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不见的城市,看得见的文学
  • 点击:109693评论:152017/11/23 11:23

一千年一万年

也难以

诉说尽

这瞬间的永恒

你吻了我

我吻了你

在冬日朦胧的清晨

清晨在蒙苏利公园

公园在巴黎

巴黎是地上的一座城

地球是天上的一颗星


如你所知,这是高行健先生所译普列维尔的那首著名短诗《公园里》。每次重读这首诗,我就忍不住感叹:天啊,就让我把此前写的所有文字都送给普列维尔,以换取他这首超短裙一样的可爱小诗吧!

接着又想到:巴黎何幸,有这么多天才的诗人、小说家、画家、音乐家、电影导演……在关注它、宠爱它、书写它、创作它,其河其塔其城其事其历史其人文其时尚其艺术,集万千花样赞美于一身,未历沧桑,已然不朽。

不得不说:那些不曾被写进诗里、不曾感受过文学温暖的城市是可怜的、无趣的。

而文学与城市,向来恩怨尔汝,相爱相杀,生生世世,难分难解。

文学是人学,文学所关注、所描绘的对象是人,即使是自然,也是人性化的自然——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所以,人在哪里,文学就在哪里。“田园将芜胡不归?”因为时至今日,城市已经成为人类最集中的区域,同时也是生活方式最丰富、最多样的区域;在城市,人类最文明的事物与最丑恶的行为同时并存;在城市,人类把自身天使与魔鬼的特性合二为一。在城市,你可以发现文学所需要的一切元素,只多不少。也只有在城市,你才能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时代精神与时代审美的好作品。

英国作家G.K.切斯特顿曾从另一个角度论述了城市与文学的关系:“确切地说,城市比乡村更富有诗情画意。大自然是由各种无意识力量早就的一种无序混乱状态,而城市则是各种有意识力量造就的一种无序混乱状态……最狭窄的街道在其曲隐微妙的设计意图中也蕴含着筑路者的灵魂。”是的,何止是人本身,即使是城市中的花草树木,其枝叶花果间也闪耀着人的情感与意志,即使是城市中的猫狗虫鱼,其鳞爪皮毛上也潜伏着人的思想与灵魂。它们都等待着成为文字的俘虏、文学的猎物,并以此自矜。

文学与城市,首先是记录与被记录的关系。

对于城市来说,尽管其空间结构是由大地、山川、海洋与石头构成的,尽管很多人会在这个空间生活几年、几十年,不出意外的话,其后代仍然会在这里生息繁衍,但变化毕竟是绝对的,今日之纽约,非昨日之纽约,甚至这一秒中的柏林,已经不是上一秒的柏林。城市总是瞬息万变的:最快的是人心,次之是动物植物,最慢的是石头。文学最基本的作用,是记录和保存,它会向后世展示我们曾经经历过什么,拥有过什么,又失去了什么。

文学能记录一棵城市的花草:“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姜夔《扬州慢》)文学能保存一座城市的美好建筑:“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王勃《滕王阁序》)同时,文学也能让一个绝世美人永远鲜活在我们眼前:“在一张流露着难以描绘其风韵的鹅蛋脸上,嵌着两只乌黑的大眼睛,上面两道弯弯细长的眉毛,纯净得犹如人工画就的一般,眼睛上盖着浓密的睫毛,当眼帘低垂时,给玫瑰色的脸颊投去一抹淡淡的阴影;细巧而挺直的鼻子透出股灵气,鼻翼微鼓,像是对情欲生活的强烈渴望;一张端正的小嘴轮廓分明,柔唇微启,露出一口洁白如奶的牙齿;皮肤颜色就像未经人手触摸过的蜜桃上的绒衣……”(小仲马《茶花女》)

城市既是坚固的,又是脆弱的;坚固到可以抵挡风暴与地震,脆弱到不堪一场瘟疫、一颗炮弹或一纸法令。但是,山会坍塌,河会改道,树木会枯死,石头会化为齑粉,一笔一划、一句一段的文字却不会消亡,因为文字不是刻在石头上的,而是刻在人的心里。

雨果当年首次出版《巴黎圣母院》时,曾收起其中的一章未发。直到小说威名远震,他才把那章抽掉的内容重新加上。这一章的题目被著名建筑师张永和戏谑为“血淋淋的”:“这个杀掉那个”。这个是指文学,那个是指建筑。雨果预言脆薄的纸张印成的书籍将比坚实的石头垒成的建筑传播得更广、流传得更久,毫不掩饰他对文学与建筑竞争关系的态度。

文学总是在关注城市中那些看不见的部分。

文学需要关注城市看得见的部分:那些道路、建筑、广场、公园、社区、机场与火车站,那些人,男的女的,老人、青年与孩子,邻居、同事与陌生人,以及他们的行为与表情……但这些只是城市的表面;文学更需要关注城市中那些看不见的部分:比如,它的内在逻辑、它的运行方式、它的存在价值、它对人类生活不可替代的意义等,这些,构成了文学必须思考和拷问的内容。

邓一光先生在他有关深圳的第三部短小说集《深圳蓝》后记中写到:“决定城市行为的不是自由意志,而是总体经济学、量子力学和细胞生物学,或者说,是现代城市高度发展诉求的荷尔蒙。城市有自己的信念和驱动力,比如竞争力和辐射力、GTP和运营模式、交通管网和通讯网络、法律保障和市政机制、科技潜力和金融能力等等宏观思维、模式和路径,它们构成了城市这个实体的存在,形成城市建构的运行机制和秩序,任何个人对这个存在的不理解、不满意或者不接受,都形同枉然,无法造成撼动和改变。”这里所说的,其实就是城市那些看不见的神秘力量,也是文学必须挖掘的矿藏——挖不到这些矿藏,则文学就亵渎了它的职责,背离了它的使命。

许多城市,你去实地看过之后,觉得也不过尔尔:罗马斗兽场不过是一圈没有完全倒塌的墙,纽约地铁的破旧肮脏让人不禁有点失望,巴黎唯美优雅的街道上一不小心就能踩到狗屎,北京雄伟的故宫周围充斥着简单粗暴的四方盒子建筑……还有深圳,拥挤的地铁,冬天的雾霾,离谱的房价,奋斗的压力,脆弱的爱情与婚姻……这就是我们每时每刻生活其中的城市?只有透过这些表象,洞悉城市背后那些隐藏着的风景和秘密,才能见人之所未见,写人之所未写,从而创造出气韵丰沛、内涵丰富、震撼人心的作品。

把看不见的城市,或者说城市中看不见的部分,足不可至,手不可触,目不可及,舌不可尝,它们无形无迹,却又无边无界。作家的任务,就是长夜孤灯,以笔为铲,挖掘,聚拢,拆分,提炼,重组,使其成为个人认知和审美意志中的“这一座”城市,并以文学文本的形式存在:山川大地变成了词语和句子,楼台广场变成了段落和章节,社会的人生、人心、人性、人的存在等则变成了主题与思想。文学文本又会对城市母体进行主动反哺,让它变得更丰富、更生动、更具审美价值。

换句话说,城市将在文学中获得形式,而文学形式则重构了城市。

木心先生曾说:“艺术家仅次于上帝。”上帝最伟大的贡献是什么?创造这个世界——天地、空气、光、水、星辰、动植物、人。艺术家,比如作家吧,也具备创造世界的能力,只是,上帝所造的世界是具体可感的,而作家创造的世界则是虚幻缥缈的,包括他所创造的城市,虽然也有道路、有公园、有街区、有商店,但却不能走、不能逛、不能住、不能买东西——你无法像布卢姆一样从书摊上抽出那本《偷情的快乐》,“随手翻到一页就读起来。”(乔伊斯《尤利西斯》)

你只能在想象中完成这个过程。

也就是说,文学中的城市,或者城市的某些部分,是可以虚构的。《大卫·科波菲尔》中的伦敦,《暗店街》中的巴黎,《赫索格》中的芝加哥,《京华烟云》中的北京,肯定跟现实中差别极大,但两个同名城市究竟哪个更有魅力,哪个更能能打动人,还真可不好说。

一个城市,其虚构的部分后来从纸上走出,变成了现实城市的一部分,这种事情也时有所闻。

“你只要照直朝第9和第10站台之间的检票口走就是了。别停下来,别害怕,照直往里冲,这很重要。要是你心里紧张,你就一溜小跑。”这是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罗恩的母亲韦斯莱夫人指点初来乍到的小哈利,如何穿过这个搭乘通往魔法学校霍格沃茨特快列车的神秘站台的方法。

然后,伦敦国王十字车站就果真出现了一个9¾站台。只是,由于排队拍照的人太多,车站为了不影响列车运行,把这个“穿越站台”改建在了外面的大厅。

记性好的人还会想到福尔摩斯所居住的贝克街221b;而性格促狭的人则可能联想到我国隔几年就会发作一次的“花木兰故里”、“西门庆故里”之争以及几年前襄阳曾经斥巨资建造郭靖黄蓉雕像的新闻。

还有一种情况是:地球上查无此城,而彪悍的作家却偏偏能够无中生有、凭空捏造出一个来。这时候,作家何止仅次于上帝,他简直就是上帝本人,至少是暂时的上帝。

在小说《看不见的城市》里,智力超群、花样无穷的卡尔维诺为我们一口气创造了五十五座城市:左拉、伊萨乌拉、珍诺比亚、瓦尔德拉达、索伏洛尼亚、奥塔维亚……这些以女性名字命名的城市,如同五十五个容貌各异、风姿绰约的佳人一样充满魅力和吸引力。它们形成了一个以讲述者马可·波罗的家乡威尼斯为内核的水晶体,透明,圆融,似真似幻,虚实难辨,同时又自带节奏,自成宇宙。

这堪称是世界 “城市”文学史上的一次伟大探索,同时也证明:那些看不见的城市,可以藉由文学被构筑、被看见,甚至被讨论、被流传。

作家以文学的形式描写城市,叙述城市,解构城市,创造城市;而城市也会因为作家的活动,会产生更多奇闻异事,为城市增添了传奇色彩。

比如我们多次提到的伦敦,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文学城市之一。英国著名作家萨缪尔・约翰逊曾说:“如果你厌倦了伦敦,你就厌倦了生活。”

有个叫罗杰·塔厚尔的记者写过一本《漫步文学伦敦》,聚焦于伦敦城中无数与作家、剧作家及诗人有关联的25条步道,道尽万城之花的文学风流。我只引用其中一段,让大家感受一下文学伦敦的魅力;这段内容来自书中第一个章节《索霍区》,其中的“布克奖酒会”一条是这么写的:

继续沿着希腊街走,你会来到左方的赫克利斯之柱酒馆,那几乎就是《双城记》里所描写的赫克利斯柱酒馆的特征。《天国猎犬》的作者——吸**诗人汤普森是这里的常客。右手边五十号的无名房子是联合俱乐部的所在地,时常被出版人乔纳森·凯普用来当作宣布布克奖得主后,举行“赢或输”酒会的场地。1998年10月27日那天,俱乐部在举行一次像这样的酒会时,街道上的人们听到楼上房间里传出一阵热烈的欢呼声,原来是那年以《阿姆斯特丹》赢得布克奖的作家伊恩·麦克尤恩刚抵达会场。在此同时的楼下,他的朋友朱利安·巴恩斯,由于作品《英国,英国》没有获得当年的奖项,正与《伦敦情人》的作者迈克尔·翁达杰静静地喝酒。再往前走一点,田螺餐馆会出现在你右手边,这栋房子在1980年重新返修过,是那些出版人在索霍区偏好出入、也负担得起的餐馆之一。请注意台阶上嵌印在瓷砖片里的田螺。

  • 1
  • 2
1/2页上一页12下一页
  • 关键词:文论深圳笑笑书生邻家巴黎伦敦
  • 分享到:
  • 猜你喜欢!
本文所得 62000邻家币,明细如下:
  • 666打赏2000,共计2000
  • 2018-03-06
  • 三叶打赏5000,共计7000
  • 2018-03-06
  • 黄峰打赏1000,共计1000
  • 2017-11-28
  • 江飞泉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17-11-28
  • 黄元罗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17-11-28
  • 520周冠打赏40000,共计40000
  • 2017-11-27
  • 嘲讽打赏2000,共计2000
  • 2017-11-23
  • 三叶打赏2000,共计2000
  • 2017-11-23
  • Mr.老亨点赞50(5000),共计5000
  • 2017-11-23
  • 以文会友·庠序邻家

    扫一扫

    关注邻家社区微信版

  • 文章评论
    • 江飞泉6探花2017/11/24 18:47:00
    • 分享到:
  • 一直没动笔评论,因为这篇文章过于深刻。李瑄(这个称呼叫了十几年)的文字早在十几年前就奠定了高度和深刻,让我等不及追赶,却又仰慕至极。这是一篇我写不出来的文字,这种城市文化体散文非常不易写,难就难在很容易流俗。就这篇文章而言,算是客观又深刻地描述了城市和生活的关系,题目就隐含着辩证关系,看得见和看不见是一对美妙的词。就像我们生活的深圳,我们看得见深南大道,荔枝公园,金光华和莲花山;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也看得见蛇口码头,岗厦城中村,布吉城寨和大梅沙海岸线,但我们可能看不见,荔枝公园里的二奶和咨客,巴丁街的烟花所,还有看似堂皇却藏污纳垢的风月场所。一想到这,人就头皮发麻。
  • 好在,我们有文学,有音乐,有还算不那么冷漠的人际。而我们能在这个城市创作,或创造也是一种荣幸。我们在这里爱或恨,去或来,悲或喜,苦或乐,都是一种缘分。
  • 而我们能否创造一个独特的城市地名,如哈利波特的9¾站台,或卡尔维诺笔下那些五彩斑斓的虚构的地名,或者也是一种支撑我们砥砺向前的美好吧。
  • 荔枝公园里的二奶和咨客,巴丁街的烟花所……飞泉知道得真多谢谢精评
  • 你就注意到这些,明明还有美好嘛,好不。
    • 黄元罗5进士2017/11/24 08:34:49
    • 分享到:
  • 深圳,群居着笑笑书生等数不清的文学人,他们在“用文学砌一座城”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不断创造辉煌;深圳,睦邻文学奖、520微咖大赛等已常态化,丰厚的奖金、开放式的评选,让写手们有了盼头,佳作层出不穷;深圳,时不时的会有形式多样的文学讲座,给文学爱好者们带来一部又一部的“真经”。我想,要不了多久,也会有“普列维尔”为深圳写下“《公园里》”的。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一起砥砺前行,共谱“公园里”
  • 笑笑书生这篇散文道出了城市与文学的关系,后面写了深圳这座城市文学人文的各种关系。媲美乡村,当然城市花团锦簇,有光环的一面,但是有了光环,阴暗也无处不在。城市高度扩张,把应该有的自然美,空气清新美已经消失殆尽。所以乡村美,是城市追求的另一个目标,乡村文学不比城市文学逊色到哪个地步。个见!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对,霍华德的田园都市,即是这个意思
    • 黑雪3秀才2017/11/27 10:05:59
    • 分享到:
  • 融会贯通,旁征博引……一道文学饕餮大餐!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谢谢丽娜来访与谬赞
  • 书生大才,“用文学砌一座城”就是书生提炼的,这句口号真提神,迄今无人可以撼动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谢谢老亨巨额打赏我愿努力搬砖,供大家好好砌城
  • 想想他的行业,亨总就明白了他无法撼动的原因。
  • 最近来访
  • 4举人
  • 4星
  • 3钻
  • 有爱有恨皆一醉,笑向人生万里程。
  • 有爱有恨皆一醉,笑向人生万里程。
  • 粉丝|邻家币|作品|积分
  • 104
  • 0
  • 88
  • 14200
  • 这篇文章说是小说,看起来更像散文,情节跳跃,语言流畅。用诗的语言描写了三代女人。“这三个女人,既想成为和自己母亲一样的人,又拼命挣脱上一代的束缚,想做完全相反的人,她们是那样的不同又是那样的相似,”最后“她们又都变成了一株植物……”三位母亲人生完全不同,第一位母亲生了生育过度,劳累不堪。第二位母亲被计划生育,守着女儿过着没有男人的生活。到了第三位母亲没有婚育,领养了“我”,人口终于负增长了……

    文夕三个女人的植物诗

    2023/10/12 21:44:59
  • 《断尾》这个名字很哲学!断尾对于一些动物来说是生存的本能,对人来说却是智慧。在人的一生中,有许多时候需要做出断尾的抉择,尽管疼得生不如死,但是生存更重要,只有生存才有希望,对能实现理想。铅山的壁虎两耳是贯穿的,从这个耳孔望进去,可以看那只耳孔外的世界,这是一个隐喻,两耳的两边也许是两个世界,从此生望去,看到壁虎耳外的前生或者来世,公公从断尾铅山壁虎的一只耳孔看到另一只耳孔外更大的世界。他激动得大喊

    文夕断尾

    2023/10/12 20:28:35
  • “舞蹈还能这样跳,你的白腿,旋转的裙摆,实在是太漂亮了,活力四射,真的让人念念不忘呀。你就像一个五彩陀螺,在我的心头转,转来转去,就带走了我的心。”江新爱她真的成了陀螺,为了生活了为工作不停地旋转,这篇小说短而精,在小小的篇幅里道同事业、生活、爱情之中种种微妙的链接,很耐读而又给人回味无穷。

    红红的雨陀螺

    2023/10/12 13:55:24
  • 龙华四季,基实就是写她自己人生的几个阶段,成长中的快乐与哀愁,总之作者算是苦尽甘来,过的还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作者又是勤奋的,打过工,又经营着自己的店,看完了写的冬,总之也让我感觉了: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生命生活就是这样,需要反反复复地创造,反反经受考验......

    理红龙华四季

    2023/10/12 10:58:31
  • 深圳四十多年沧海桑田,荣哥的事件已没法复制,但荣哥这种精神值得讴歌赞美,这种蛮干苦苦用心的劲儿也可用在现代科技的研发上。作者的文字有力量、有嚼劲,构思缜密,一点一滴地叙述着荣哥为了求生存求发展,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写得滴水不漏,文风四平八稳,干净而有利索!

    理红荔香夜话

    2023/10/12 10:46:13
  • “三个女人的植物诗”,人非草木。但人就如草木一样,而又比草木生得活沉重,作者在舒缓的述说着如弹奏起一曲曲悲凉的曲子,一个时代同另一个时代还是有所不同,女人过得好与否,同社会的文明、时代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总之第三代女人所处的社会的进步还是超越前面的,虽然在作者笔下的文没有一一叙述,但还是读得懂的。我来读了一遍,不留句言,好像心里不踏实......

    红红的雨三个女人的植物诗

    2023/10/11 21:53:39
  • 写出了中英街的现状和历史,通过老人映照历史,通过导游写了为了追求想要的生活,而做出的不懈努力,通过水客,写了中英街的暗潮涌动,求生之艰辛。其中种种,只有海浪知道。

    昆阳森林三汲浪

    2023/10/11 17:28:42
  • 飞泉的诗一如既往的好!有力度、有高度、有气势!血脉里都流淌着对诗歌的热爱,所以他笔耕不辍。生命里不能没有光,在黑暗中,突然出现一丝亮光,生活里便有了希望。各种光充斥在飞泉的诗里,只愿飞泉拾到适合自己的光,照亮自己。不再如:你对我说,孩子,暴雨终将过去 “太阳还会绽放,像你的笑容” ......之后又 落在一片片乌黯的云层之后 那是我凋落的心.....

    红红的雨拾光者

    2023/10/11 16:26:45
  • 这篇能吸引我读下去,特别是写深圳家长的卷,写得轻松自如,也令人读来轻松活泼,不像有些人写的那些,自认为硬是道理。其实嘛,像深圳中学,那么几十个人能上清北,整人数一千七八,盲目跟风卷,还不是傻丢钱。我是看原籍是四川人的作者来认真读的,当年我伯父57年毕业于北大然后去四川教大学。 作者的文笔原浆味,不僵硬,很潇洒自如,故事与故事交织在一起,也不零乱,很干爽!

    红红的雨福田南,石厦北,石厦南

    2023/10/11 15:55:01
  • 很纯粹的思绪,诗意随诗人所描述的花朵、燕子、海鸥飞扬。诗歌有无数的表现形式,这样的唯美诗句令多数人开心,因为读来轻松,忘却了一切,没有现实的了磕绊。诗人是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所以能把日常琐碎写入诗中,并且是在开怀时写的,不信你去读“宠物狗的耳语”,写得可爱极了!哈哈......

    红红的雨日落时分的吟唱

    2023/10/11 15:41:08
  • 作者打工多年,写诗多年。她的诗来自生活,也高于了生活。工作、生活,是有点像苦瓜的滋味,但尝过苦味之后,又滋养了身心。正像苦瓜可以选择结果不结果的事,工作会苦,但可以选择乐观对待,它就变味了,平淡甚至清甜了。女诗人因为月光,便有了深度的思考,生命的节律也因为月的亏盈而潮起潮落,因月亏而心生诗,月圆梦也圆了。作者的诗越写越好。赞

    红红的雨月光里的我们

    2023/10/11 15:20:30
  • 文字如饭菜,厨师好,材料好,味道好,“三好”才算好。这篇小文有此三好。真没想到,六六作者的文字的语感——味道这么好——轻、松、醇、纯、新、鲜、透。虽不长情节,但生活、情感、品格、精神等的功夫已内涵在长长短短的句子和温情从容的对话里了。文学是人学,不光是写“人”,最重要是“人”写,“人”的精神与“写”的劳动最好是自然、和谐、统一,那么他一落笔,便有了个人的味道。文如其人是此理,六六找到了文学的钥匙。

    廖令鹏太阳下山有月光

    2023/10/11 11:23:25
  • 这是一篇很有涵养的散文佳作。其涵养,不仅体现在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不俗的艺术造诣与丰富的知识储备上,更体现在作者见天地、见苍生的通达境界中。作者文笔雅致、从容、大气,于云淡风轻、静水流深的叙述中,将自己的艺术史、心灵史、家族史与地方志乃至中国当代史融汇起来,让我读得心潮澎湃。这篇散文值得再三品读。我的10个提名指标已经用完,读到此文,忍不住赘评几句,以此表达对此文以及此文作者的敬意。

    孙行者墨点无多泪点多

    2023/10/10 23:48:04
  • 这应该算一片非虚构小说吧,报告文学似的笔调,熟悉的场景,很像是讲述的真人真事。时代背景是大家共同经历过的,主角的南漂经历,也容易让人感同身受。题材和角度虽然有点旧,但这种孜孜不倦的书写,也是值得铭记、关注和尊重的,就如同社会不能遗忘个体在时代潮流中的命运沉浮,这座城市不能忽略每个人微小的内心世界。只是小说开头入戏有点慢了,人物形象不是很立体,这可能跟笑兰写惯了散文有关,节奏感方面建议再润色一下。

    张夏远方以远

    2023/10/10 23:40:55
  • 谢龙的小说,笔调轻快、跳跃,年轻态。但又带着生活的肌理和质感,夹叙夹议转换自然。心理描写深刻而简洁,自然流露,就像不时迸出的小火花,有点个性。抑郁症能通过这种偶尔自我放逐,文艺的漂泊,在山水间行走呼吸而痊愈吗?当重新面对生活本身时,那种曾被唤醒的孤独只会更清晰,被现实的泥泞重新碾压时只会更疼痛。文学难以拯救生活,但或许可以拯救心灵。靠近,治愈不了社会人生赋予的隐疾,但或许可以解释它。

    张夏​靠近

    2023/10/10 23:18:03
  • 邻家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