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亲即将死去
  • 点击:60598评论:512021/08/24 07:49

他在深圳的街巷踟蹰而行,用河南方言打探电梯房的出租信息,失望像铅灌进体内,将他压得不成样子了。他实在太弱,头发斑白,四肢枯瘦,抬脚仿佛坠着石块儿,落地时扯得整个人摇摇晃晃,就连简短的问话也要掺杂喘息,呼哧,呼哧,好像永远不会顺畅,永远没完没了。“没有”。温和的房东不想揶揄他,有也说没有。他弓腰后退,双手合十,铺展笑脸,作揖似的向人道谢。“有,也不租你”。刻薄的房东就毫不客气地撂一句难听话。“为啥?”他一惊,昏黄的老眼写满疑惑,想要得到答案的迫切使他努力别过脑袋,倾身上前,支棱着耳朵去听。“超过六十的老人不租,身体有病的老人不租......”——难不成我会死在你的房子里!他怒火中烧,愤愤难平,却又即刻赔着笑脸退回来,将那股无名之火发泄给家人。每次都是。可他是真租不到电梯房了。这些年,他几乎年年搬家,从北环路到官田路,再从宝石路到上屋路。从房东将整栋房子打牌输掉到被人接手装成宾馆,再从修路到拆迁,从建地铁到旧城改造......他一次又一次搬家,楼层从七到五,从四到三,最后变换到二。现在,他的腿迈不动了。于是轮到母亲出面。可是好几次,入住时,房东又强行把他隔离在外。起初母亲跟房东吵,租你的房子,又不是不交钱,为啥不让住?房东斩钉截铁,你住可以,他住不行,都七十多岁的人了还要住我的房子!母亲争执,我们是一家人,年纪再大,也要住房子的,哪条法律规定的不准?说到底,毕竟是人家的房子,母亲终于没辙,只好拿了退还的押金,又拉着他住回到只能爬楼梯上下的二楼。他越来越气馁,越来越无力,每爬一次楼梯,都要休息几天才能恢复元气。渐渐地,只剩下一句喋喋不休的唠叨响在他嘴里——人老了就该死吗?

他在屋里扶柜子迈碎步移动,摇晃,颤巍,东坐西卧,没有片刻安宁。呼吸在逼仄而曲折的气管罅隙里出入,刺激出一阵又一阵古怪的声音来。那声音,似鼓衰力竭,时断时续;又像猫叼着经文,走哪儿念哪儿。它缠着他,越来越紧地勒住喉咙,使他变得疲惫、羸弱,挣扎得力不从心了。从医院回来,他就把自己困在屋内,白天黑夜都禁止关灯,说关了灯,死去的故人就围拢上来,吵闹不息,难以入眠。于是,天光和夜色不在他的关注里,推移的日子也跟着失去意义,两个多月就在成天成夜的灯光里消耗掉了。空气沉闷地在头顶盘旋、重叠、穿梭、游荡,成锅状压下来,盖住他的摇晃和颤巍,即使身体好的人也受不了。我提议出去走动,他不言语,眼睛长出钩子,钩住我,半晌,粗暴的语言在无牙的腔槽里上窜下跳“死去!当我没有生过你......”他伸手直捣我的眼窝,眼睛瞪得大、圆且恐怖,气管里的异物吼啦啦往上翻,眼看到尽头了,咕咚一声又掉下去。终于他捂住胸口,把没有说完的话又咽回肚子里。我知道,是那句——滚,我从来不想指望你。我将新买的拐杖递到他面前,他夺过去,一把摔在地上,嘴里骂着,都想看我的笑话,巴望着我死啊。我转身不再理他。于是他趔趔趄趄扭转身子,用枯瘦的中指骨节使劲儿敲打木头。那木头是柜子、桌子、椅子、门和床,他走哪儿打哪儿,打出老鼠掉进棺材的挣扎声。他咳嗽,吐痰,脖子伸长,嘴巴张得大而夸张,枯瘦的黄脸跟着走了形,双腿像要打起摆子来。别人吃饭的时候,他不吃;别人不吃的时候,他偏要吃。端了东给他,他要西;端了西给他,他又要东。母亲锁眉嚷嚷:你到底要怎样?他说:要蛋花汤,是真要。母亲刚端上来,他便把碗一推道:一点味儿也没,淡呀呀骚啦啦的啊。再放盐巴,他仍说没味儿。再放佐料,他说像蜡,像糠,像垃圾,你们就这样虐待我......

他坐着,把身体弯成弓,双手攥拳轮流捶打胸背,沉闷的声响和绝望的抱怨一同窜出:这壳廊子不行了,疼得刀割一样,如果有鼠药,我宁愿喝下去。继而是“妈呀,妈呀”的哀号顺着口腔的呼吸,声声不断地往外冒。他四岁时没了父亲,十岁时又失去母亲,以致后面的人生里没有机会叫爹喊娘,只有在痛苦无法填平的此刻,连续的妈妈声才进驻到他的生命里,和着病体一通陪着他。曲霉菌可不听他叫唤,只管成群结队轰隆隆往他肺叶里钻——人家在那儿安营扎寨,繁衍生息,永远不打算离开了。长风寸步不离地守着他,脸上被一群凹凸不平的痘子攻陷了,一头黑发也变得枯黄而毛糙,整个人看上去萎靡不振,尽管常常挨训,却仍是在近旁小声提醒着:爸,该打针了。这次他不像以往那样呵斥长风了。他扭转头,活动着褐色的瞳仁,把长风上下一番打量,才伸出手背,左右瞅瞅,苦着脸道:看我这手,哪还有点儿手的样子,满是针头扎过的痕迹,血管都脆裂了,老是跑水......他把手缩回去,伸出来,反复几次。又抬头对上门行医的赤脚医生说:妹子,你好好给我治,弄多几支头孢,把药量加重点儿,加重点儿,这一关我就闯过去了,等闯过去,我一定好好谢你。说这话时,他显然不知道医院早前下达的最后通碟——任何药都救不了他了。他双肺烂成蜂窝儿,虽然幸而没有停掉工作,结果却已然逼向崩盘。打针输液,不过是寻求安慰。母亲别过脸,望窗外叹气,呼吸像是被看不见的藤条勒捆着,发颤,一些小杂碎的声音跟着冒出来。此时,他突然抓掉手背连接的针剂药品嚷嚷:哭什么哭,要我死,早着呢。母亲止了声。接着,他低头用拇指按压浮肿的小腿,一个个圆窝儿立时显现,个个儿瞪大眼睛似的瞅他。他们相互瞅着,静默。仿佛故人重逢,不能相认。

他斜靠着,皮下组织被虚浮撑得肿涨,饱满使原本褶皱的皮肤弹开,发着幽暗、昏黄、魔性的光。但是过不了几天,它们就会塌陷下去,把他打回原形:干瘦,枯黄,扭曲,皮包骨头。他勉强抬头,哼唉,摸索手机,打给他失散了六十多年的兄弟,断断续续诉说自己的身子不争气。他兄弟哦哦地回应,其间穿插着一个个谢世者临终的情景和教人各种自行了断的方法。那些人是他儿时的玩伴儿,是他十几岁被迫逃离故土时就装进记忆,一直在骨血和灵魂深处涌动的人;那些方法是鼠药、农药、割腕、跳楼、上吊、投水、撞车,还有绝食,间或以身试法的主人各种不堪的挣扎和死相......他自行断了按键,把头歪在一边,脑海有遥远的可望不可及的幻象翩飞。要是兄弟能说两句安慰的体己话该多好,他把脖子往后一仰,眼泪在鸡蛋般大而深陷的眼窝儿里打转儿。长长的叹息,氤氲在他头顶逼仄的空间里。肺部被曲霉菌占着,气管被痰堵着,只留有针孔大的缝隙还让他抽送游丝的气息。他忘了,即使口鼻并用,也承载不起那样沉重的叹息了。很快,他的颈便像鸭子吞咽大螺般伸张、无穷尽地往下噎,噎到快断了,他把口张成圆形,仿佛后悔放叹息出来而妄想把它再吞回去似的。接着,他眼睛上翻,闭上,睁开,面目一阵扭曲,嘴巴终于合上,头朝前朝后轻微点着,喉咙里有低沉的哀鸣——总算挺过来了。

他躺着哆嗦,喊冷,鼻孔连着床头的氧气机,四肢像霜打的石块儿。盛夏不能温暖他,被絮和衣物又使他胸闷气短,即便只留一件轻薄的羽绒,他仍是低声喊:重啊,压得喘不过气来。近一个月,他不能进食、行动,就连如厕的功能也丧失了。他摇头过滤一生的所到之处:出生的地方、和兄弟逃难的地方、与妻儿流浪的地方、当上门女婿的地方......又念叨着这里不行,那里也不行。突然,他抬手吩咐母亲:快叫侄子冷风来,叫他送我回去,说不定,我回去病就好了。他说回去,是说回他出生的地方。打十几岁离开故土起,他就想着有朝一日回去。六十多年过去,这想法就在他血液里激荡了六十多年。虽然现在那里,他没有户籍,没有房屋,就连一寸土地也没有,但那里有他的胞弟和侄子。他想着,就忆起从前——父母双亡以前,三山六坡都是他家的,长工勤耕农田,短工细做活计,院子里永远欢乐......枪响之后,仅剩的三兄弟流离失所,谁不是一边拥有一边失去呢。再说,这世道轮回,万物于人,无不是暂时拥有,哪有什么是长久的?要说长久,那就只有一样——故土。他觉得他永久属于故土,故土也永久属于他。


母亲以长者的口吻吩咐我给堂哥冷风致电,不,她的口吻近乎乞求。我偷偷瞄了一眼躺在床上的父亲。他头朝里,背对我,假寐。家人都知道,我们决裂之后,他从不屑于说一句指望我的话,我不再直接称呼他,即便有事,也只是就事说事。冷风近年也来深圳了,因为长风的牵线,他在这里成了家。我们也偶有走动。只是,中间好像总有什么东西梗着,并不欢畅。挂断电话,我想起和冷风刚来深圳时的那次相聚——父亲流泪抱着他回忆当年。那时候,父亲不打算成家,还以长兄的身份和叔父同住着,照顾他们一家老小。正是缺吃少穿的光景,冷风拿了半生的芋头给父亲,父亲咬了一口,又丢在地上,因为生。冷风哇哇大哭,捡起地上的芋头捂在怀里说,人家舍不得吃的,二伯就给扔了。当时父亲心疼地抱住了他。许多年过去了,忆及此事,仍是叔侄情深。这是惟一留在我记忆里比较欢愉的一次相聚。

他探身、侧耳倾听门外的动静,不错过一丝一毫的风吹草动。冷风来了,他又伏在床头抽搐起来。一句“二伯受苦了”,他更是红着眼睛将嘴巴瘪成蛤蟆的弧形,直把两端下滑的弧线深深嵌向耳后,抖手应着:“孩儿,你可来了啊......”仿佛受了天大的委屈,正等侄子来伸张正义。寒暄过后,冷风拿剃刀为他清理发须,说安慰话,他像个听话的孩子连连点头。长风舍了工作,寸步不离守着他,从未得到如此温和的待遇。即便此刻,他扫眼长风,目光和语言依然冷峻而锐利:“看吧,关键时刻还得靠你二哥,一根儿光棍能有什么用。”他的话因为喘,断成几截,有滑稽的味道。冷风笑笑,扯长音督促:“赶紧成个家吧。”长风像往常一样把头压下去,脑袋里有强烈的旋风刺激轮状抽打,仿佛要刺穿头骨的疼痛和眩晕在交替运行,使他瞬间濒临崩溃,只需再加一根稻草的刺激,昏倒的局面又将重现。我把目光越过长风望向他。他睥睨我,我脑海立刻响起那句“滚,我从来不想指望你。”

他拖着不足七十斤重的皮囊上了车,蜷在后排,鼻孔连着尾箱里的吸氧机,闭眼,张嘴,歪斜着,没有节奏地喘息。他的疼痛,是群蚁的咬噬,是千万条针同时插进心肺,是万马奔腾在胸腔踩踏出深沉的蹄印,只能忍受,不能反抗。他的身体,恍若成型的纸浆摊在水上,单薄,易碎,经不起风吹。抵达故土,却要凭借车轮的疾速运转,去丈量一千六百公里路。长风一上车就歪在副驾上,双目紧闭、头朝后拱,发着低沉、闷响的叹——三十岁的年纪,五十岁的脸,一副青春和斗志全无的颓废样儿,他是多久没有休息了呀。母亲收好包袱,张望里外的事物,凝视着一大一小,将零碎的叹息抖落在地上,灰色的眸子愈加黯淡。我边边角角地打点,给母亲钱,给长风钱,给冷风加油、过路钱,交待租车的情况,买红牛、槟榔、芙蓉王,以及路上的吃食。冷风说除了加油、上厕所,车子会不断线地跑。我嘱咐冷风开车注意安全,他却忽的一个转脸望向窗外反问我:你不回?这一问使我想起许多事来......忽然我就不愿意往下想了。冷风笑笑,一脚踩下油门,汽车绝尘而去。

  • 1
  • 2
1/3页上一页123下一页
  • 关键词:生命死亡回归
  • 分享到:
本文所得 46000邻家币,明细如下:
  • 秦锦屏提名10000,共计10000
  • 2021-09-15
  • 孙行者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1-09-10
  • 春风妙语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1-09-10
  • 健字号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1-09-10
  • 昆阳森林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1-09-10
  • 健字号提名10000,共计10000
  • 2021-09-09
  • 予在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1-08-31
  • 晓枫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1-08-27
  • 黄元罗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1-08-27
  • 小猪猪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1-08-26
  • 张夏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1-08-26
  • 上官孟雪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1-08-25
  • 晚风吟唱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1-08-25
  • 楊剛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1-08-25
  • 陈彻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1-08-25
  • 陈湖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1-08-25
  • 段福平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1-08-25
  • 陈彻打赏2000,共计2000
  • 2021-08-24
  • 李玉的评论奖励1000,本文相应获得1000
  • 2021-08-24
  • 以文会友·庠序邻家

    扫一扫

    关注邻家社区微信版

  • 文章评论
  • 活得很用力,死得也很用力,这个父亲的身上有一股狠劲;他的一生,都在和命运博弈,绝不示弱。读之前,作品的题目,震了我一下;读完,深感这作品不简单。将一位亲人死亡的过程写得这么详尽,以死窥生,生死互烛,很考验作者的观察力、耐力和功力。我实在佩服作者的冷静与冷峻,以及语言的老到。在写法与主题上,这是一篇很有追求的作品。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赵静2021/11/26 20:37:45
    • 分享到:
  • 谢谢孙老师力评!我会继续努力的
  • 作者的参赛的两篇我都看了,第一篇似乎更完整些,还有一个洪亮的新生。这篇,好象有点残缺,全是干货硬货,浓得来不及化开,又接上下一波更浓的沉痛,可文章的艺术生命就在这里,它想告诉人们,死不如此,不要害怕,可以不死,可以与死神坐下来谈谈话,跟你走也可以,不走更好。要死的父亲看看四周的脸色,看看夜色,再听听自己肺的意见,生是又慢又有点难,死或许还有把握些呢!不知为何还没有提名,算我捡个大漏!谢谢作者的仁慈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赵静2021/11/26 20:43:12
    • 分享到:
  • 谢谢健字号评委,第一眼将它从文海里拎出来,给了这深沉、有力的评论。第一次尝试用第三人称这么隔着距离写父亲,感觉还不错。若如你所说呈现了一点艺术的生命的话,那就太好了。应该要谢谢你的厚爱!
  • 用悲情写温暖,用死亡写永生。反向着力,正向得力。这些年赵静以不声不响之态,引发读者惊心动魄之阅读感受。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赵静2021/11/26 20:45:42
    • 分享到:
  • 大谢支持!承蒙抬爱,感激于心
  • 文如其人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赵静2021/11/26 20:51:24
    • 分享到:
  • 谢谢陈老师惜字如金,又耐心教诲,小女子甚幸,果真有机会去领奖哈,再次感谢!
  • 很久没看到这么感人的文字了,偶有人与我讨论散文该怎么写,下次就推荐赵静的给他们看看。
  • 本评论已获得 0 邻家币明细>>
    • 赵静2021/11/26 20:56:14
    • 分享到:
  • 谢谢
  • 恭喜赵静的文章进入决赛。说实话,你的文章很早我就读了。看这标题,让人心酸。爱我们的人都去了天堂,心情特别的沉重。赵静用细腻、客观的笔调详尽记录一个身患重病的父亲即将走向死亡前的种种病象(无论是病理还是生理与心理)既有对生的依恋又有对死的无奈。从租房到渴望至亲探访,从对儿子要求过高到对女儿的漠视。我相信作者如泣如诉的客观记录,能强忍着“古怪”的他而无报怨。是每一个即将逝去的人他们的表现都有不同?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作为子女,都希望亲人少受痛苦,希望他活在世上。但他终究还是离开了我们,让我们暗自神伤。如果……,可天下没有如果。
    • 赵静2021/11/26 21:00:35
    • 分享到:
  • 谢谢春风妙语前辈的阅读及点评,天堂里没有病痛,也没有凡尘俗世的纷纷扰扰,父亲终得解脱,愿他无忧、原他得安!
  • 作者是有遗憾的,直到父亲死去,他们之间的遗憾都无法弥补。但作者又是幸运的,毕竟在父亲的最后日子里,给我们留下了文字。在过一些时光,关于父亲的印象,可能会逐渐模糊,但留下的文字用不褪色。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赵静2021/11/26 21:02:17
    • 分享到:
  • 是的啊,人性就是这么复杂的啊。能记录下来,就是文字的功劳了。
    • 予在1布衣2021/08/31 14:42:13
    • 分享到:
  • 直面生死,是需要勇气的,特别是在儒家文化熏陶下的中国社会。这篇散文借鉴了小说的某些写作技法,以第三人称视角观察和书写,客观而冷峻,以饱满的语言叙述父亲死亡前后的一段难忘经历,并回顾了父亲坎坷的一生。父亲的形象复杂而真实可感,某种程度上是对千千万万个农村父亲形象的描绘和表达。和很多一味批判或歌颂不同,我们在作者笔下感受到了一种平静之下的力量,这种力量引而不发,却又直抵人心。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赵静2021/11/26 21:05:39
    • 分享到:
  • 谢谢高评!努力中
    • 晓枫2童生2021/08/27 11:04:23
    • 分享到:
  • 从这一篇散文中我看到了生命的脆弱和人心的无法理解。作者的父亲无疑是一个平凡人,他对自己的弟弟照顾有加,是一个很重视后代亲情的人,但是他又对自己的儿子要求太高,恨铁不成钢,对女儿的成绩漠不关心,这一位父亲在这个世界上流浪经历了无数磨难,临死却想着回归故里,和自己的母亲作伴。生老病死在文章中直面读者,让我读到莫名的心酸,同时对作者充满敬意,因为她没有抱怨父亲,只是客观记录。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赵静2021/11/26 21:10:53
    • 分享到:
  • 为了避免落入窠臼,特意使用了第三人称,就是要隔着距离去看他,很怕会带上浓重的个人感情,还好。谢谢你所评论的“客观”。献花
    • 黄元罗5进士2021/08/27 10:12:22
    • 分享到:
  • 这篇文章给我的感觉就是:作者的情绪一直在“不甘”和“深爱”之间反复徘徊。受不健康的原生家庭环境影响,作者与父亲的关系始终处于僵化状态,然而她却用明亮的双眼观察、细腻的文笔记录父亲离世前的最后时光。看似冷眼旁观,实则内心深处还是希望与即将走到生命尽头的父亲和解。只不过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终究还是留下了遗憾。这样的结局让人唏嘘不已,但反过来思量,倘若我们也身处其境,是否做的比作者更好呢?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赵静2021/11/26 21:14:05
    • 分享到:
  • 谢谢!这大慨就是人的感情的复杂性吧。我们身处人世,就有许多的不得已,莫说体会五味杂陈,有时候觉得十味杂陈也不为过。
    • 小猪猪2童生2021/08/26 13:35:48
    • 分享到:
  • 看完这篇文章心里沉甸甸的,很佩服作者,这么有耐心记录父亲的一生,特别是临死的父亲,因为肺病呼吸困难,还不与女儿和解,重男轻女的父亲,一生命运多舛,少年时亲眼看到自己的母亲和大哥饿死了在面前,为了照顾弟弟,他跟着剧团演小丑,一直到弟弟成家立业,父亲年已四十,中年有了子女,生活更加艰辛。作者对父亲的感情,看似埋怨,但是那血浓于水的亲情,在父亲回老家的那些日子,对父亲种种情形的描述,充满了宿命般的无奈。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赵静2021/11/26 21:32:28
    • 分享到:
  • 这畸形的人生,不过是时代的产物。看似无法沟通的表象,背后隐藏的是鲜活的生命在成长过程中承受了不能承受的各种被挤压。我不能得到完美的父爱,并非父亲有什么过错。
    • 赵静2021/11/26 21:32:46
    • 分享到:
  • 我有什么资格去要求他呢。换成我,未必做得如他。 谢谢加持!
  • 作者看似沉着冷静的文字,其实内心冲忙了悲伤,多次被文中细节感染的掉了眼了。例如文中父亲回家乡,冷风开车一一告诉他到了哪里,他的身体可能无暇顾及或者听不到,但真实的场景却令人心痛;五岁的他和大弟在外公的尸体上爬来爬去,三岁的孩子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五岁的孩子却知道。这些场景令人久久不能平静!作者做讲一件事再到另外一件事时,过的很好!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赵静2021/11/26 21:36:05
    • 分享到:
  • 嗯嗯,谢谢来访
    • 张夏4举人2021/08/25 19:47:26
    • 分享到:
  • 赵静是个明朗和善的姑娘,外表不见风霜,还给人一种不谙世事,懵懂幼稚的第一印象。但她的文字和本人形成巨大反差。我完全没想到她身体里,心灵里隐藏着如此深刻的力量。这文字像闪电般击中了我。父亲人生的艰辛,投射到她出生长大的原生家庭里,让她在疼痛中不断奔跑。我倒不觉得是爱情治愈了她,而是她的自强和自我治愈能力赢得了爱情和幸福。这是难能可贵的。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赵静2021/11/26 21:59:43
    • 分享到:
  • 谢谢张夏阅评,是的,外表不见风霜是互补内心的刚强。一如你,外表坚强、文字和标题都刚强是互补内心的脆弱。人,总有些东西是对应对立的,却又一脉相承。互勉!
  • 虽说这世上谁都是活得艰难,谁都是负重前行,但有的人的艰难程度,令我们无法想象,就像这篇文章中的父亲,因年轻大,又生了病,被房东无情地鄙视,不租与他,并出言中伤,显出这个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恶毒,毫无人性。可父亲忍着极度的痛苦,仍不给家人造成麻烦,一路坚挺又难熬的过程,让人心情无限沉重,只感病魔实在太可怕。想想我的父亲,快六十花甲了,在家乡仍在卖力的劳作和务工,顶着夏日冬寒,生活异常沉重,我无限难受。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赵静2021/11/26 22:01:35
    • 分享到:
  • 谢谢阅读,能引起你的共鸣,是我文字的幸运。祝好!
  • 这是一篇沉重、哀伤的文字。文章语言精到凝练,显示出作者驾驭文字的能力。父亲童年双亲早故,一生坎坷,老来病痛,体衰心烦,因而摔东摔西,无端发火,话三话四,这一大段描写生动传神。思乡返乡,亲朋来相问,老病有儿孙。返深最后老去落葬魂归故土,灵幡招招,遗照萧萧,钟鼓与鞭炮齐鸣,极富感染力。词语的精确锤炼细腻的描写笔触,都使文章更有生动形象、含蓄隽永的表达效果。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赵静2021/11/26 22:02:32
    • 分享到:
  • 谢谢晚风吟唱精彩的点评,祝好!
    • 楊剛3秀才2021/08/24 18:29:21
    • 分享到:
  • 与众多文友一样,看完此文心情是沉重的。不得不说作者很冷静,很细致地描摹父亲临走前的点滴,动作神态语言心理,写各种与父亲有关系的人,写各种场景并将情感酝酿到极致……这是非常需要勇气和耐心的。这份记录文字是对父亲最真诚的怀念。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赵静2021/11/26 22:03:39
    • 分享到:
  • 感谢来访,谢谢认可。
    • 陈彻4举人2021/08/24 15:37:51
    • 分享到:
  • 不能直面死亡、忌讳谈论死亡,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一个缺点。有生便有死,对死者最深情的纪念,就是详细记载他生之苦楚、死之痛烈。这位女儿记录下的一切都是对父亲最深切的爱和理解,没有比这种纪念更有意义的了。不要试图用自己廉价的愤怒、不同的价值观世界观去指责别人的亲情,那是别人的父亲别人的女儿,你如果不能共情,还不如保持沉默。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赵静2021/11/26 22:07:48
    • 分享到:
  • 谢谢陈彻的给力点评,再次上来看看还是很暖心。因为恶评,也因为手上赶的稿子我没再上来,逼近颁奖日才得空来一一浏览大家的评论并回复。迟复为歉,祝一切安好!见面聊
    • 陈湖3秀才2021/08/24 14:26:28
    • 分享到:
  • 看了这篇文章,久久不能平静。这让我想到已故的父亲,他走得突然,我们做子女的连尽孝的机会都没有,这点总让我们几兄妹耿耿于怀。人间之苦难,无非是生老病死悲欢离合。文章写了父亲的晚年,在病疼、求生和遗憾中郁郁而终,笔触深沉忧伤无奈,令人扼腕。文章从租房矛盾到回乡省亲再回深圳,亦写了父亲平生事迹,最后葬于金蟾之地,子女披麻戴孝,尽了孝心。纵然有千百无奈,千百不是,但斯人已逝,还有什么好计较的。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赵静2021/11/26 22:09:30
    • 分享到:
  • 是的,斯人已逝,各自珍重。谢谢阅评!
    • 段福平2童生2021/08/24 13:36:27
    • 分享到:
  • 刚刚用了很长的时间,看完这篇作品,心里有种打倒五味杂陈的感觉,文章讲述父亲在深圳找房的经历,他是年老体衰,房东嫌弃不给租,而我是没钱,讨价还价不给租。一位父亲在深圳弥留之际,与病魔拖时间,父亲的一辈子是苦的,但他的心与家族亲情是至高无上的。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赵静2021/11/27 18:52:29
    • 分享到:
  • 生活不容易,活着也不容易。只好努力,努力赚钱,努力写作。 谢谢大师兄~
    • 静子2021/11/28 10:01:24
    • 分享到:
  • 谢谢大师兄用心,生活都不容易,前行路上惟努力为慰。慰自己,也慰关心自己的人。
    • 李玉5进士2021/08/24 10:36:08
    • 分享到:
  • 这是一篇异常沉重的文字,父亲老去,这是世间儿女都不能回壁也无法回避的问题。所谓成熟,就是能够坦然面对这一切吧。一个即将死去的人,对这世上还有着许多留恋,那些未了的心事,那些没完成的愿望,都会成为“死不瞑目”的理由。而“他在西屋的边床上被疼痛揪醒,恍惚听见杂乱的声响,窗外黑漆漆的,除了老柿树的影子在晃动,什么也没有。”似乎是即将告别的前奏。
  • 本评论已获得 1000 邻家币明细>>
    • 李玉2021/08/24 10:38:20
    • 分享到:
  • 世间应该没有看着最亲近的人突然没了声息更残忍的了。在即将死去前的日日夜夜,对于儿女们来说,每一刻都是煎熬——盼着父亲不那么痛苦,却又希望他还在人间。
    • 赵静2021/11/27 18:56:44
    • 分享到:
  • 谢谢李玉解读!一切已经过去,惟有努力生活以慰。慰他人,慰自己。
上一页12下一页 第
  • 最近来访
  • 赵静
  • (我名即我号)
  • 1布衣
  • 3星
  • 3钻
  • 粉丝|邻家币|作品|积分
  • 8
  • 0
  • 5
  • 870
  • 这篇文章说是小说,看起来更像散文,情节跳跃,语言流畅。用诗的语言描写了三代女人。“这三个女人,既想成为和自己母亲一样的人,又拼命挣脱上一代的束缚,想做完全相反的人,她们是那样的不同又是那样的相似,”最后“她们又都变成了一株植物……”三位母亲人生完全不同,第一位母亲生了生育过度,劳累不堪。第二位母亲被计划生育,守着女儿过着没有男人的生活。到了第三位母亲没有婚育,领养了“我”,人口终于负增长了……

    文夕三个女人的植物诗

    2023/10/12 21:44:59
  • 《断尾》这个名字很哲学!断尾对于一些动物来说是生存的本能,对人来说却是智慧。在人的一生中,有许多时候需要做出断尾的抉择,尽管疼得生不如死,但是生存更重要,只有生存才有希望,对能实现理想。铅山的壁虎两耳是贯穿的,从这个耳孔望进去,可以看那只耳孔外的世界,这是一个隐喻,两耳的两边也许是两个世界,从此生望去,看到壁虎耳外的前生或者来世,公公从断尾铅山壁虎的一只耳孔看到另一只耳孔外更大的世界。他激动得大喊

    文夕断尾

    2023/10/12 20:28:35
  • “舞蹈还能这样跳,你的白腿,旋转的裙摆,实在是太漂亮了,活力四射,真的让人念念不忘呀。你就像一个五彩陀螺,在我的心头转,转来转去,就带走了我的心。”江新爱她真的成了陀螺,为了生活了为工作不停地旋转,这篇小说短而精,在小小的篇幅里道同事业、生活、爱情之中种种微妙的链接,很耐读而又给人回味无穷。

    红红的雨陀螺

    2023/10/12 13:55:24
  • 龙华四季,基实就是写她自己人生的几个阶段,成长中的快乐与哀愁,总之作者算是苦尽甘来,过的还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作者又是勤奋的,打过工,又经营着自己的店,看完了写的冬,总之也让我感觉了: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生命生活就是这样,需要反反复复地创造,反反经受考验......

    理红龙华四季

    2023/10/12 10:58:31
  • 深圳四十多年沧海桑田,荣哥的事件已没法复制,但荣哥这种精神值得讴歌赞美,这种蛮干苦苦用心的劲儿也可用在现代科技的研发上。作者的文字有力量、有嚼劲,构思缜密,一点一滴地叙述着荣哥为了求生存求发展,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写得滴水不漏,文风四平八稳,干净而有利索!

    理红荔香夜话

    2023/10/12 10:46:13
  • “三个女人的植物诗”,人非草木。但人就如草木一样,而又比草木生得活沉重,作者在舒缓的述说着如弹奏起一曲曲悲凉的曲子,一个时代同另一个时代还是有所不同,女人过得好与否,同社会的文明、时代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总之第三代女人所处的社会的进步还是超越前面的,虽然在作者笔下的文没有一一叙述,但还是读得懂的。我来读了一遍,不留句言,好像心里不踏实......

    红红的雨三个女人的植物诗

    2023/10/11 21:53:39
  • 写出了中英街的现状和历史,通过老人映照历史,通过导游写了为了追求想要的生活,而做出的不懈努力,通过水客,写了中英街的暗潮涌动,求生之艰辛。其中种种,只有海浪知道。

    昆阳森林三汲浪

    2023/10/11 17:28:42
  • 飞泉的诗一如既往的好!有力度、有高度、有气势!血脉里都流淌着对诗歌的热爱,所以他笔耕不辍。生命里不能没有光,在黑暗中,突然出现一丝亮光,生活里便有了希望。各种光充斥在飞泉的诗里,只愿飞泉拾到适合自己的光,照亮自己。不再如:你对我说,孩子,暴雨终将过去 “太阳还会绽放,像你的笑容” ......之后又 落在一片片乌黯的云层之后 那是我凋落的心.....

    红红的雨拾光者

    2023/10/11 16:26:45
  • 这篇能吸引我读下去,特别是写深圳家长的卷,写得轻松自如,也令人读来轻松活泼,不像有些人写的那些,自认为硬是道理。其实嘛,像深圳中学,那么几十个人能上清北,整人数一千七八,盲目跟风卷,还不是傻丢钱。我是看原籍是四川人的作者来认真读的,当年我伯父57年毕业于北大然后去四川教大学。 作者的文笔原浆味,不僵硬,很潇洒自如,故事与故事交织在一起,也不零乱,很干爽!

    红红的雨福田南,石厦北,石厦南

    2023/10/11 15:55:01
  • 很纯粹的思绪,诗意随诗人所描述的花朵、燕子、海鸥飞扬。诗歌有无数的表现形式,这样的唯美诗句令多数人开心,因为读来轻松,忘却了一切,没有现实的了磕绊。诗人是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所以能把日常琐碎写入诗中,并且是在开怀时写的,不信你去读“宠物狗的耳语”,写得可爱极了!哈哈......

    红红的雨日落时分的吟唱

    2023/10/11 15:41:08
  • 作者打工多年,写诗多年。她的诗来自生活,也高于了生活。工作、生活,是有点像苦瓜的滋味,但尝过苦味之后,又滋养了身心。正像苦瓜可以选择结果不结果的事,工作会苦,但可以选择乐观对待,它就变味了,平淡甚至清甜了。女诗人因为月光,便有了深度的思考,生命的节律也因为月的亏盈而潮起潮落,因月亏而心生诗,月圆梦也圆了。作者的诗越写越好。赞

    红红的雨月光里的我们

    2023/10/11 15:20:30
  • 文字如饭菜,厨师好,材料好,味道好,“三好”才算好。这篇小文有此三好。真没想到,六六作者的文字的语感——味道这么好——轻、松、醇、纯、新、鲜、透。虽不长情节,但生活、情感、品格、精神等的功夫已内涵在长长短短的句子和温情从容的对话里了。文学是人学,不光是写“人”,最重要是“人”写,“人”的精神与“写”的劳动最好是自然、和谐、统一,那么他一落笔,便有了个人的味道。文如其人是此理,六六找到了文学的钥匙。

    廖令鹏太阳下山有月光

    2023/10/11 11:23:25
  • 这是一篇很有涵养的散文佳作。其涵养,不仅体现在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不俗的艺术造诣与丰富的知识储备上,更体现在作者见天地、见苍生的通达境界中。作者文笔雅致、从容、大气,于云淡风轻、静水流深的叙述中,将自己的艺术史、心灵史、家族史与地方志乃至中国当代史融汇起来,让我读得心潮澎湃。这篇散文值得再三品读。我的10个提名指标已经用完,读到此文,忍不住赘评几句,以此表达对此文以及此文作者的敬意。

    孙行者墨点无多泪点多

    2023/10/10 23:48:04
  • 这应该算一片非虚构小说吧,报告文学似的笔调,熟悉的场景,很像是讲述的真人真事。时代背景是大家共同经历过的,主角的南漂经历,也容易让人感同身受。题材和角度虽然有点旧,但这种孜孜不倦的书写,也是值得铭记、关注和尊重的,就如同社会不能遗忘个体在时代潮流中的命运沉浮,这座城市不能忽略每个人微小的内心世界。只是小说开头入戏有点慢了,人物形象不是很立体,这可能跟笑兰写惯了散文有关,节奏感方面建议再润色一下。

    张夏远方以远

    2023/10/10 23:40:55
  • 谢龙的小说,笔调轻快、跳跃,年轻态。但又带着生活的肌理和质感,夹叙夹议转换自然。心理描写深刻而简洁,自然流露,就像不时迸出的小火花,有点个性。抑郁症能通过这种偶尔自我放逐,文艺的漂泊,在山水间行走呼吸而痊愈吗?当重新面对生活本身时,那种曾被唤醒的孤独只会更清晰,被现实的泥泞重新碾压时只会更疼痛。文学难以拯救生活,但或许可以拯救心灵。靠近,治愈不了社会人生赋予的隐疾,但或许可以解释它。

    张夏​靠近

    2023/10/10 23:18:03
  • 邻家悦读