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美求学记之:早教之路
  • 点击:60280评论:202021/06/30 22:29
  • 2021年福田区“睦邻文学奖”十佳

[前言]

1岁6个月差5天,小美“上班了”;1年半之间,小美转了3所早教中心;3岁差1个月,小美进了幼儿园。

看到小美一天天地快乐而坚强地成长,美爸感到无比欣慰。可美爸知道,这段经历小美长大了可能记得一点,但更大可能藏在她的记忆深处有一点印象却记不起发生过什么。

小美长大了会如何解读这段朦朦胧胧的经历,是压迫式的成长?还是伤及心灵的忧伤?于是,美爸想把它记录下来,让孩子长大了记得起曾经走过的路和曾经发生的事。美爸想用一个成长故事直白地告诉孩子的未来:曾经发生过什么?这些事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事有什么意义?

尼采说:“孩子是纯洁,是遗忘,是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游戏,一个自转的车轮,一个肇始的运动,一个神圣的肯定。”⑴

总有一天,小美要独自走向成长之路。到那时,小美会清楚地知道,人生不只是光明和快乐,还有深深的黑暗和漫长的孤独。

到那时,小美,你不要怀疑,更不必害怕和焦虑,请勇敢地独立地骄傲地走向未知的前方。因为,爸爸曾经陪你走过一段既坚定又波折,既快乐又紧张的成长之路。



第一章:小美上班


一、突如其来的电话

1岁6个月差5天,小美“上班了”。

这是实在没有办法的事。

那是5天前的一个早晨,外婆李姐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那头传来一阵阵低沉而急促的声音。李姐用着满口江西土话,对着电话不停地回答:

“啊!”

“啊!”

“那怎么办呢?”

放下电话,李姐站了一会儿,坐到客厅沙发上,久久地说不出话。而旁边房间里,一个女宝正在迷迷糊糊地睡觉,发出一阵阵有节奏的呼噜声。

她就是小美,1岁半还差10天。瘦瘦的,小小的脸蛋上长着长长的睫毛,因出生就蛋白过敏,不能吃奶粉,时不时有些过敏鼻塞。

这里是深圳宝安区一个住宅小区,绿化葱葱,配套完善。小美和外婆李姐、还有美妈和美爸,四个人就住在小区13楼的一个小单元。二房一厅,约80平方,本来也不算小,但摆放物品太多显得非常拥挤。

客厅一边是就餐区,放着餐桌,另一边是活动区,放着电视和沙发。电视和沙发中间搬走了茶几挪出了一块小空地,地上铺上了印有动物卡通图像的塑料片。塑料片堆不了不少儿童玩具,旁边还摆放着婴儿车、滑板车,还有各类儿童用品。这个略显拥挤的客厅是小美的活动乐园。

傍晚,美妈、美爸下班,从各自单位回家。

美妈34岁,不瘦不胖,不高不矮,看上去表情亲切,实际上有些较真,她在南山区一家国企工作,资深行政白领。美爸41岁,看上去体型超标,缺乏运动,可背地里是个运动狂人,他在福田一家上市公司上班,任职人事科长。美妈和美爸结婚2年,典型的响应国家号召的晚婚晚育家庭。

深圳面积不算大,1997平方公里,可它是一个沿海分布的长条形,从西到东依次有7个区——宝安、南山、福田,再到罗湖、龙岗、盐田和大鹏新区。美妈、美爸的家和单位,就依次分布在这条长线的三个点上:

家在宝安;

美妈在约6公里外的南山,离家车程约15分钟;

美爸在25公里外的福田,离家车程约45分钟。

三点连一线,单程25公里,双程50公里,每天100里路,这是美妈美爸一家的生活日常。可还有许多人,生活在相隔更远的四个或五个区,甚至深圳工作,惠州或东莞居住,路途超过200里。这是忙碌的幸福?还是忙碌的焦虑?只有生活在这里的人才知道。

一家人吃完饭,给小美洗完澡。李姐突然说:“老家有事,我要回去了,不能帮你们了。”

美妈急忙问:“什么事?”

李姐说:“你爸生病了,我必须回去。”看到女儿着急的表情,李姐又无奈地说:“小美我带了快一年半,现在实在不能再帮你们了。”

李姐60有1,在江西九江一个政府单位退休,成天家里家外忙忙碌碌,标准的中国贤惠好母亲,家庭地位江湖地位极高,亲朋好友见面点头,都喜欢尊称一声“姐”。

李姐来深圳帮美妈带孩子,这边房子小住不下,外公就一个留在老家。为了外孙女,外公外婆两个退休老人就此天隔一方,重新过上单身生活。

平时李姐就非常担心外公,但小美没有人带。现在外公生病了,谁来照顾他?李姐想了半天,必须回去,完全没有办法。

听到这里,美妈低下了头。美爸说:“您大概什么时候回呢?”

李姐想了想说:“这个不能确定。我帮你们再顶5天,只能5天。这5天你们要想好办法。”


二、从伤心到绝望

外公外婆不能帮忙了,那爷爷奶奶呢?

小美的爷爷奶奶在江西老家。爷爷78岁,身体还算硬朗,可奶奶73岁,糖尿病20多年,心脏放了三个支架,两个老人只能结伴,靠着家乡亲人照顾,实在帮不上忙。

外公生病,外婆李姐不能带了,那双方老人就没人能帮忙。而美妈美爸都要上班,还在离家6公里、25公里,实在也抽不出身。

小美1岁6个月差10天没人照看。这是小美出生后,摆在美爸美妈面前的第一个难题。

最后期限5天。

美爸、美妈紧急行动起来。各种电话,各种咨询,各种求援。先是各种圈,亲友圈同事圈朋友圈,再到小区物业圈,网上团购打折圈;再是各个群,大学高中同学群,再到初中小学同学群——“家有1岁女半小女一枚,求人照看!”然后,配上小美活泼可爱的美图3张。

第一天,一早接到家政公司的电话。电话那头打保票:“没问题,工资越高,保姆服务越好,你们放心”。美妈把找到保姆的消息发到一个妈妈微信群,熟悉和不熟悉的妈妈反应强烈:

“把1岁多的孩子交给不熟悉的外人,能放心吗?”

后面一条条接龙“太不放心了”,“太危险了”。然后,又有人传来一段视频“保姆为想孩子睡觉,给孩子喂安眠药!”

天啦,太可怕!美妈想一想,公司保姆真的不敢请。

怎么办?第二天,再找家乡亲戚朋友。东表姐,西表哥,左邻居,右老舅,上上下下,左左右右问了一大圈,大致统一的问答:“现在已经是上半年,有班上的走不开,没班上的都已外出打工,这个时候实在没有能帮忙的人手了”。然后加上一句:“对不起。”听了伤心。

没办法,第三天,把求助消息发到了物业小区业主群。美妈问:“家有一岁半小女一枚,无人看管,求帮助,求解决办法?”

有位雷锋轻轻地回了句:“送学校呀!”

美妈问:“这么小,送什么学校?”

雷锋飘来一句:“托儿所,学前班!”

哇噻,这是好办法!于是,美妈再问:“哪里有?”

雷锋答:“小区附近就有一家,你去问问。”

美爸美妈抱着小美,立即冲到旁边的托儿所。老师瞄了一眼,问:“你家孩子多大了?”

美爸说:“快2岁了。”

老师再问:“快 ,2岁?看上去这么小,到底多大了?”

美爸只好如实交待:“1岁半”。

老师说:“太小了,不到2岁不收。”

美爸不死心,问:“是你这家托儿所不收,还是所有的托儿所都不收?”

老师正坐在电脑前处理文件,头都没抬地回答:“不到2岁,所有的托儿所和学前班都不收。”

美爸、美妈对望了一眼。两个人都是一样的眼神,绝望!

转眼到了第四天,美爸、美妈一早各自离家上班。可微信里总牵挂着照看孩子的事。美爸说:“要不你先请假?公休假休完,再休探亲年假。你休完我再休,我们轮流来照看孩子。”

美妈说:“现在也只能这样了。但这不是长久之计呀!”接着,发来大头贴:“流泪”,“流泪”,还是“流泪”。

美爸看着也伤心,但又不知道怎么回答。

而这时,美妈手机微信上有个头像在闪烁。点开一看,是研究生班的女同学王晴。王晴是一家地产公司的白领,中层**,老公在上海,两地分居,她独自在深圳带着女儿8岁。美妈和美爸结婚时,通过王晴介绍买了一套新房,两人一直联系热络。

王晴发来一条语音:“亲爱的,我看到你朋友圈的信息了,你把小美交给我妈吧!”

美妈不敢相信,回复:“你妈多大了?能带吗?”

王晴发来语音:“70了,身体好得很。”

美妈又回复:“这哪里好意思呢?”

王晴语音说:“别,别,别不好意思。我妈开了一家托儿班,打开门做生意,没事的。”

美妈还是不放心,问:“小美还不足1岁半,你妈那里能收吗?”

王晴答:“我跟我妈说一说。”

转机来得如此之快,实在不敢相信。


三、蒙氏教育托儿班

第五天,美爸清清楚记得,这一天是愚人节,4月1日。

一大早,美爸、美妈和小美三人,出发。

美爸开车,打开导航,看到王睛妈妈的托儿班在福田区,车程约有25公里,不堵车的话约要40分钟,有些远。可再细细一看,这里离美爸上班的地方很近,送完小美上学,刚好顺路上班,不耽误事,挺好。

从宝安到福田区,沿着北环大道一路没有红灯。美爸、美妈和小美听着收音机里的儿歌,欢快地踏上了求学之路。

很快,导航到了托儿班所在地,车开到了彩田片区一个物业小区地下室。美妈打电话,说:“王妈妈好,您的托儿班在哪儿呢?”

电话那头说:“在小区C栋25楼02,你们按门铃呼叫,我给你们开门。”

托儿班在25楼?

按门铃对暗号?

这是什么托儿班?

美爸和美妈对望了一眼,两人心中都有些疑惑。

很快找到C栋,按响了地下室门铃开门,然后坐电梯到了25楼。

一个楼层左右两边共有四家住户。有三户,门口干干净净,一看就是普通家庭。而有一户门前,狭小的空间摆放的物品特别多,一边放了一个鞋架,上面放了一堆小鞋子,另一边放着几部小宝宝推车。都是儿童用品。再看门牌号:02。

肯定是这里了。美爸敲了敲门。

门打开了。一位老妈妈站在门前,瘦高瘦高的,头上白发居多,可看上去精神特别好。老妈妈热情地说:“你们是美爸、美妈吧,欢迎,欢迎,快进来。”

美爸边脱鞋,边确认:“您是王晴妈妈吧。”

老妈妈说:“是的,是的。”

说着,美爸抱着小美,和美妈三人走进了王妈妈的托儿班。

这是一个家庭住宅改造而成托儿班。

进门就是约三十平方米的大客厅,客厅没有家具,全是儿童用品。靠墙有一排长长的高度刚好适合小朋友玩的低木柜,木柜上整整齐齐摆满了各式各样没见过的玩具。

客厅中间,并排摆着两张小桌,小桌旁边放着小凳,小凳上正坐着5个小朋友,大的约有3岁多,小的估计也有2岁多,年龄都比小美大。小朋友面前放着小碗和勺子,碗里放着面肉丝面条,碗前面还有一个小碟,碟子里一人一个煎鸡蛋。早到的小朋友们正在吃早餐呢。

小美一进来就被客厅的玩具吸引了。这里看看,那里摸摸。

趁这个空闲,美爸和美妈就跟王妈妈聊起来。

美妈问:“您这是什么托儿班呢?”

王妈妈说:“这是蒙氏教育托班。有3个人负责管理,我是负责人,陈老师负责孩子的教学,我和陈老师两个人取得了蒙氏教育资格证,持证上岗;还有一位阿姨,负责做饭和房间卫生。”

  • 1
  • 2
1/8页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第
  • 关键词:家庭育儿成长学习
  • 分享到:
本文所得 436000邻家币,明细如下:
  • 秦锦屏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1-09-17
  • 秦锦屏提名10000,共计10000
  • 2021-09-15
  • 谢龙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1-09-14
  • 谢龙打赏1000,共计1000
  • 2021-09-14
  • 孙行者提名10000,共计11000
  • 2021-09-13
  • 孙行者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1-09-12
  • 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1-08-22
  • 高旗打赏1000,共计1000
  • 2021-07-20
  • 春风妙语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1-07-11
  • 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1-07-05
  • 以文会友·庠序邻家

    扫一扫

    关注邻家社区微信版

  • 文章评论
  • 遍布烟火气息,亲切如邻的叙述,伏在一个深圳小家庭背后的何尝不是深圳这座城市起起落落的“成长”之路呢?每一份“历练”都是财富,值得去铭记,值得去期待,成家,立足,生儿育女,苦乐年华里氤氲着一个质朴的邻家往事……絮絮叨叨,亲切自然,期待作者继续写下去。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2021/09/15 23:58:29
    • 分享到:
  • 谢谢**点评和提名。正在写第二部:战火中的幼儿园。看似孩子的求学,实际上是为人父母的成长。这正是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 2021/09/16 00:04:47
    • 分享到:
  • 另外,从孩子出生到五岁幼儿园大班,这几年写了:兮宝打针记,兮宝痛哭记,兮宝战疫记,小兮(小美)求学记,小兮骑车记,还有准备写一个;小兮取名记。
    • 2021/09/16 00:05:06
    • 分享到:
  • 这样,把孩子取名字,打针,痛哭,疫情,骑车,求学,这些生活中的思考,成长,变化,以故事的形式展现出来,为孩子早年记忆形成一份真实的记录,体现了一个孩子在这个伟大时代所经历的成长和变化。
  • 非常好的一篇作品,关于亲子教育,关于夫妻沟通,关于家庭理财。作者细腻、真切、耐心地记录萌娃入读早教班的成长经历,并将自己为人父、为人夫的思考贯穿其中,读来有趣,也很有启发意义。顺带着,作者也写了自己的恋爱史和炒股、买房故事,丰富了作品的维度,让整部作品洋溢着酸甜交织、暖意盈盈的生活气息。叙事繁而不乱,多而不杂,从容有致,布局精心;行文平实而有弹性,语言简洁且富有表现力。诚意之作,值得推荐。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提名入决。程序有障,处理中。特此说明。
    • 2021/09/12 14:37:38
    • 分享到:
  • 谢谢行者的提名。在深圳,每天台风的突然而至,还有股市大起大落,还有楼市一飞冲天,这些,都关乎着每个人,每个家庭,还有下一代人的悲喜哀乐。。。我只是如实记录我看到的生活并加以自己的思考。再次感谢。
    • 谢龙2童生2021/09/14 12:18:27
    • 分享到:
  • 从孩子的早教,到家庭生活,买房,炒股,台风......一部深圳中年的悲欢史,女儿的童真可爱,美爸的理性和爱心,美妈的贤惠,跃然纸上。读到甲醛检测那一篇,让人忍俊不禁。美爸真的是的用心良苦的好父亲好丈夫。一场台风来袭,虽然影响了房子,也弥合了美爸和美妈的分歧,历时两年多,一家欢欢喜喜乔迁新居。文章最后对女儿的寄语,蕴含为人父的一片殷殷之情。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2021/09/15 11:45:47
    • 分享到:
  • 谢谢,您的鼓励,让我编写的《小美求学记之二,战火中的幼儿园》产生更大动力。。。
    • 3秀才2021/08/21 01:16:38
    • 分享到:
  • 谢谢杨刚和晓霞囡的阅读和点评。这是为孩子记录学前阶段生活记忆的一篇故事。这段经历就存在于每个人的潜意识之中,绝大多数人很难记得起来了。但它真真实实发生过,并在悄无声息地影响一个人的成长。用心的为人父母,需要努力地把这些经历的重大生活片段编撰起来,赋予以孩子成长的意义,用告诉孩子的未来,曾经发生过什么,让孩子热爱曾经走过的路。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早教之路渗透了美妈美爸的心血。在深圳立足真不易,都说来了就是深圳人。高昂的房价让人望而生畏。结婚生娃,送娃读书,又是一条艰辛而充满荆棘的漫漫长路。蒙氏早教为学幼前幼儿打开放便之门,但作为小美的美爸姜妈,又是历练的过程。从文章中能读到姜爸对小姜及老婆的爱,是勇于担当的好青年。我有快6岁的外孙,最能体会姜爸美妈的苦衷。期待你们能战胜困难,团结友爱,让小美能健康快乐成长。也期待战火中的幼儿园早日编成。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其实,我也记录了一些外孙的故事,没能向美爸那样写出来。这些故事或许能给人以启示?
    • 2021/07/21 10:20:57
    • 分享到:
  • 谢谢。育儿之路,就是为人父母的成长之路。一路走来,深深感到在深的不容易,也深深感到孩子和自己的成长。继续努力。
    • 3秀才2021/07/03 17:37:53
    • 分享到:
  • 谢谢,我已把第一部分全文传了上来。欢迎指导。在深圳生活,看上去幸福,实际上每一步都直指人心,凶险无比。2015年的股市大跌,2018房价大涨,还有大台风,这些看得见和看不见的事,都在侵袭着每个家庭,包括:还不懂事的孩子。正在努力地编写第二部:战火中的幼儿园。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是的
    • 3秀才2021/08/21 03:44:42
    • 分享到:
  • 谢谢杨刚和晓霞囡的阅读和点评。鼓励是最大动力,我对全文进行了第一次修正,稍后发上修正稿。谢谢。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楊剛3秀才2021/08/17 23:22:35
    • 分享到:
  • 写早教之路,细致真实,对于一个有三岁半二孩的中年的我,能有共鸣。个人觉得这种第三人称的写法不够亲切,用第一人称,质感记录,更能拉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暁霞囡4举人2021/08/13 15:09:14
    • 分享到:
  • 读者一定要看下去,可能前面写得比较啰嗦,但后半部分读完后值得一看。真的推荐,喜欢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暁霞囡4举人2021/08/13 15:06:16
    • 分享到:
  • 喜欢看兮爸爸的文章,有对孩子的拳拳之心,有自己的人生感悟感觉学到了很多。楼市、股市的故事都很精彩,记录孩子的成长也很难得。希望兮爸爸继续坚持记录呀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暁霞囡4举人2021/08/13 15:04:31
    • 分享到:
  • “希望小美在19岁的时候,能够拥有勇者和无畏的精神,能够知道人生的不完美和世界的快速变化,保持理性且富有弹性的思维,形成自己对世界、对人生、对物质和价值的认识,知道‘何为好、何为坏,何为对、何为错,该站到哪个角度看问题’,从而发自内心地保持着对美好的追求和渴望。”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最近来访
  • 3秀才
  • 3星
  • 2钻
  • 粉丝|邻家币|作品|积分
  • 1
  • 0
  • 29
  • 4700
  • 这篇文章说是小说,看起来更像散文,情节跳跃,语言流畅。用诗的语言描写了三代女人。“这三个女人,既想成为和自己母亲一样的人,又拼命挣脱上一代的束缚,想做完全相反的人,她们是那样的不同又是那样的相似,”最后“她们又都变成了一株植物……”三位母亲人生完全不同,第一位母亲生了生育过度,劳累不堪。第二位母亲被计划生育,守着女儿过着没有男人的生活。到了第三位母亲没有婚育,领养了“我”,人口终于负增长了……

    文夕三个女人的植物诗

    2023/10/12 21:44:59
  • 《断尾》这个名字很哲学!断尾对于一些动物来说是生存的本能,对人来说却是智慧。在人的一生中,有许多时候需要做出断尾的抉择,尽管疼得生不如死,但是生存更重要,只有生存才有希望,对能实现理想。铅山的壁虎两耳是贯穿的,从这个耳孔望进去,可以看那只耳孔外的世界,这是一个隐喻,两耳的两边也许是两个世界,从此生望去,看到壁虎耳外的前生或者来世,公公从断尾铅山壁虎的一只耳孔看到另一只耳孔外更大的世界。他激动得大喊

    文夕断尾

    2023/10/12 20:28:35
  • “舞蹈还能这样跳,你的白腿,旋转的裙摆,实在是太漂亮了,活力四射,真的让人念念不忘呀。你就像一个五彩陀螺,在我的心头转,转来转去,就带走了我的心。”江新爱她真的成了陀螺,为了生活了为工作不停地旋转,这篇小说短而精,在小小的篇幅里道同事业、生活、爱情之中种种微妙的链接,很耐读而又给人回味无穷。

    红红的雨陀螺

    2023/10/12 13:55:24
  • 龙华四季,基实就是写她自己人生的几个阶段,成长中的快乐与哀愁,总之作者算是苦尽甘来,过的还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作者又是勤奋的,打过工,又经营着自己的店,看完了写的冬,总之也让我感觉了: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生命生活就是这样,需要反反复复地创造,反反经受考验......

    理红龙华四季

    2023/10/12 10:58:31
  • 深圳四十多年沧海桑田,荣哥的事件已没法复制,但荣哥这种精神值得讴歌赞美,这种蛮干苦苦用心的劲儿也可用在现代科技的研发上。作者的文字有力量、有嚼劲,构思缜密,一点一滴地叙述着荣哥为了求生存求发展,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写得滴水不漏,文风四平八稳,干净而有利索!

    理红荔香夜话

    2023/10/12 10:46:13
  • “三个女人的植物诗”,人非草木。但人就如草木一样,而又比草木生得活沉重,作者在舒缓的述说着如弹奏起一曲曲悲凉的曲子,一个时代同另一个时代还是有所不同,女人过得好与否,同社会的文明、时代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总之第三代女人所处的社会的进步还是超越前面的,虽然在作者笔下的文没有一一叙述,但还是读得懂的。我来读了一遍,不留句言,好像心里不踏实......

    红红的雨三个女人的植物诗

    2023/10/11 21:53:39
  • 写出了中英街的现状和历史,通过老人映照历史,通过导游写了为了追求想要的生活,而做出的不懈努力,通过水客,写了中英街的暗潮涌动,求生之艰辛。其中种种,只有海浪知道。

    昆阳森林三汲浪

    2023/10/11 17:28:42
  • 飞泉的诗一如既往的好!有力度、有高度、有气势!血脉里都流淌着对诗歌的热爱,所以他笔耕不辍。生命里不能没有光,在黑暗中,突然出现一丝亮光,生活里便有了希望。各种光充斥在飞泉的诗里,只愿飞泉拾到适合自己的光,照亮自己。不再如:你对我说,孩子,暴雨终将过去 “太阳还会绽放,像你的笑容” ......之后又 落在一片片乌黯的云层之后 那是我凋落的心.....

    红红的雨拾光者

    2023/10/11 16:26:45
  • 这篇能吸引我读下去,特别是写深圳家长的卷,写得轻松自如,也令人读来轻松活泼,不像有些人写的那些,自认为硬是道理。其实嘛,像深圳中学,那么几十个人能上清北,整人数一千七八,盲目跟风卷,还不是傻丢钱。我是看原籍是四川人的作者来认真读的,当年我伯父57年毕业于北大然后去四川教大学。 作者的文笔原浆味,不僵硬,很潇洒自如,故事与故事交织在一起,也不零乱,很干爽!

    红红的雨福田南,石厦北,石厦南

    2023/10/11 15:55:01
  • 很纯粹的思绪,诗意随诗人所描述的花朵、燕子、海鸥飞扬。诗歌有无数的表现形式,这样的唯美诗句令多数人开心,因为读来轻松,忘却了一切,没有现实的了磕绊。诗人是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所以能把日常琐碎写入诗中,并且是在开怀时写的,不信你去读“宠物狗的耳语”,写得可爱极了!哈哈......

    红红的雨日落时分的吟唱

    2023/10/11 15:41:08
  • 作者打工多年,写诗多年。她的诗来自生活,也高于了生活。工作、生活,是有点像苦瓜的滋味,但尝过苦味之后,又滋养了身心。正像苦瓜可以选择结果不结果的事,工作会苦,但可以选择乐观对待,它就变味了,平淡甚至清甜了。女诗人因为月光,便有了深度的思考,生命的节律也因为月的亏盈而潮起潮落,因月亏而心生诗,月圆梦也圆了。作者的诗越写越好。赞

    红红的雨月光里的我们

    2023/10/11 15:20:30
  • 文字如饭菜,厨师好,材料好,味道好,“三好”才算好。这篇小文有此三好。真没想到,六六作者的文字的语感——味道这么好——轻、松、醇、纯、新、鲜、透。虽不长情节,但生活、情感、品格、精神等的功夫已内涵在长长短短的句子和温情从容的对话里了。文学是人学,不光是写“人”,最重要是“人”写,“人”的精神与“写”的劳动最好是自然、和谐、统一,那么他一落笔,便有了个人的味道。文如其人是此理,六六找到了文学的钥匙。

    廖令鹏太阳下山有月光

    2023/10/11 11:23:25
  • 这是一篇很有涵养的散文佳作。其涵养,不仅体现在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不俗的艺术造诣与丰富的知识储备上,更体现在作者见天地、见苍生的通达境界中。作者文笔雅致、从容、大气,于云淡风轻、静水流深的叙述中,将自己的艺术史、心灵史、家族史与地方志乃至中国当代史融汇起来,让我读得心潮澎湃。这篇散文值得再三品读。我的10个提名指标已经用完,读到此文,忍不住赘评几句,以此表达对此文以及此文作者的敬意。

    孙行者墨点无多泪点多

    2023/10/10 23:48:04
  • 这应该算一片非虚构小说吧,报告文学似的笔调,熟悉的场景,很像是讲述的真人真事。时代背景是大家共同经历过的,主角的南漂经历,也容易让人感同身受。题材和角度虽然有点旧,但这种孜孜不倦的书写,也是值得铭记、关注和尊重的,就如同社会不能遗忘个体在时代潮流中的命运沉浮,这座城市不能忽略每个人微小的内心世界。只是小说开头入戏有点慢了,人物形象不是很立体,这可能跟笑兰写惯了散文有关,节奏感方面建议再润色一下。

    张夏远方以远

    2023/10/10 23:40:55
  • 谢龙的小说,笔调轻快、跳跃,年轻态。但又带着生活的肌理和质感,夹叙夹议转换自然。心理描写深刻而简洁,自然流露,就像不时迸出的小火花,有点个性。抑郁症能通过这种偶尔自我放逐,文艺的漂泊,在山水间行走呼吸而痊愈吗?当重新面对生活本身时,那种曾被唤醒的孤独只会更清晰,被现实的泥泞重新碾压时只会更疼痛。文学难以拯救生活,但或许可以拯救心灵。靠近,治愈不了社会人生赋予的隐疾,但或许可以解释它。

    张夏​靠近

    2023/10/10 23:18:03
  • 邻家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