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是最可爱的人(组诗)
  • 点击:53371评论:42021/08/14 13:25

谁是最可爱的人(组诗)


陈昌华


普通一兵

——谁是最可爱的人之一


风烟滾滾,唱响了

多少英雄的赞歌

向我开炮,震撼了

无数观众的心灵

但是,你可了解

英雄战友的遭遇

你可知道王成

原型的命运


无名高地上他孤军奋战

引导炮击被炮弹震晕

醒来后他成为一名战俘

并没有和敌人同归于尽

在饱受摧残和折磨之后

他在敌人的魔掌下幸存


然而悲剧并没有结束

更大的不幸开始降临

战俘的无形枷锁

几乎锁定了他的一生

他流的血无声无息

他受的伤难以呻吟

从遣返回国那天开始

他就再沒走出人生的阴影


当战友们披红戴花

荣归故里

他却被层层审查后

回到家乡隐姓埋名

没有了志愿军头顶的光环

只能当一个种地的农民

没有一分钱的伤残补助

只能靠工分维持生存


他独自吞咽着

不公正的苦果

无依无靠,孤苦伶仃

直到那场动乱结束之后

拨乱反正,才为他们

这批战俘恢复了身份


方圆几十里的山村异常震惊

相处几十年的乡亲如梦初醒

这位沉默寡言的老人

原来是****的英雄

原来是向我开炮的王成


面对着优厚的补偿

和特殊的待遇

老人只提了一个要求

是那样从容淡定

他只希望得到

一枚****纪念章

以此来证明,他从未辱没

志愿军的称号和神圣


总政为老人专门

特制了一枚纪念章

总参派一位首长

亲自给老人授勋

身着戎装的蒋庆良老人

登上聚光灯下的**台

迎接他的,是当年的

23军**,已年逾百岁的

裴周玉将军


战争与和平就这样交错

将军和士兵就这样重逢

历史和现实就这样銜接

热泪和欢笑就这样共鸣

蒋庆良行上标准的军礼

他以一个老兵的身份

向将军立正


报告首长,我是23军战士

我的团长和营长已经牺牲

我的连长和排长也已牺牲

现在战士蒋庆良向你报到

那一刻山呼海啸的会场

刹那间陷入一片寂静


耳旁,又飘来英雄的赞歌

眼前,又浮现战友的身影

老将军颤颤巍巍将纪念章

戴到蒋庆良胸前

两位耄耋老人相拥而泣

全场观众顿时一片哭声


谁是最可爱的人啊

不仅仅是魏巍

笔下的志愿军

也不仅仅是电影

英雄儿女里的王成

是和蒋庆良一样

赴汤蹈火的中国军人

是和蒋庆良一样

默默无闻的普通一兵


最亲爱的兄妹

——谁是最可爱的人之二


谁没写过魏巍的散文?

谁不把最可爱的人赞美!

我今天写的这对兄妹,

是爱情世界最美的玫瑰。


一只小鸟穿过战火硝烟,

一串歌声如银铃般清脆。

台上唱歌的女文工团员,

就像邻居家美丽的小妹。


年轻的战士目不转睛,

勇敢的心随着歌声在飞。

分明像邻居家英俊的大哥,

在朝鲜战场突然相会。


两个素不相识的志愿军战友,

一对同生死共患难的兄妹。

就在那电石火花的对视中,

爱情的种子播进了心扉。


重逢是在战地医院,

大哥就要伤愈归队。

小妹前来慰问演出,

兄妹俩可真是有缘相会。


大哥打了一盆温水,

让小妹洗去演出的劳累。

两只手在水中紧紧相握,

这盆水是那么多情珍贵。


从此小妹牵挂着大哥,

从此大哥思念着小妹。

在一次运送弹药的途中,

敌机炸烂了大哥的车队。


零下三十度的严寒,

积雪过膝,北风劲吹。

大哥独自奔波了四十里,

找来了朝鲜老乡车拉肩背。


把剩余的弹药运到了前线,

把最后的胜利送给了部队。

支撑大哥的不仅有祖国,

还有那位等待中的小妹。


在志愿军归国的那天黄昏,

兄妹俩终于拥抱在一起。

他们献上了纯洁神圣的初吻,

他们流下了九死一生的热泪。


他们相识于战斗的烽火,

他们结缘于朝鲜的山水。

他们已携手走过了60多年,

他们还将白头偕老形影相随。


一段令人惊叹的传奇,

象杯陈年老酒令人回味。

他们是互相最了解的知己,

他们是世上最亲爱的兄妹。


老兵的军礼/谁是最可爱的人之三

——致敬隐姓埋名三十二年的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柴云振


抬起五指并拢的右手

敬上百感交集的军礼

我的老乡、弟兄们呢

你们在何方?在何方

我的战友、兄弟们呢

你们在哪里?在哪里


是在被抓壮丁的四川乡下

还是在淮海战场的阵地

凶恶的长官用枪抵着后背

卖命的炮灰冲进枪林弹雨

大难不死的俘虏兵

掉转枪口的工农子弟


从此开始了向前向前的征程

紧跟着那面南征北战的军旗

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惊涛

映照出他攻占滩头的英姿

总统府上陨落的青天白日

留下他冲锋陷阵的足迹


跨过了鸭绿江的最可爱的人

回荡着他雄赳赳的战歌

血染的朴达峰的六天六夜

倒下了他与阵地共存亡的身躯

当战友们把他抬下阵地

他昏迷不醒,奄奄一息


醒来已在包头的后方医院

医护人员不敢相信这一奇迹

伤愈后他独自回到了故乡

从此与部队中断了联系

一只断了线的风筝

消失得无影无终无声无息


前门后院的邻居

以为他漂泊在外归来

十里八村的乡亲

不知他光荣的履历

扛了多年枪杆的肩膀

扛起了春种秋收的农活

重伤致残的躯体

支撑着养家糊口的生计


隐姓埋名,他从不

炫耀头顶的光环

沉默寡言,他从来

不摆龙门阵的往昔

志愿军的一级战斗英雄

就这样躬耕在故乡的土地


老首长秦基伟上将

派人搜寻了半个中国

老*******

下令一定要找到此人

尘封的历史才昭示天下

活着的英雄才归去来兮


离队32载的老兵回到部队

铁打的营盘还是那么熟悉

军师团营的首长亲自迎接

整装列队的战士立正稍息

迟发的军功章从未褪色啊

他敬上了一个老兵的军礼


1985金达莱盛开的季节

他再次踏上三千里江山的土地

金日成为他亲自授勋

朴达峰向他点头致意

那枚一级自由独立勋章

见证了这位活着的烈士传奇


让我们记住这位都来自四川的

黄继光邱少云的战友吧

他的名字叫柴云振

让我们记住这位默默无闻了

三十二年的老英雄吧

辉煌的军史上有他写下的壮丽


长津湖的冰雕/谁是最可爱的人之四

——志愿军九兵团司令员宋时轮将军回国时,在鸭绿江边向长眠在冰天雪地的长津湖的将士,深深地鞠        了一个躬。


再看一眼三千里的江山

再望一望长津湖的方向

我的雄纠纠气昂昂的将士呢

我的跨过鸭绿江的弟兄呢

请原谅!我没能把你们

带回祖国,带回家乡


曾经身经百战的将军

低下头深深鞠了一躬

指挥千军万马的司令员

这一刻热泪盈眶

凯旋归来的每一个士兵

心中都在倒海翻江


是想起爬冰卧雪的日日夜夜

是想起狂轰滥炸的暗无天光

是想起美军王牌的不可一世

是想起血战到底的生死较量

是想起长津湖感天动地的冰雕

是想起九兵团军魂的铁血荣光


零下四十度的冰天雪地

难以御寒的单薄冬装

冻僵的手指

拉不开手榴弹的铁环

刺骨的严寒

打不响哑火的步枪


增援的部队冲上了阵地

眼前是从未见过的悲惨景象

一个连一个连的血肉之躯

无一幸免全部冻死冻僵

他们还保持着冲锋的姿势

他们还坚守着冰封的山岗


战友们一个个嚎啕大哭

指挥员不敢相信自己的目光

几百尊冰雕无声无息

几百双眼睛还紧盯着前方

他们和大地融为了一体

他们的热血凝固了冰霜


长津湖的湖水冰封了呜咽

水门桥的桥头见证了悲壮

漫天雪花飘洒着泪花

天寒地冻铭刻着敬仰

站着,他们是不可逾越的防线

倒下,他们是顶天立地的屏障


这一仗,打掉了美军

陆战第一师的气焰

这一仗,打出了志愿军

九兵团军史的辉煌

这一仗,留下了战争史上

最惨烈的一幕

这一仗,留下了

司令员最沉痛的创伤


战争,从来就是这样残酷

英雄,从来也不应该遗忘

七十年前长津湖的冰雕

还矗立着一个民族的记忆

****志愿军的军史

将铭刻着后人永世的难忘


粟子熟了/谁是最可爱的人之五

一一1952年,时任志愿军12军副军长的曾生,去志愿军司令部开会。途中借宿在一户外出逃难、空无一       人的朝鲜老乡家。随从人员拣了一些掉落地上的粟子煮熟来吃。曾生让留下两罐罐头和一袋饼干,并写         下 一张纸条说明情况。


粟子熟了,掉落一地

随风飘落,下自成蹊

逃难的老乡家中无人

开会的军长路过这里


天色已黑,难以赶路

曾生下令,借宿休息

随从人员拣了些粟子

煮熟的小院弥漫着香气


大家伙吃得津津有味

警卫员送到首长手里

曾生环顾着家徒四壁

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残酷的战争洗劫了一切

穷困的乡亲何以为继

只剩下这几棵粟子树

就是他们全家的生计


接过粟子他想起了故乡

想起辛劳一年的父老兄弟

他让警卫员打开挎包

取出保存的好东西


两罐罐头一袋饼干

一张纸条留下了歉意

曾生和他的随从人员走了

沒有人知道故事的结局


一点也不轰轰烈烈

似乎有些平淡无奇

但魏巍赞美的最可爱的人

这粟子怎不是其中的一笔


血染的松骨峰

——献给志愿军第38军112师335团一营三连。


三千里江山,不知

有多少英雄的山峰

却为何这座山峰

最为赫赫有名

志愿军军史,不知

有多少最可爱的人

却为何这个连队

最令人刻骨铭心


面对坦克大炮飞机的助阵

面对美二师王牌的狭路相逢

三连以一当十以百当千

打退了敌人的轮番冲锋

连长指导员烧毁了文件笔记

最后的时刻已经来临


光秃秃的山包

来不及挖掩体

战士们只能从一个

弹坑跳进另一个弹坑

抓一把泥土热得发烫

阵地上一片火光熊熊


子弹打光了拼刺刀

刺刀拼弯了用枪托抡

枪托抡烂了用铁锹砍

铁锹砍碎了用牙齿啃

副连长早已身负重伤

连长戴如义把鲜血流尽


指导员杨少成拉响了

最后一颗手榴弹

留下了“人在阵地在”最后的喊声

身负重伤的张学荣前赴后继

拉响了四颗手榴弹冲向敌群

浑身燃烧着大火的邢玉堂

两条胳膊像铁钳一样

抱紧美国兵同归于尽


从早晨6点打到中午12点

全连只剩下六个人

一百多条鲜活的生命

消灭了六百多个美军

一道令敌胆寒的铜墙铁壁

一道不可逾越的血肉长城


战后作家魏巍登上了阵地

眼前的惨烈让他泪洒胸襟

一篇通讯感动了巍巍中华

一个称呼让整个民族肃然起敬

三连所在的38军

一战成名举世震惊


更令人惊叹的是彭老总

亲自起草贺电通报三军

“志愿军万岁!38军万岁”

嘉奖了史无前例的最高功勋

军史上留下壮丽的一笔

三连的⻣头比钢铁还硬


上甘岭的苹果

——谁是最可爱的人之七


一部《上甘岭》的电影

流来了一条大河

一条志愿军的坑道

传递着一个苹果

这不是电影的蒙太奇

这是真实的战斗生活


从后方阵地到坑道口

只有500多米到1000多米的间隔

却被美军的飞机大炮

24小时全天侯封锁

每一米距离都密布着死亡

每一步足迹都浸透了血泊


上甘岭被削低了两米

坑道里日夜煎熬着焦渴

每一滴水分都被舔干

每一点牙膏都被吸吮

军**部下达了命令

谁能送进坑道一筐苹果

谁就能把二等功获得


送弹药的运输员刘明生

神奇地帶进坑道一个苹果

他送给135团7连长张计法

连长把苹果递给步话员

步话员又送给了重伤者

一个苹果转了一圈

连长的泪水潮湿了眼窝


他带头轻轻咬了一口

战士们接着一个传一个

一个苹果传递了两圈

坑道里一片无言的沉默

一个苹果像一股清泉

滋润着每个战士的心窝


据说,后方筹集了几万斤苹果

送进坑道的就只有这一个

但志愿军坚守的上甘岭

却始终没被美军攻破

一个苹果的真实故事啊

传遍了我的祖国


三个28岁的军人

——献给****为国捐躯的

杨根思 曹玉海 毛岸英

  • 1
  • 2
1/2页上一页12下一页
  • 关键词:跨过鸭绿江
  • 分享到:
本文所得 0邻家币,明细如下:
  • 以文会友·庠序邻家

    扫一扫

    关注邻家社区微信版

  • 文章评论
    • 陈湖3秀才2021/08/15 02:11:37
    • 分享到:
  • 读了陈老师十首写给****的老兵的诗作《谁是最可爱的人(组诗)以后,心中久久不能平静,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很难身临其境的感受这群英雄,但我们依然向他们致敬。替诗中的蒋庆良早期的遭遇感到心疼,当他戴上****纪念章时,我热泪盈眶;赞美最亲爱的兄妹,他们终于有情人终成眷属;致敬英雄归来,却隐姓埋名的战斗英雄柴云振;致敬为国捐躯的杨根思,曹玉海,毛岸英;致敬63军军长傳崇碧……他们的故事无不让人感动。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谢谢!
  • 一看标题便让我想起魏巍笔下那些****的志愿军,那些牺牲了的战士。从普通一兵的高喊向我开炮,隐姓埋名蒋庆良老人到战场上素不相识到患难之交的兄妹;从隐姓埋名三十二年的柴云振到长眠在鸭绿江边长眠的将士;从严密遵守部队纪律的曾生到血染松骨峰的335团一营三连牺牲的将士;从3个28岁的杨根思、曹玉海、毛岸英到傅崇碧。那些为国捐驱的烈士是最可爱的人。而那些隐姓埋名,那些生存下来的将士也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谢谢!
  • 最近来访
  • 4举人
  • 3星
  • 2钻
  • 陈昌华,50后,著有诗集《印象与烙印》《旗帜咏叹调》《深圳编年诗》文集《企业常青藤》主编《诗路花语——洛阳70年诗选》
  • 陈昌华,50后,著有诗集《印象与烙印》《旗帜咏叹调》《深圳编年诗》文集《企业常青藤》主编《诗路花语——洛阳70年诗选》
  • 粉丝|邻家币|作品|积分
  • 8
  • 0
  • 136
  • 8600
  • 这篇文章说是小说,看起来更像散文,情节跳跃,语言流畅。用诗的语言描写了三代女人。“这三个女人,既想成为和自己母亲一样的人,又拼命挣脱上一代的束缚,想做完全相反的人,她们是那样的不同又是那样的相似,”最后“她们又都变成了一株植物……”三位母亲人生完全不同,第一位母亲生了生育过度,劳累不堪。第二位母亲被计划生育,守着女儿过着没有男人的生活。到了第三位母亲没有婚育,领养了“我”,人口终于负增长了……

    文夕三个女人的植物诗

    2023/10/12 21:44:59
  • 《断尾》这个名字很哲学!断尾对于一些动物来说是生存的本能,对人来说却是智慧。在人的一生中,有许多时候需要做出断尾的抉择,尽管疼得生不如死,但是生存更重要,只有生存才有希望,对能实现理想。铅山的壁虎两耳是贯穿的,从这个耳孔望进去,可以看那只耳孔外的世界,这是一个隐喻,两耳的两边也许是两个世界,从此生望去,看到壁虎耳外的前生或者来世,公公从断尾铅山壁虎的一只耳孔看到另一只耳孔外更大的世界。他激动得大喊

    文夕断尾

    2023/10/12 20:28:35
  • “舞蹈还能这样跳,你的白腿,旋转的裙摆,实在是太漂亮了,活力四射,真的让人念念不忘呀。你就像一个五彩陀螺,在我的心头转,转来转去,就带走了我的心。”江新爱她真的成了陀螺,为了生活了为工作不停地旋转,这篇小说短而精,在小小的篇幅里道同事业、生活、爱情之中种种微妙的链接,很耐读而又给人回味无穷。

    红红的雨陀螺

    2023/10/12 13:55:24
  • 龙华四季,基实就是写她自己人生的几个阶段,成长中的快乐与哀愁,总之作者算是苦尽甘来,过的还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作者又是勤奋的,打过工,又经营着自己的店,看完了写的冬,总之也让我感觉了: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生命生活就是这样,需要反反复复地创造,反反经受考验......

    理红龙华四季

    2023/10/12 10:58:31
  • 深圳四十多年沧海桑田,荣哥的事件已没法复制,但荣哥这种精神值得讴歌赞美,这种蛮干苦苦用心的劲儿也可用在现代科技的研发上。作者的文字有力量、有嚼劲,构思缜密,一点一滴地叙述着荣哥为了求生存求发展,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写得滴水不漏,文风四平八稳,干净而有利索!

    理红荔香夜话

    2023/10/12 10:46:13
  • “三个女人的植物诗”,人非草木。但人就如草木一样,而又比草木生得活沉重,作者在舒缓的述说着如弹奏起一曲曲悲凉的曲子,一个时代同另一个时代还是有所不同,女人过得好与否,同社会的文明、时代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总之第三代女人所处的社会的进步还是超越前面的,虽然在作者笔下的文没有一一叙述,但还是读得懂的。我来读了一遍,不留句言,好像心里不踏实......

    红红的雨三个女人的植物诗

    2023/10/11 21:53:39
  • 写出了中英街的现状和历史,通过老人映照历史,通过导游写了为了追求想要的生活,而做出的不懈努力,通过水客,写了中英街的暗潮涌动,求生之艰辛。其中种种,只有海浪知道。

    昆阳森林三汲浪

    2023/10/11 17:28:42
  • 飞泉的诗一如既往的好!有力度、有高度、有气势!血脉里都流淌着对诗歌的热爱,所以他笔耕不辍。生命里不能没有光,在黑暗中,突然出现一丝亮光,生活里便有了希望。各种光充斥在飞泉的诗里,只愿飞泉拾到适合自己的光,照亮自己。不再如:你对我说,孩子,暴雨终将过去 “太阳还会绽放,像你的笑容” ......之后又 落在一片片乌黯的云层之后 那是我凋落的心.....

    红红的雨拾光者

    2023/10/11 16:26:45
  • 这篇能吸引我读下去,特别是写深圳家长的卷,写得轻松自如,也令人读来轻松活泼,不像有些人写的那些,自认为硬是道理。其实嘛,像深圳中学,那么几十个人能上清北,整人数一千七八,盲目跟风卷,还不是傻丢钱。我是看原籍是四川人的作者来认真读的,当年我伯父57年毕业于北大然后去四川教大学。 作者的文笔原浆味,不僵硬,很潇洒自如,故事与故事交织在一起,也不零乱,很干爽!

    红红的雨福田南,石厦北,石厦南

    2023/10/11 15:55:01
  • 很纯粹的思绪,诗意随诗人所描述的花朵、燕子、海鸥飞扬。诗歌有无数的表现形式,这样的唯美诗句令多数人开心,因为读来轻松,忘却了一切,没有现实的了磕绊。诗人是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所以能把日常琐碎写入诗中,并且是在开怀时写的,不信你去读“宠物狗的耳语”,写得可爱极了!哈哈......

    红红的雨日落时分的吟唱

    2023/10/11 15:41:08
  • 作者打工多年,写诗多年。她的诗来自生活,也高于了生活。工作、生活,是有点像苦瓜的滋味,但尝过苦味之后,又滋养了身心。正像苦瓜可以选择结果不结果的事,工作会苦,但可以选择乐观对待,它就变味了,平淡甚至清甜了。女诗人因为月光,便有了深度的思考,生命的节律也因为月的亏盈而潮起潮落,因月亏而心生诗,月圆梦也圆了。作者的诗越写越好。赞

    红红的雨月光里的我们

    2023/10/11 15:20:30
  • 文字如饭菜,厨师好,材料好,味道好,“三好”才算好。这篇小文有此三好。真没想到,六六作者的文字的语感——味道这么好——轻、松、醇、纯、新、鲜、透。虽不长情节,但生活、情感、品格、精神等的功夫已内涵在长长短短的句子和温情从容的对话里了。文学是人学,不光是写“人”,最重要是“人”写,“人”的精神与“写”的劳动最好是自然、和谐、统一,那么他一落笔,便有了个人的味道。文如其人是此理,六六找到了文学的钥匙。

    廖令鹏太阳下山有月光

    2023/10/11 11:23:25
  • 这是一篇很有涵养的散文佳作。其涵养,不仅体现在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不俗的艺术造诣与丰富的知识储备上,更体现在作者见天地、见苍生的通达境界中。作者文笔雅致、从容、大气,于云淡风轻、静水流深的叙述中,将自己的艺术史、心灵史、家族史与地方志乃至中国当代史融汇起来,让我读得心潮澎湃。这篇散文值得再三品读。我的10个提名指标已经用完,读到此文,忍不住赘评几句,以此表达对此文以及此文作者的敬意。

    孙行者墨点无多泪点多

    2023/10/10 23:48:04
  • 这应该算一片非虚构小说吧,报告文学似的笔调,熟悉的场景,很像是讲述的真人真事。时代背景是大家共同经历过的,主角的南漂经历,也容易让人感同身受。题材和角度虽然有点旧,但这种孜孜不倦的书写,也是值得铭记、关注和尊重的,就如同社会不能遗忘个体在时代潮流中的命运沉浮,这座城市不能忽略每个人微小的内心世界。只是小说开头入戏有点慢了,人物形象不是很立体,这可能跟笑兰写惯了散文有关,节奏感方面建议再润色一下。

    张夏远方以远

    2023/10/10 23:40:55
  • 谢龙的小说,笔调轻快、跳跃,年轻态。但又带着生活的肌理和质感,夹叙夹议转换自然。心理描写深刻而简洁,自然流露,就像不时迸出的小火花,有点个性。抑郁症能通过这种偶尔自我放逐,文艺的漂泊,在山水间行走呼吸而痊愈吗?当重新面对生活本身时,那种曾被唤醒的孤独只会更清晰,被现实的泥泞重新碾压时只会更疼痛。文学难以拯救生活,但或许可以拯救心灵。靠近,治愈不了社会人生赋予的隐疾,但或许可以解释它。

    张夏​靠近

    2023/10/10 23:18:03
  • 邻家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