细节。我多次强调的就是语言。文学作品,语言是最基础的东西,或信手拈来的风趣,或郑重其事的鸡汤,或脚踏实地,或凌空蹈虚,这些都不是技术活儿,是作者本身的趣味所致,若人无趣,文必面目可憎。这种差距,差一分需要五年的功夫追赶,差最后一厘却是十年甚至一辈子也追不上。技巧加上个人性情,还需有一点天赐,能否接收到,要看缘分了。


《断尾》 大牙 著

评委评语:在这个世界上,一定要有一两个至亲,他们和你时而分开时而重叠,甚至暂时替代你,虽然最后还是要分开,但毕竟比别人多了一两次机会。另,有些文字读个开头便知结尾,或者一段一段地落下,仍然完整,间接证明写了很多废话。这篇小说强于其它作品的地方是信息量密集,阅读时无法隔开一段续读。文字也清通干净,没有疙里疙瘩的感觉。这个要求很低,但很多人做不到。


《快递江湖》 阮声 著

评委评语:快递行业不同于金融和房产之类,一从诞生就是个高强度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对于绝大多数参与者来说,不存在什么风口,或者说,它是由其它高强度行业转化而来。此前只知道作者是一位快递员,读完此文才发现他几乎经历了快递行业的整个发展历程。这期间,个人的沉浮和行业的变化、时代的变化紧密相连,是一种带着体温的叙述,让读者看到个中腠理的同时,更多一份同理心。


《一只鸟儿飞过西乡》 管启富 著

评委评语:我喜欢这篇文章貌似缓慢,实则不疾不徐的节奏。节奏之把握,本质上体现了一个作者对文本的整体控制能力。作者以深圳人熟见的“鸟”贯穿日常工作与生活,穿插学校里的点点滴滴,安静、恬淡,细节丰满,似无情绪,而情绪无处不在。


《三和大神是怎样炼成的》 平凡 著

评委评语:难得有人写这个题材,并且给出了一些具体案例。整篇文字很平实,不疾不徐,不一惊一乍。有一说一,不硬作高深状。虽无太多挖掘,却也符合当下情境。希望看到更多这样的文字。


《深圳秋》 张昆昆 著

评委评语:打工诗歌的顽疾是写得太实,这当然有沉浸过深,无法自拔的原因,但也反映出一些作者表达能力的不足。相较之下,张昆昆这一组要跳脱得多。有打工者的情绪在里面,但未深陷泥滩。随便举几句: 需要上班的清晨有雨,有人撑伞/但他不。有人在朋友圈里说“今日/小雪”像是对一个好似没有来过的深秋/最终的判词:此后雪花会渐渐铺满 这就很像诗歌了。诗人嘛,总要有一点调性才行。这一组诗歌把控得当,收放自如,可算优秀打工诗歌。


《手机不可以没有电》 茨平 著

评委评语:开头的设计上有点新版“变形记”的意思,相当于用一个相对魔幻的筐来装当下扎扎实实的社会百态。这里就有一个如何打通二者关系,润物无声,水到渠成的问题。读过若干作者类似架构的作品,把当下生活隔得太远,以致两层皮。茨平的这篇作品则解决了这个问题,自然流畅,顺理成章。


《病房里的绿帘》 武捷宇 著

评委评语:到我这般年纪,病痛已是常事。每当病痛时,心灰意冷,什么理想啊,事业啊,恨不得完全放弃,那种无望感与此文中的一句话颇为契合:“拿着大爷的报纸愣了半晌,留下来的这一页像这一套报纸仅存的骸骨一般,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读起来有种飘零感。”武捷宇这篇文章很短,写病痛,写隐秘的感受,写遭遇的人,却也起伏颠簸。难得。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