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
从小父母教育我们,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多个朋友多条路。这句话有着真理该有的模样——读来顺口,通常顺口的都像是真理,比如顺口溜,比如名人语录等等——于是我们烂熟于心,默默践行。可是难道没人发现,那句话里什么都有,唯独没有“靠自己”吗?
父母最看不惯的,是小孩孤僻,用家乡话说,叫孤独。在他们眼里,这样的小孩混世界会很艰难,没人相帮注定寸步难行,经营人脉方能走遍天下。我比较听话,虽然内向,有点孤独,为了不让家人担心,也试着交朋友,偶尔也幻想过哪天这帮朋友飞黄腾达了,“苟富贵,毋相忘”。
人脉的重要来源就是这些旧雨新知,是平日里玩在一起的朋友。我并不抱着经营人脉的目的去与人交往,把朋友发展成人脉需要天时地利人和,能不能跟着沾光也是没准儿的事情。不过我们都喜欢个“万一”,万一呢?万一朋友中长出一个人脉来,万一谁谁成了命中注定的贵人呢?万一错过了该多可惜?这些念头我不是没有的。我用心地交往,但也存了一丝功利的想法。
可是,当我发现一个事实的时候,便决然放弃了经营人脉的念头。我发现,自己可能交了假朋友。我不联络他们,他们绝不联系我。我终于联络了,还要被质问为何躲起来不理老朋友。他们私下结伙去热闹,回头竟还数落我,这是什么道理?再仔细一琢磨,明白了,他们已经把我踢出朋友圈,数落我不过是嘴上讨点便宜。有人可能会问,难道全是他们的错吗?写这篇文章,不是为了讨伐谁。我想说,出现这个局面,多半也是因为自己不擅交际,说话不合时宜,耍闹也放不开,令人不甚自在。总而言之,既然他们关起门来玩自己的,我便也不会腆着脸再凑过去。如此一来,经营人脉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
我仿佛走到了绝路上。没了朋友,没了人脉(原本也没有),死路一条了。然而并没有。恰恰相反,以前常想着靠别人,指不定谁就是自己的贵人,关键时刻能拉自己一把。所以,把时间花在很多不值当的地方,不光同朋友吃喝玩乐,朋友的朋友也是朋友,朋友的朋友远道而来,也要陪吃陪喝陪逛陪聊。孤身一人后,了无依靠,便只能靠自己闯出一条路来。
二
2014年,从深圳大学研究生毕业后,我考到珠海某中学的语文教师,当时想着以后还是要回深圳,便不迁户口。干了半年,发现自己嘴皮子不利索,压根不是教书的料,而且对当地流行的干爹干妈文化及劝酒之风难以适从。便跟当时已考入广州某机关单位的女友(她也没迁深户)合计,我除了能写点东西,啥也不会,不如考个单位坐办公室写写材料。于是,学期一结束我便递了辞呈(当时觉得很对不住那些学生,但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到广州与女友租了个房,潜心备考。
屡试不中。一年眼见到头了,某日无意中翻到一则消息,深圳海事局下属事业单位招考。天赐良机,不妨一试!报了名,考了试,分数久久没有下来。心里焦急,想着申论的作文题目竟划掉重写,以致卷面不洁,多半是凶多吉少。没想到却入围了,分数不高不低。我在逼仄的出租屋里兴奋地走来走去,嘴唇微颤地对女友说,我有预感,这次肯定要上岸。女友笑着说,你要是考上了,我也想办法回深圳去。后来我果然以面试第一、总分第一的成绩考回了深圳。
面试之前还有一个小插曲。我独自坐大巴回深圳面试,过来才发现,正装都带齐了,独忘了配套的皮带。面试形象分多重要啊,可经济本也不宽裕,难道再买一条漂亮的皮带吗?费钱不说,以后身边多出一条皮带来,也是一种浪费。而且此时已然天黑,第二天一早就要开考。跟女友商量后,在深大周边淘了条黑色皮带,才15块钱,系上正好。一场虚惊让女友对我明天的面试多了几分担忧,我安慰她说,不用担心,我一定是面试第一名!当时不知哪来的自信,不过我时常会这样没来由地自信。女友说我爱撞狗屎运。
如今,我回深已有五年,女友也回来了。我们结了婚,定居深圳,有了房子和车子,还有一个活泼伶俐的孩子。虽然背上了沉重的房贷压力,日子过得并不精致,也时常会为工作和生活犯愁,但比上很不足,比下略有余。我不奢望手可摘星辰,只求一日三餐无忧,一家老小和乐。眼下的生活是靠自己挣来的,我没有人脉,没有关系,在深圳这片土地上,我坚信能把日子越过越好。
我的观点可能是小众的,是不符合主流的。成功人士甚至不屑于反驳我,只在心里暗笑,这个人典型的小农意识,小富即安,人脉背后的福利,是汝等小民无法想象的!可不是吗?如果真有人脉,无论是本人的就业还是小孩的入学,乃至老人的医疗和养老,方方面面,无不妥帖。老婆也曾感慨她的闺蜜得贵人相帮,怀孕期间有指定的主任医师悉心护理,自己当初却无人问津,怀胎十月吃尽苦头。人脉的好处,我岂能不知?但命里无时如何强求?对老婆,我心怀愧疚。不过转念想想,万事靠自己,虽有些辛苦,但无须欠谁的人情,也不用担心还人情时遭人算计,也算是一分为二看待问题。
有人说,不要说自己老婆了,对子女难道就没歉疚吗?怎会没有?深圳学位紧张,名校资源稀缺,有能力的家长买天价学位房,削尖脑袋把子女往名校送,巴望着子女出人头地,壮大家业。我无权无势,无财无能,如何跟人家争?可是,难道小孩的命运不握在他自己手里,而在名校手里吗?难道非得入名校才能成才?想起自己高中时,在当地一所重点高中的重点班里,学得吃力,连连倒数。退到普通班后,氛围宽松,学得起劲,偏又杀进了年级前十。可见,适合自己的环境,适合自己的学法,更容易成才。迷信名校,迷信舆论,就是不信自己,反而可能吃大亏。
如果说为了小孩的人生着想,非要给小孩攒点人脉,那我便来当他的人脉好了。我能给他的,至少不比我当年拥有的少,更不会差。我相信家庭教育胜过学校教育,当年我的数学是我爸在家里辅导出来的,在那之前经常不及格。我会尽心参与他的学习,并且会更加注重培养他的专长。人无一技,只是庸才。这点从我自身便可看得出来。
其实,小孩真的需要大人动用人脉铺路搭桥吗?也未必。如今的小孩悟性高,主见强,与其强扭瓜,不如因势利导,发展他的个性,使其茁壮成长。在发展他的个性时,有可用的人脉,用不用呢?谁想用谁用,反正我没有。我靠自己走到今天,小孩为何不能?我吃过的苦,他要是能吃一点,对他未必不是好事:我是一位狠心的老爸。
三
如今我三十出头,想重拾梦想,把文学这条路走到人生尽头。这是一条需要勇气的路。以前我的朋友们说,大家都没这个天才,还是洗洗睡吧。作家是少数天才的职业。我们只适合安安稳稳上班挣钱。这些话缚住了我的手脚,也困住了我的脑筋。我不敢想文学创作的事,更不敢轻举妄动,生怕别人看出这是个傻子——那时我还是群居生活。如果与众人合流,充其量是个普通人;若不自量力想搞文学创作,那便是不知死活的大傻子。
前几个月,在新冠肺炎疫情和篮球天才科比·布莱恩特英年早逝的阴影笼罩下,我想了很多。白云苍狗,人生过半,我要过怎样的下半生?战战兢兢只求职位晋升吗?吵吵闹闹只为家庭琐碎吗?还有没有别的可能?能让我感受到人生价值,能使我挺直腰杆的,到底是什么?我想了好久,几夜难眠。后来终于想通了,就是要走那条难走的文学创作道路!从零开始,从三十岁起步。如今我开始摇摇晃晃地走,每天坚持文学阅读,见缝插针写点东西,细看都很幼稚,结构松散,内容单薄,思想肤浅,但我很高兴。我为自己能勇敢地作出这个决定欣喜。我相信,写作跟相声一样,也是一门手艺,勤能补拙,熟能生巧。如胡适先生所言,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无须计较技不如人,不必怕在专家面前露怯,只要今天比昨天进步,明天又比今天进步,就可以喝杯小酒庆祝一下。在文学创作上,我也是典型的小农思想,小富即安。别人的成就已经堆成一座小山,追是追不上的了,按自己的步调,走自己的路,看看沿途的风景吧。等时候到了,可以给自己颁个奖,感谢自己一路来的坚持。
在这一路上,我也是没有人脉的(曾经受过指点,如今独自前行)。文学从来是孤独的事业,热热闹闹不是我要的文学,灯红酒绿也不是,玄幻修真一类的我偶尔也看,却也无意跟随。有一张安静的书桌,一台电脑,一些书籍(电子书也行),便可开始严肃文学的创作。
我是从读写诗歌开始的。诗歌柔和了我紧绷的精神,源源不断地给我注入鲜活的想象力。但我时常读不懂诗歌,我也不敢不懂装懂,有时跳过一些读不懂的语段开始意会,似乎读懂了一些,又似乎始终稀里糊涂。而且经常搞不清楚,诗人这句话为什么这样写,为什么要写这句话。学着写了一些诗歌,沾沾自喜,一投稿就完蛋。后来,干脆先不写诗歌了,文学桂冠上的明珠,对我而言,可远观而不可亵玩。这也就是前几个月的事情而已。后来,江飞泉老师对我说,诗歌不急,这个需要点天份,多读经典作品,慢慢来。
我很感谢邻家文学。当我看到同城竟有这么人,怀揣文学梦想在辛勤奔走时,便质问自己,为何这般懒散?有时头疼脑热只看得进书,却拿不起笔,就十分惶恐和自责,感觉自己空抛了时光,使事业停滞。等等,我说的是“事业”吗?这算什么事业?可在蚂蚁看来,筑巢是伟大的事业,搬运粮食也是伟大的事业,难道人人都该去制造飞机大炮吗?文学确实就是我想要的事业。
既然要从事文学创作,就逃不开投稿发表这一关。有时我也会困惑,如果有人脉,是不是投稿发表会容易一些?我想是会的。同等条件下,有熟人推荐或者有熟悉的编辑,发表应该都会便利一些。但是没有会怎么样呢?我想也不会怎么样。不能发表说明水平不够,不经历足够的黑暗,哪得灿烂的黎明?
现在我心态平和,只管阅读,只管写作,我相信,一切都会越来越好的。
我是谁?我是一个定居深圳,没有人脉没有资源的普通市民和文学爱好者。无论是工作、生活还是文学创作上,无论前方如何风急浪狂,我都靠自己而不是谁的双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