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选择作品
    • 住房,于中国的老百姓来说,那是头等大事,尤其是在农村,哪家哪记盖了新房,乡里乡亲的都要上门拜贺的。随着农村空心化,越来越多的村庄空了下来,一排一排漂亮的农家小院,也只住着为数不多的老人和留守儿童。农村房子翻建,从十几年前开始严加控制,像作者翻建新屋还要遭到亲友反对,就更加难上加难了。老母亲进城,在生活等方面,障碍也不小,于儿子来说,真是两难。好在事情终于有了转机——母亲安居于新房,儿子心安于他乡。
    • 2021/07/21 09:34:49
    • 分享到: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零零碎碎点点滴滴的叙述,悉心记录着那些交往过的女人,款款道出一段段风光绮丽的新加坡恋情史。其中的几位现代感十足的都市女性,个性中似乎还带着点《聊斋志异》女性中的柔美主动与放荡不羁,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惹人遐想。
    • 2018/07/06 11:33:42
    • 分享到: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以散文的方式写故事,让读者读来轻松适意,语言也颇有毛姆之风,看似无意实则别有工巧,提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但全篇读下来几个女孩子给我留下的印象非常模糊,倒是第一篇的“我”、后来两篇的楚洋和子轩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不知是否作者有意为之。这三个男人的性格、背景、人生之路,其实可以单独拎出来好好写写了。
    • 2018/07/04 19:19:07
    • 分享到: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看似琐琐碎碎,实则心思缜密,满满地浸透着人在异国他乡的漂泊感和聪明谋生的小确幸,一点都不噜苏,一点都不拖沓,反倒是该细则细,该粗则粗,该连则连,该断则断,绝不拖泥带水、藕断丝连,落在“他”手里的妹子,和合,自求多福啦
    • 2018/06/26 15:17:19
    • 分享到: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作者分享的小故事充诠释了人生过客的道理。不管是暧昧关系还是君子之交,基本没有好的结局。也许正因如此,生活才要每天新鲜过,欢乐过。喜欢这种每天都充满精彩和未知的生活。不过建议作者可以捋一些故事的顺序,由第一节故事引出第二节故事的主角,以此类推,阅读起来会比较舒服。
    • 2018/06/15 15:10:04
    • 分享到: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独特的生活经历本身有价值,出之以文字,自然也有价值。新加坡,对于中国写作者而言,似是一个文学上的空白地带。多数中国人只是从旅游常识的角度泛泛了解它。此文有补缺的意义,而且写得质朴、生动、细腻、勾人,几个书写对象的选择,也颇讲究。写出了新加坡的味道,也写出了普罗大众感同身受的人生况味。对新加坡人情世道的描写与发掘,若再丰富些、再深入一些,更好。个别字词句上有些小差错,可订正。
    • 2018/06/10 09:31:10
    • 分享到: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海漂的故事,个中滋味,冷暖自知。六个小故事组成新加坡的那些事,被碾碎的片断被作者重新拼接,成为生命中难忘的记忆。最令人动容的是芸儿,一个十三岁的小女孩,面对父母的期许作无声的抵抗,心理承受着沉重的压力。作者的亲历就是他创作的源泉。如果将这一节故事再细化,给读者一个更全面的描述,以为更佳。
    • 2018/06/09 09:42:46
    • 分享到: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新加坡,一百多万人口超过七成是华人,地理位置东南亚却完全西方化,独立建国才五十三年,人口版土不过大中华一个中等城市的国度,却在纷繁世界里享有重要地位。《新加坡那些事》,读来倍感亲近,都有炎黄血脉炎黄文化的踪影,或因同种同根的莫名言状的感情。中国于新加坡,或有母子情结,母恋游子,游子恋根罢。读过第一节《小芸》,不由泪湿衣襟;继有《小虫/坎/古冬/香林/夏天》的纷至沓来,似远若近。
    • 2018/05/01 16:19:43
    • 分享到: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作者用娴熟的文字,轻松的语调,将多视角经历,娓娓道来,像女人缝棉衣,不紧不慢,功力毕现。非虚构不好写,不像小说,可以用各种技巧拔高主题。作者一直在暗处操控火候,加料加食材,到最后用那句——“因为我实在没法享受这种交易而来的感情,而且哪怕一天”,露出自己的真容,多情但有底线。这让我想起王顺建的《我有一个岛》,生活哪怕再杂碎,心中总有美好的。有异曲同工之妙。
    • 2018/04/12 20:23:12
    • 分享到: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这组充满诗意的随笔,读完让人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它们似乎是人生路上的一个个青春驿站。在这些驿站里演绎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只是,光阴流逝了,留下的是那些或深或浅的记忆。无论是在马来西亚遇到的中国女孩洁兰、还是在澳大利亚黄金海岸遇到的美国女孩凯特、亦或是在深圳遇到的英国女孩维姬、英国遇见的土耳其女孩艾玛,都曾在作者的心里荡起过涟漪。这些涟漪,也自然留在了读者的心里:美好、温暖……
    • 2018/04/10 11:04:50
    • 分享到: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必须说,标题,个人不喜欢,会让人误以为是一个阴谋与自伤的故事。实际上,作品整体基调阳光,堪称拿得起放得下;而且作者视野开阔,有一种“临大洋而天下小”的气度。一群年轻人,来自世界多国,对爱与哀愁的理解与表达,初看浅白,实则不失原则。在有礼貌的滥情与试探之下,有一颗颗渴望接纳的小心脏在怦怦跳动。如果说存在一种情感的全球化,那么他们,就是第一批勇敢的尝试者。当然,如果情绪表达能再深沉一些,就更完美了。
    • 2018/04/09 12:05:15
    • 分享到: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转王顺健(评委)的评语:散文写得贴着生活,一家三口,有个小宝宝,先写了狗又写了猫,最后养的是只小白兔,没几天又跑了,没了下文,猜是凶多吉少了。于是老公要丢了笼子,因为坏事不过年啊,要过年了嘛,合情合理,老婆也就同意了,行云流水,云轻风淡,只是顿时让楼下的华南城,车水马龙起来,这种意外场景的出现,不知道是不是作者有意为之,需要继续经营一下这两大色块的比例,写出一篇有意味的散文来。
    • 2018/03/14 10:07:28
    • 分享到: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文章细腻感人,下午看了,晚上再看了一遍。当物质生活越来越好,人的精神生活反倒越发空虚了。如何与动物相处,是一门学问,也是人类需要面对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小兔子的逃走,或许是一种解脱,但它毕竟是一宠物,在城市里,一个无助的人都难以活下去,别说一只宠物了,所以在作者看来,它已凶多吉少。于俗人而言,年俗是特别讲究的,所以这一样,文章的结尾倒挺符合世俗人情的。文章不错,略微单薄了些。
    • 2018/03/05 20:18:30
    • 分享到: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今天早上,我跟同事也是好朋友在食堂边吃早餐边看新闻,想到到处暴雨洪水,不由得想到我的母亲,庆幸她终于有个安身居所,不然我在千里之外又要经受心灵煎熬了。感谢李玉朋友关注
      • 住房,于中国的老百姓来说,那是头等大事,尤其是在农村,哪家哪记盖了新房,乡里乡亲的都要上门拜贺的。随着农村空心化,越来越多的村庄空了下来,一排一排漂亮的农家小院,也只住着为数不多的老人和留守儿童。农村房子翻建,从十几年前开始严加控制,像作者翻建新屋还要遭到亲友反对,就更加难上加难了。老母亲进城,在生活等方面,障碍也不小,于儿子来说,真是两难。好在事情终于有了转机——母亲安居于新房,儿子心安于他乡。
      • 有点意思
      • 故事情节亦幻亦真,作者以“梦”为药引,穿越到十七年前来深圳的第一天。惊诧并兴奋着,他绞尽脑汁想与那一日的他相遇,意欲凭借今日的他对后世的认知来改变昔日的他的人生轨迹,结果屡屡阴差阳错,俩人始终失之交臂。这种反传统、反理性的魔幻现实主义写作手法足见作者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拜读并学习了。
      • 突发奇想,如果孩子要跟岳父姓,那可以多生几个,找一个跟自己姓呗。
      • 不时想起派对上那些女孩,她们在我眼里都是那么漂亮高贵,她们绝大部分来自国内中上阶层。可是她们又是那么随意和放荡。以至于我周围有朋友要送他们的女儿独自出国留学,我都会替他们担心,捏一把汗。我将来是不敢让我的宝贝女儿进那些学风不好的私立学院的了。或许我多虑了。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第
      • 最新来访
      • 这篇文章说是小说,看起来更像散文,情节跳跃,语言流畅。用诗的语言描写了三代女人。“这三个女人,既想成为和自己母亲一样的人,又拼命挣脱上一代的束缚,想做完全相反的人,她们是那样的不同又是那样的相似,”最后“她们又都变成了一株植物……”三位母亲人生完全不同,第一位母亲生了生育过度,劳累不堪。第二位母亲被计划生育,守着女儿过着没有男人的生活。到了第三位母亲没有婚育,领养了“我”,人口终于负增长了……

        文夕三个女人的植物诗

        2023/10/12 21:44:59
      • 《断尾》这个名字很哲学!断尾对于一些动物来说是生存的本能,对人来说却是智慧。在人的一生中,有许多时候需要做出断尾的抉择,尽管疼得生不如死,但是生存更重要,只有生存才有希望,对能实现理想。铅山的壁虎两耳是贯穿的,从这个耳孔望进去,可以看那只耳孔外的世界,这是一个隐喻,两耳的两边也许是两个世界,从此生望去,看到壁虎耳外的前生或者来世,公公从断尾铅山壁虎的一只耳孔看到另一只耳孔外更大的世界。他激动得大喊

        文夕断尾

        2023/10/12 20:28:35
      • “舞蹈还能这样跳,你的白腿,旋转的裙摆,实在是太漂亮了,活力四射,真的让人念念不忘呀。你就像一个五彩陀螺,在我的心头转,转来转去,就带走了我的心。”江新爱她真的成了陀螺,为了生活了为工作不停地旋转,这篇小说短而精,在小小的篇幅里道同事业、生活、爱情之中种种微妙的链接,很耐读而又给人回味无穷。

        红红的雨陀螺

        2023/10/12 13:55:24
      • 龙华四季,基实就是写她自己人生的几个阶段,成长中的快乐与哀愁,总之作者算是苦尽甘来,过的还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作者又是勤奋的,打过工,又经营着自己的店,看完了写的冬,总之也让我感觉了: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生命生活就是这样,需要反反复复地创造,反反经受考验......

        理红龙华四季

        2023/10/12 10:58:31
      • 深圳四十多年沧海桑田,荣哥的事件已没法复制,但荣哥这种精神值得讴歌赞美,这种蛮干苦苦用心的劲儿也可用在现代科技的研发上。作者的文字有力量、有嚼劲,构思缜密,一点一滴地叙述着荣哥为了求生存求发展,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写得滴水不漏,文风四平八稳,干净而有利索!

        理红荔香夜话

        2023/10/12 10:46:13
      • “三个女人的植物诗”,人非草木。但人就如草木一样,而又比草木生得活沉重,作者在舒缓的述说着如弹奏起一曲曲悲凉的曲子,一个时代同另一个时代还是有所不同,女人过得好与否,同社会的文明、时代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总之第三代女人所处的社会的进步还是超越前面的,虽然在作者笔下的文没有一一叙述,但还是读得懂的。我来读了一遍,不留句言,好像心里不踏实......

        红红的雨三个女人的植物诗

        2023/10/11 21:53:39
      • 写出了中英街的现状和历史,通过老人映照历史,通过导游写了为了追求想要的生活,而做出的不懈努力,通过水客,写了中英街的暗潮涌动,求生之艰辛。其中种种,只有海浪知道。

        昆阳森林三汲浪

        2023/10/11 17:28:42
      • 飞泉的诗一如既往的好!有力度、有高度、有气势!血脉里都流淌着对诗歌的热爱,所以他笔耕不辍。生命里不能没有光,在黑暗中,突然出现一丝亮光,生活里便有了希望。各种光充斥在飞泉的诗里,只愿飞泉拾到适合自己的光,照亮自己。不再如:你对我说,孩子,暴雨终将过去 “太阳还会绽放,像你的笑容” ......之后又 落在一片片乌黯的云层之后 那是我凋落的心.....

        红红的雨拾光者

        2023/10/11 16:26:45
      • 这篇能吸引我读下去,特别是写深圳家长的卷,写得轻松自如,也令人读来轻松活泼,不像有些人写的那些,自认为硬是道理。其实嘛,像深圳中学,那么几十个人能上清北,整人数一千七八,盲目跟风卷,还不是傻丢钱。我是看原籍是四川人的作者来认真读的,当年我伯父57年毕业于北大然后去四川教大学。 作者的文笔原浆味,不僵硬,很潇洒自如,故事与故事交织在一起,也不零乱,很干爽!

        红红的雨福田南,石厦北,石厦南

        2023/10/11 15:55:01
      • 很纯粹的思绪,诗意随诗人所描述的花朵、燕子、海鸥飞扬。诗歌有无数的表现形式,这样的唯美诗句令多数人开心,因为读来轻松,忘却了一切,没有现实的了磕绊。诗人是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所以能把日常琐碎写入诗中,并且是在开怀时写的,不信你去读“宠物狗的耳语”,写得可爱极了!哈哈......

        红红的雨日落时分的吟唱

        2023/10/11 15:41:08
      • 作者打工多年,写诗多年。她的诗来自生活,也高于了生活。工作、生活,是有点像苦瓜的滋味,但尝过苦味之后,又滋养了身心。正像苦瓜可以选择结果不结果的事,工作会苦,但可以选择乐观对待,它就变味了,平淡甚至清甜了。女诗人因为月光,便有了深度的思考,生命的节律也因为月的亏盈而潮起潮落,因月亏而心生诗,月圆梦也圆了。作者的诗越写越好。赞

        红红的雨月光里的我们

        2023/10/11 15:20:30
      • 文字如饭菜,厨师好,材料好,味道好,“三好”才算好。这篇小文有此三好。真没想到,六六作者的文字的语感——味道这么好——轻、松、醇、纯、新、鲜、透。虽不长情节,但生活、情感、品格、精神等的功夫已内涵在长长短短的句子和温情从容的对话里了。文学是人学,不光是写“人”,最重要是“人”写,“人”的精神与“写”的劳动最好是自然、和谐、统一,那么他一落笔,便有了个人的味道。文如其人是此理,六六找到了文学的钥匙。

        廖令鹏太阳下山有月光

        2023/10/11 11:23:25
      • 这是一篇很有涵养的散文佳作。其涵养,不仅体现在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不俗的艺术造诣与丰富的知识储备上,更体现在作者见天地、见苍生的通达境界中。作者文笔雅致、从容、大气,于云淡风轻、静水流深的叙述中,将自己的艺术史、心灵史、家族史与地方志乃至中国当代史融汇起来,让我读得心潮澎湃。这篇散文值得再三品读。我的10个提名指标已经用完,读到此文,忍不住赘评几句,以此表达对此文以及此文作者的敬意。

        孙行者墨点无多泪点多

        2023/10/10 23:48:04
      • 这应该算一片非虚构小说吧,报告文学似的笔调,熟悉的场景,很像是讲述的真人真事。时代背景是大家共同经历过的,主角的南漂经历,也容易让人感同身受。题材和角度虽然有点旧,但这种孜孜不倦的书写,也是值得铭记、关注和尊重的,就如同社会不能遗忘个体在时代潮流中的命运沉浮,这座城市不能忽略每个人微小的内心世界。只是小说开头入戏有点慢了,人物形象不是很立体,这可能跟笑兰写惯了散文有关,节奏感方面建议再润色一下。

        张夏远方以远

        2023/10/10 23:40:55
      • 谢龙的小说,笔调轻快、跳跃,年轻态。但又带着生活的肌理和质感,夹叙夹议转换自然。心理描写深刻而简洁,自然流露,就像不时迸出的小火花,有点个性。抑郁症能通过这种偶尔自我放逐,文艺的漂泊,在山水间行走呼吸而痊愈吗?当重新面对生活本身时,那种曾被唤醒的孤独只会更清晰,被现实的泥泞重新碾压时只会更疼痛。文学难以拯救生活,但或许可以拯救心灵。靠近,治愈不了社会人生赋予的隐疾,但或许可以解释它。

        张夏​靠近

        2023/10/10 23: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