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本》PK《白鹿原》,谁高?
  • 点击:23113评论:02023/03/06 10:31

陕西文学的版图,无疑是***文学史的浓缩版、精华版,很大程度上映照了***文学流变的动影。在陕西文学的图式里,一个严肃创作时代随陈忠实先生的离去,已经远逝。曾经数十年里,路遥、陈忠实、贾平凹三大家的专注创作,你追我赶,彼此超越,凝铸了陕西文学的持续辉煌,永不磨灭的文学时代神话。

新时代的陕西文学进路探索中,回归初心,回望所走过的路,是必要的。随着杜鹏程、王汶石进入西安,陕西文学的辉煌之旅,徐徐开启。**文学总的统领之下,学者型作家柳青的《创业史》中有了**叙事裂隙式突破——文本的人性转向,此为文学陕军第一代“高原”的铸就者。到了路、陈、贾为领头羊的文学陕军第二代创作黄金期,路遥将柳青文学的人性转向推至神性境地,再一次促成陕西文学的时代性崛起。路遥随着属于他的那个荡漾着温情的时代去了,人生画了一个完美的句号。陈忠实先生紧随其后,以对柳青的接续及对路遥文学的超越,开创了文学陕军20余年的巅峰时代。自《白鹿原》横空出世以来,众多名家、大腕评述、论著汗牛充栋,甚至名家大腕们一再翻新着自己的观点。然而,又有谁能确信,自己洞穿了《白鹿原》?!!!即便是陈忠实先生创作手记《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传世,又有谁能确定陈先生把一切都一一道明了呢?如果道明了,那就不是陈忠实先生了。

何为经典?经典是耐得起时间的考量,有着开掘不竭的思想源泉。当年陈忠实先生离开陕西省作协大院回原上时,《白鹿原》的雏形已就,他曾明言要弄出一部超越《平凡的世界》的鸿篇巨制。路遥去了,一部《白鹿原》,陈忠实先生硬是弄成别人没有弄成的事情,其艺术创造力远远地超越了《平凡的世界》,这是确定无疑的。

陈忠实先生走了,对《山本》空前自信的贾平凹,又是否能超越《白鹿原》呢?这似乎是关乎文学本源价值的天问。虽是天问,却是有问的必要,它关乎着陕西文学新时代进路的方向,更关乎着中国文学能否走出去。能使世界了解中国老古文化的《白鹿原》,未能走向世界,不可不谓陕西文学的遗憾,不可不谓中国文学的长久的遗憾。贾平凹的新作《山本》还会让这种遗憾继续存在吗?

对于勤奋高产的贾平凹来说,《山本》从开篇第一句“陆菊人怎么能想到啊,十三年前,就是她带来的那三分胭脂地,竟然使涡镇的世事全变了”,就与《白鹿原》试比高了。或许贾平凹比当年陈忠实超越目标更为广远,他要像秦岭一样横在中国腹地,统领南北,让陕西文学再一次成为中国文学难以逾越的高地。这不可不谓陕西文学的雄心,不可不谓中国文学走出去的一种霸气的姿态。

陈忠实先生与贾平凹,作为中国罕有的以历史、文化、民生起底的伟大作家,他们在这两部鸿篇巨制中,究竟是如何关照历史、文化与民生的呢?这需要放在一个更长的时间跨度中去审视。


创作进路:徘徊勇进 PK 一箭穿心

如同生物学上结构决定功能一样,地形地理不同,所孕育的人,精神气质亦不同。

生于千沟万壑陕北的路遥,带着惊心的贫穷与饥饿所赋予的本能寻求着生命的尊严。**梦想破灭了,他把人世所亏欠的一切付于文学,向文字间追索了重构了自己伟大的人生。作为自带核爆能量的生命,他的首先脱颖而出,亦是生命的使然。在地接异族空间里,在成就生成过李自成、张献忠等枭雄的,长久处于动荡之中的贫瘠的大地之上,他把生命淬炼成为所向披靡的“最后一个匈奴”。他以最卑微的生命,书写了最浪漫最伟大的人性与人生。他,无愧于那个属于自己的时代。

生于幽山灵水之间的贾平凹,多了几分阴柔,阴郁,幽深;而生长于关中道的陈忠实先生,则有着古道热肠与钢巴硬正。在文学创作前进的道路上,贾平凹带着山水赋予的灵动、聪慧与沉稳,作为先知先觉者,他很早就走在前列。但无论是他,还是陈忠实先生,他们只能在文学圣殿里以命相搏的路遥之后,发声发力。

其时的贾平凹,已经在文学探索上走得很远了,远到以至于他把时代拉下了几条街。然而这样的猛进,注定是要挫受挫的。时势即文运,早不得,晚不得,恰逢其时最可贵。而敦厚淳朴的陈忠实先生,此时还在潜心的探索中。

最终的事实是,柳青给予陈忠实先生发力的起点,路遥的成功刺激了他,贾平凹探索性的挫败警示了他。一句话,路遥和贾平凹的早期的创作,都成为他挺进进而崛起的宝贵镜鉴。柳、路、贾为陈忠实先生做了切实的探路,在文学拥挤的进路上,陈忠实找到了直抵《白鹿原》的最佳通道。

在贾平凹的创作历程里,数十年来一条徘徊与勇进曲线清晰可见。徘徊是一种心态纠结,勇进是一种行动姿态。他有着无限的表达欲望,几乎每一个时代的交接点都要发声。几十年的文学探索与体悟中,他把握了一种更具恒性的常胜者状态。

中篇《鸡窝洼的人家》无疑是改革开放之初生活观念的启蒙之作,后来被改编为电影《野山》;长篇《浮躁》是对改革开放近十年的一种回顾与反思;《带灯》、《极花》、《老生》等依旧是直面时代交接的正面发声或呼应主流。《废都》、《怀念狼》、《古炉》等则是直奔文学恒性价值勇进的倾述。在时代的交接点上,贾平凹总是有着明确回归主流表达的倾向,当一个时代真正地展开时,他倾心发力,向着心中更伟大的文学目标进击。

而陈忠实先生,有着愚公移山的信念与执着行动,以勤力操练为心中的文学目标暗自蓄积,以超乎常人的艺术通感,以“弄不成就去养鸡”的破釜沉舟,铸就了《白鹿原》。厚积薄发,一箭穿心,他以颠覆主流表达的姿态凝铸了近乎于完美的超主流表达。毕其功于一役,一书一原一世界,成为数十年来不老的神话。

贾平凹的勤力多产,给文学研究者无尽的课题与创作史话,事实上很多学者依赖于贾平凹文学成长起来,并以此延续学术生命;而对于陈忠实先生的《白鹿原》,学者大腕们穷尽智力,却是依旧是开掘不尽的精神富矿。

纵观贾平凹的文学创作,其最见长的还是民间叙事,而《山本》则是民间叙事的极致之作。或许是《老生》并未获得预期的效果,贾平凹一如既往地选择了勇进,《山本》在贾氏看来,是非常满意的。能空前坦然的面对公众,意味着贾平凹文学宏图宏愿的天成,“大地法则”的终悟,“自我天窗”的洞开。或许,对于贾平凹来说,《山本》是属于他的天人合一之作。


历史变形:13年中国 PK 50年中国

《山本》无疑是愤勇、粗粝之作,擎起昂扬、必胜的斗志,有着用尽全力的内蕴。其题材的选择,隐线的设置,甚至核心人物的预设等,与《白鹿原》有着惊人的相似,这应该是显而易见的高手经典“同题”斗法。陈忠实先生已经远去,《山本》可视为向《白鹿原》的致敬,不过这种致敬里深隐着超越的试图。就作品对历史的涵盖意义而言,无疑是13年民间中国与50年民间中国的以文学为名的对决。

13年与50年,只是《山本》与《白鹿原》文本叙事的时间概念,而不是作品的历史概念及内涵所指。《山本》叙写了涡镇13年的历史,贾平凹有意识地模糊和虚化了历史的时间概念,强化了小说的时空质感,以民间志史的不确定性,以涡镇风云人物的惊心、惨烈的起伏乃至消亡、毁灭,以井宗秀、井宗丞兄弟人生历程形象及事件延宕,达成了对历史的确定认知。井氏兄弟的形象及其人生历程,在中国古代历史,近代历史,甚至现当代都有着随手拈来的印记,静心阅读小说,有心者则会会心于历史及现实里曾经的、正在演绎的碎片及影子,进而慨叹作家高妙的涵盖力。

贾平凹是作家中作家,他的作品,有很大一部分首先是写给自己的,写给研究者的,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讲,唯独不是写给读者的。对《山本》而言,它是无视普通作者与读者的存在,普通读者要读完它,必须忍受文字暴虐地摧残,警惕着防不胜防的抓狂。或许大多数人购买的不是贾氏的小说,他们购买的贾氏的名气,用以装点、粉饰虚荣罢了。对于读图时代的普通个体来说,避免阅读的疲累,唯一的办法是懒得理。甚至它甩掉了一般的评论家,那些纠结于《山本》故事本身的评论家,早已被贾平凹甩出了十万八千里。对小说象征性、隐喻性、言外之意没有认知的研究者而言,《山本》只是贾平凹的惯性泛滥之作。

历史在《山本》里,成为贾平凹创作的最大虚构,涡镇的人物则是承载巨量的一种人性符号。换而言之,涡镇13年历史,是中国数千年历史的真切缩影或浓缩。陆菊人是华夏民族大地母亲的化身,由她所孕育的井宗秀,在其寄予厚望中永远地背离了其良善的初衷,走向了心灵的极权与残暴,那么由他所构建的涡镇王国的覆灭,也就理所当然了。花生的美梦,亦是当下年轻女性难以苏醒的迷梦,权欲与财富构结的井宗秀外在光环之下,绝不是可以托付人生的理想担当者。贾平凹以直面历史真实的莫大勇气,勾绘了一幅拉锯战的反复及战争之下流民图。然而,他要写的并不是战争。

《山本》中的历史变形,达到了绝无仅有之境。甚至较之中国式变形高手莫言,甚至完胜一筹。莫言的变形给予读者一个启示:小说是小说创作的源泉。莫言的变形的源泉是中国古典,乃至明清刺虐小说。或许对于莫言,陈忠实先生,还是贾平凹来说,虽然现实在生猛的演绎着,但那在他们心中,只不过是历史的不同程度的一种重演而已,物质越进步,重演的烈度越强。《山本》的历史变形是综合性的繁复性高度凝练,相较之下,莫言的变形过于单一单调单薄,且指向过于明确。同样的,《白鹿原》50年的叙事时空,也不是陈忠实先生所表达的历史时空。小说整体倒叙中的倒插叙事,让文本的时空不断向过往与未来延伸着;隐匿在小说中民间信仰系统,将数千年的历史一线牵连。而50年历史,尤其是小说中**史,只是小说的叙事的一段关键的背景而已,小说的中心是民生,附带勾连起的是文化的反思。家族斗争史托起的是政党之间及党内斗争史,历史被携裹在绵延了数千年的民本主义叙事中。原上国共两党之间二十余年的斗争,亦是鬼谷子的学生张仪与苏秦掌中二十余年天下的重演。其实这样的历史变形,在《白鹿原》的细节里还有许多。

《白鹿原》重在表达历史演进的内在极端性,《山本》意在塑造历史原本真切的残酷性。在民族历史的整体性上,《山本》、《白鹿原》无疑是杰出的文本。从严格意义上考量,《山本》以历史变形的短促时间概念表达了中国历史整体性,更具伸缩力,更具弹性,这无疑是贾平凹创造力的亮点。陈忠实注重于历史的正面书写,且力求与历史对应的精准而不乏延展;贾平凹更善于去尽历史的时间精确性,其视角更在于历史的背向书写,这样历史的涵盖力、流动性、通感性,顺利抵达游刃有余的彼岸。

  • 1
  • 2
1/2页上一页12下一页
  • 关键词:山本;白鹿原;陈忠实;贾平凹
  • 分享到:
本文所得 0邻家币,明细如下:
  • 以文会友·庠序邻家

    扫一扫

    关注邻家社区微信版

  • 最近来访
  • 1布衣
  • 0星
  • 0钻
  • 阿探,陕西文学研究特聘研究员,《作品》特约评论家,发表文学评论百余篇,曾获《作品》2021年度“十佳评刊员”金奖等。
  • 阿探,陕西文学研究特聘研究员,《作品》特约评论家,发表文学评论百余篇,曾获《作品》2021年度“十佳评刊员”金奖等。
  • 粉丝|邻家币|作品|积分
  • 0
  • 0
  • 2
  • 240
  • 这篇文章说是小说,看起来更像散文,情节跳跃,语言流畅。用诗的语言描写了三代女人。“这三个女人,既想成为和自己母亲一样的人,又拼命挣脱上一代的束缚,想做完全相反的人,她们是那样的不同又是那样的相似,”最后“她们又都变成了一株植物……”三位母亲人生完全不同,第一位母亲生了生育过度,劳累不堪。第二位母亲被计划生育,守着女儿过着没有男人的生活。到了第三位母亲没有婚育,领养了“我”,人口终于负增长了……

    文夕三个女人的植物诗

    2023/10/12 21:44:59
  • 《断尾》这个名字很哲学!断尾对于一些动物来说是生存的本能,对人来说却是智慧。在人的一生中,有许多时候需要做出断尾的抉择,尽管疼得生不如死,但是生存更重要,只有生存才有希望,对能实现理想。铅山的壁虎两耳是贯穿的,从这个耳孔望进去,可以看那只耳孔外的世界,这是一个隐喻,两耳的两边也许是两个世界,从此生望去,看到壁虎耳外的前生或者来世,公公从断尾铅山壁虎的一只耳孔看到另一只耳孔外更大的世界。他激动得大喊

    文夕断尾

    2023/10/12 20:28:35
  • “舞蹈还能这样跳,你的白腿,旋转的裙摆,实在是太漂亮了,活力四射,真的让人念念不忘呀。你就像一个五彩陀螺,在我的心头转,转来转去,就带走了我的心。”江新爱她真的成了陀螺,为了生活了为工作不停地旋转,这篇小说短而精,在小小的篇幅里道同事业、生活、爱情之中种种微妙的链接,很耐读而又给人回味无穷。

    红红的雨陀螺

    2023/10/12 13:55:24
  • 龙华四季,基实就是写她自己人生的几个阶段,成长中的快乐与哀愁,总之作者算是苦尽甘来,过的还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作者又是勤奋的,打过工,又经营着自己的店,看完了写的冬,总之也让我感觉了: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生命生活就是这样,需要反反复复地创造,反反经受考验......

    理红龙华四季

    2023/10/12 10:58:31
  • 深圳四十多年沧海桑田,荣哥的事件已没法复制,但荣哥这种精神值得讴歌赞美,这种蛮干苦苦用心的劲儿也可用在现代科技的研发上。作者的文字有力量、有嚼劲,构思缜密,一点一滴地叙述着荣哥为了求生存求发展,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写得滴水不漏,文风四平八稳,干净而有利索!

    理红荔香夜话

    2023/10/12 10:46:13
  • “三个女人的植物诗”,人非草木。但人就如草木一样,而又比草木生得活沉重,作者在舒缓的述说着如弹奏起一曲曲悲凉的曲子,一个时代同另一个时代还是有所不同,女人过得好与否,同社会的文明、时代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总之第三代女人所处的社会的进步还是超越前面的,虽然在作者笔下的文没有一一叙述,但还是读得懂的。我来读了一遍,不留句言,好像心里不踏实......

    红红的雨三个女人的植物诗

    2023/10/11 21:53:39
  • 写出了中英街的现状和历史,通过老人映照历史,通过导游写了为了追求想要的生活,而做出的不懈努力,通过水客,写了中英街的暗潮涌动,求生之艰辛。其中种种,只有海浪知道。

    昆阳森林三汲浪

    2023/10/11 17:28:42
  • 飞泉的诗一如既往的好!有力度、有高度、有气势!血脉里都流淌着对诗歌的热爱,所以他笔耕不辍。生命里不能没有光,在黑暗中,突然出现一丝亮光,生活里便有了希望。各种光充斥在飞泉的诗里,只愿飞泉拾到适合自己的光,照亮自己。不再如:你对我说,孩子,暴雨终将过去 “太阳还会绽放,像你的笑容” ......之后又 落在一片片乌黯的云层之后 那是我凋落的心.....

    红红的雨拾光者

    2023/10/11 16:26:45
  • 这篇能吸引我读下去,特别是写深圳家长的卷,写得轻松自如,也令人读来轻松活泼,不像有些人写的那些,自认为硬是道理。其实嘛,像深圳中学,那么几十个人能上清北,整人数一千七八,盲目跟风卷,还不是傻丢钱。我是看原籍是四川人的作者来认真读的,当年我伯父57年毕业于北大然后去四川教大学。 作者的文笔原浆味,不僵硬,很潇洒自如,故事与故事交织在一起,也不零乱,很干爽!

    红红的雨福田南,石厦北,石厦南

    2023/10/11 15:55:01
  • 很纯粹的思绪,诗意随诗人所描述的花朵、燕子、海鸥飞扬。诗歌有无数的表现形式,这样的唯美诗句令多数人开心,因为读来轻松,忘却了一切,没有现实的了磕绊。诗人是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所以能把日常琐碎写入诗中,并且是在开怀时写的,不信你去读“宠物狗的耳语”,写得可爱极了!哈哈......

    红红的雨日落时分的吟唱

    2023/10/11 15:41:08
  • 作者打工多年,写诗多年。她的诗来自生活,也高于了生活。工作、生活,是有点像苦瓜的滋味,但尝过苦味之后,又滋养了身心。正像苦瓜可以选择结果不结果的事,工作会苦,但可以选择乐观对待,它就变味了,平淡甚至清甜了。女诗人因为月光,便有了深度的思考,生命的节律也因为月的亏盈而潮起潮落,因月亏而心生诗,月圆梦也圆了。作者的诗越写越好。赞

    红红的雨月光里的我们

    2023/10/11 15:20:30
  • 文字如饭菜,厨师好,材料好,味道好,“三好”才算好。这篇小文有此三好。真没想到,六六作者的文字的语感——味道这么好——轻、松、醇、纯、新、鲜、透。虽不长情节,但生活、情感、品格、精神等的功夫已内涵在长长短短的句子和温情从容的对话里了。文学是人学,不光是写“人”,最重要是“人”写,“人”的精神与“写”的劳动最好是自然、和谐、统一,那么他一落笔,便有了个人的味道。文如其人是此理,六六找到了文学的钥匙。

    廖令鹏太阳下山有月光

    2023/10/11 11:23:25
  • 这是一篇很有涵养的散文佳作。其涵养,不仅体现在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不俗的艺术造诣与丰富的知识储备上,更体现在作者见天地、见苍生的通达境界中。作者文笔雅致、从容、大气,于云淡风轻、静水流深的叙述中,将自己的艺术史、心灵史、家族史与地方志乃至中国当代史融汇起来,让我读得心潮澎湃。这篇散文值得再三品读。我的10个提名指标已经用完,读到此文,忍不住赘评几句,以此表达对此文以及此文作者的敬意。

    孙行者墨点无多泪点多

    2023/10/10 23:48:04
  • 这应该算一片非虚构小说吧,报告文学似的笔调,熟悉的场景,很像是讲述的真人真事。时代背景是大家共同经历过的,主角的南漂经历,也容易让人感同身受。题材和角度虽然有点旧,但这种孜孜不倦的书写,也是值得铭记、关注和尊重的,就如同社会不能遗忘个体在时代潮流中的命运沉浮,这座城市不能忽略每个人微小的内心世界。只是小说开头入戏有点慢了,人物形象不是很立体,这可能跟笑兰写惯了散文有关,节奏感方面建议再润色一下。

    张夏远方以远

    2023/10/10 23:40:55
  • 谢龙的小说,笔调轻快、跳跃,年轻态。但又带着生活的肌理和质感,夹叙夹议转换自然。心理描写深刻而简洁,自然流露,就像不时迸出的小火花,有点个性。抑郁症能通过这种偶尔自我放逐,文艺的漂泊,在山水间行走呼吸而痊愈吗?当重新面对生活本身时,那种曾被唤醒的孤独只会更清晰,被现实的泥泞重新碾压时只会更疼痛。文学难以拯救生活,但或许可以拯救心灵。靠近,治愈不了社会人生赋予的隐疾,但或许可以解释它。

    张夏​靠近

    2023/10/10 23:18:03
  • 邻家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